功能:用于地形图中填充各种植被。
菜单:“地形”→“植被填充”→“绘制植被”。
命令行:DIXINHATCH。
运行命令后,出现如图 2.1 所示的对话框,且命令行有如下显示:
选择获取边界方式[点选(0)/选实体(1)/描边界(2)]<0>:
命令行提供三种输入边界的方式:点选、选实体和描边界(如直接按回车键或空格键则默认点选<0>),用户自行选择输入边界的方式。
点选(快捷键为<0>):在封闭的区域内输入一点,程序自动填充封闭区域的边界线。
选实体(快捷键为<1>):选择闭合的曲线实体,如多段线、圆、长方体、椭圆等(不能选择单个直线或圆弧)。
描边界(快捷键为<2>):根据用户需求描出相对应的闭合曲线。
图 2.1 植被填充
注意:
①该命令所绘植被填充是以图块方式生成的,用户不能获取其边界线。
②植被填充绘制好后,用户很难再修改其间距、比例等。填充的比例、间距是根据图纸比例自动处理的,用户绘制之前,应通过“参数设置”(“工具”→“绘图参数”→“参数设置”)命令,首先设置好图纸比例。
③每个填充区域中实体的数量不能太多,否则该命令会停止执行。
功能:人工输入单个高程点,或对高程点进行修改。
菜单:“地形”→“输入高程点”。
命令行:DRAWLSD。
运行命令后,命令行有如下显示:
输入位置点或[计算(C)/缩放(S)/点(T)/修改值(V)/修改参数(P)/选实体
(O)]:
用户输入高程点的位置坐标及高程值,或输入C、S、T、V、P、O
“输入位置点”命令,在界面选定位置点后,按回车键,命令行有如下显示:
高程<0.00>:
输入对应的高程值,按回车键。
“计算(C)”命令,在命令行输入C,按回车键,命令行有如下显示:
[ 使用上一次标高值(0)/ 计算标高值(1)]<0>:
“缩放(S)”命令:对高程点进行放大或缩小指定倍数。在命令行输入S后,按回车键,命令行有如下显示:
选择高程点及高程数字:
用鼠标在操作界面框选需要缩放的高程点和高程数字,按回车键确定。
“点(T)”命令,在命令行输入T,按回车键,命令行有如下显示:
选择[圆圈转点(0)/点转圆圈(1)]<0>:
下面以图 2.2 所示的圆圈转点(0)为例。
图 2.2 输入高程点
“修改值(V)”命令:修改高程数值。在命令行输入V,按回车键,命令行有如下显示:
选择高程点及高程数字:
输入新的高程数值<0.00>:
“修改参数(P)”命令:修改数字与点的位置关系。在命令行输入P,按回车键,命令行有如下显示:
输入文字至高程点的X方向距离与字高比值
输入文字至高程点的Y方向距离与字高比值
输入高程点的大小与字高比值
选实体(O):把具有Z坐标值的图块、点或圆实体转换为高程点。可以选择多个一次转换。
功能:把普通的标高数字,转为本软件可以识别的高程点。
菜单:“地形”→“字转高程”。
命令行:HGTPOINT。
运行命令后,命令行有如下显示:
输入标高最低:用户输入标高数字中最小的值。
输入最高值:用户输入标高最大值。
选择是否过滤掉无小数点的数字[否(0)/是(1)]<1>:通过小数点过滤。
选择标高文字:用户选择普通的标高数字,可以多选。
结果如图 2.3 所示。
图 2.3 字转高程
按照要求输入数值
输入标高最低值<10.00>:0
输入标高最高值<1000.00>:100
选择是否过滤掉无小数点的数字[否(0)/是(1)]<0>:0选择标高文字:指定对角点:找到 6 个
说明:在普通电子地形图文件中,当标高数字与其他文字图层相同时,可通过输入标高值范围,过滤掉非标高数字(例如建筑层数等),因为普通汉字、英文字母等会被认为是数字“0”,自然被过滤掉,建筑层数为数字文字,但其值较小,也可通过标高最低值过滤掉。
功能:查找图中最高点或最低点的标高位置。该命令主要用于排错,通过获得最高点或最低点,查看是否存在错误的高程点或等高线,也可用于现状地形图最高点定位。
菜单:“地形”→“找最高点”。
命令行:FINDLSD。
运行命令后,命令行有如下显示:
选择查找[最高点(0)/最低点(1)/重复点(2)]<0>:
说明:使用该命令之前,图中必须存在高程点或等高线。
(1)“EXCEL入点”命令
功能:输入Microsoft Excel格式的标高控制点文件,并生成高程点。
菜单:“地形”→“文件输入”→“EXCEL入点”。
命令行:READLSD。
运行命令后,用户选择有标高内容的Excel文件名,单击“打开”,操作窗口界面会弹出如图 2.4 所示的对话窗。用户输入Microsoft Excel文件中的表页(sheet)名称,由于Microsoft Excel文件中存在许多表页,因此,用户必须输入具体表页名,缺省表页为“sheet1”。
图 2.4 Microsofe Excel表格输入
注意:Microsoft Excel文件格式为“X”“Y”“Z”对应的三个坐标数值,用户可以使用“EXCEL出点”命令,生成一个标准的Microsoft Excel文件,然后打开它查阅其具体格式,如图 2.5 所示。
图 2.5 具体格式
(2)“EXCEL出点”命令
功能:把当前图形中的所有高程点,输出到Microsoft Excel格式文件中。
菜单:“地形”→“文件输入”→“EXCEL出点”。
命令行:DWGOUTLSD。
说明:运行命令后,出现保存对话框,用户选择输出文件名。在运行该命令之前,图中必须具有高程点。
(3)“TEXT入点”命令
功能:输入文本格式的标高控制点文件,并生成高程点。
菜单:“地形”→“文件输入”→“TEXT入点”。
命令行:RDLSDTXTF。
说明:运行该命令后,出现文件打开对话框,用户选择有标高内容的文本文件名,单击“确认”按钮,即可在图中生成所有高程点。
(4)“TEXT出点”命令
功能:把当前图形中的所有高程点,输出到Microsoft Excel格式文件中。
菜单:“地形”→“文件输入”→“TEXT出点”。
命令行:WTLSDTXTF。
说明:运行命令后,出现保存对话框,用户选择输出文件名。在运行该命令之前,图中必须具有高程点。
(5)“输入红线”命令
功能:把Microsoft Excel格式的坐标数据文件输入当前图中,并生成用地红线。
命令:“地形”→“文件输入”→“输入红线”。
命令行:EXCELINPLN。
说明:运行命令后,出现文件打开对话框,用户选择红线坐标数据文件,并单击“打开”按钮。
(6)“输出红线”命令
功能:把所选用地红线输出到Microsoft Excel格式的数据文件中。
菜单:“地形”→“文件输入”→“输出红线”。
命令行:EXCELOUTPLN。
说明:运行命令后,出现文件打开对话框,用户输入需输出的数据文件名,并单击“保存”按钮。
选择PLINE线:用户选择用地红线(PLINE线),出现保存对话框,用户输入需输出的文件名。
功能:在当前图形中绘制等高线。
菜单:“地形”→“绘等高线”。
命令行:DRAWDGX。
运行命令后,命令行有如下显示:
输入等高线间距或[间插(D)/类型(T)]:输入等高线间距,按回车键,指定第一个点:在界面上指定一点
指定下一定[C闭合]:指定下一点,用“C”命令闭合,回车则完成。
间插(D):在两条等高线之中插入等高线,如图2.6所示。
图 2.6 等高线
输入等高线间距或[间插(D)/类型(T)]:d
选择相邻的两条等高线:找到 1 个,再在界面选择两条相邻的等高线。
类型(T):可类型[现状等高线(0)/设计等高线(1)]。
功能:把当前图形中的曲线实体转为本软件可以识别的具有高程值的等高线。菜单:“地形”→“转等高线”。
命令行:CHGELEV。
运行命令后,命令行有如下显示:
输入等高线间距:用户输入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间距。
选择等高线:用户选择图中需要转成等高线的普通曲线实体。
输入高程:输入该等高线的高程数值。
功能:把当前图中普通曲线成组定义转换为本软件所能识别的等高线。用户输入一条直线,程序根据该直线,自动寻找与其相交叉的普通曲线,并按直线从起点至终点进行排序,根据起点高程及间距,转为等高线。
菜单:“地形”→“成组定义”。
命令行:GROUPDGX。
运行命令后,命令行有如下显示:
起点:用户输入直线的起点。
终点:用户输入直线的终点,注意直线必须与需要选取的等高线相交。
等高线间距<1.00>:用户输入相邻两等高线的间距。注意正负值,正表示从起点到终点等高线的高程逐步增加,负表示逐步减少。
起点等高线高程:用户最好输入最高或最低高程。
选择[递增(0)/递减(1)]:
说明:使用该命令,可以一次性把一组普通等高线定义为本软件能识别的等高线,常用于普通电子图中的等高线转换。
功能:根据高程点或等高线,求任意一点的高程值。
命令行:CALANYW。
命令:“地形”→“任意点高”。
输入位置:用户输入需查询高程的位置点坐标,显示的“Z =”即为高程值。使用该命令之前,图中必须有高程点或等高线。
功能:根据高程点或等高线,生成指定地段的地表剖面图。
菜单:“地形”→“地表剖面”。
命令行:DXSECT。
运行命令后,命令行有如下显示(图 2.7 所示数据以下列命令行数据为准):
指定起点或[选曲线(O)]:用户输入剖面的起点。选“O”,则选择曲线剖面路径。
指定终点:用户输入剖面的终点。
输入步长:10,用户输入每一步的长度。
沿Z方向放大倍数:5,用户输入高程的放大倍数。
插入点:用户输入剖面图左下角的插入点。
图 2.7 地表剖面
(1)“光滑显示”命令
功能:修改LZXXGDIXIN实体,是否采用光滑显示。
菜单:“地形”→“三维模型”→“光滑显示”。
命令行:ChgLzxdxNurbs。
运行命令后,命令行有如下显示:
选择三角网模型(LZXXGDIXIN实体):用户选择三角网模型。
选择是否按光滑曲面显示[否(0)/是(1)]<1>:选“0”,则不按圆滑面显示。选“1”,则按圆滑面显示。
(2)“分色显示”命令
功能:修改LZXXGDIXIN实体,是否按高程分色显示。
菜单:“地形”→“三维模型”→“分色显示”。
命令行:ChgLzxdxColor。
运行命令后,命令行有如下显示:
选择三角网模型(LZXXGDIXIN实体):用户选择三角网模型实体。
选择是否按高程分色显示[否(0)/是(1)]<1>:输入 0 或 1。
(3)“立面蒙皮”命令
功能:选择颜色对三角网模型进行立面贴图。
菜单:“地形”→“三维模型”→“立面蒙皮”。
命令行:DixinColorMat。
运行命令后,命令行有如下显示:
选择三角网模型(LZXXGDIXIN实体):用户选择三角网模型。
出现保存对话框,用户输入图像文件名。
接着出现贴图颜色设置窗口,如图 2.8所示。
图 2.8 按高程设置贴图颜色
用户设置好颜色后,单击“确定”按钮,软件使用贴图颜色自动生成图像文件,并保存为刚输入的图像文件名。软件再将图像文件对三角网模型进行立面贴图。
(4)“修改材质”命令
功能:修改三角网模型的材质。
菜单:“地形”→“三维模型”→“修改材质”。
命令行:ChgLzxDxMat。
运行该命令后,出现如图 2.9 所示的对话框。
图 2.9 地形材质修改
用户选择新的材质,单击“确定”按钮。
注意:需要使用“材质”命令先设置好材质。
(5)“删除三角”命令
功能:从三角网模型中删除三角形。
菜单:“地形”→“三维模型”→“删除三角”。
命令行:DelLongTriangle。
运行命令后,命令行有如下显示:
选择三角网模型(LZXXGDIXIN实体):用户选择三角网模型。
输入位置点:用户在需要删除的三角形中点取一点。软件自动找到三角形,并将其删除。
(6)“转高程点”命令
功能:把三角网模型转换为高程点。
菜单:“地形”→“三维模型”→“转高程点”。
命令行:DixinOutLsd。
运行命令后,命令行有如下显示:
选择三角网模型(LZXXGDIXIN实体):用户选择三角网模型。
(7)“方格模型”命令
功能:绘制方格网地表模型。
菜单:“地形”→“三维模型”→“方格模型”。
命令行:CreateGridDx。
运行命令后,命令行有如下显示:
输入左上角点:用户输入方形区域的左上角点。
输入右下角点:用户输入方形区域的右下角点。
输入网格间距<20.00>:用户输入网格的边长。
沿Z方向缩放倍数<1.00>:用户输入高程的放大倍数。
注意:使用该命令之前,图中必须存在高程点或等高线,并且方形网格必须在高程点或等高线存在区域之内。
Z方向的缩放倍数,是指高程的放大倍数,有时因为地形比较平坦,如果按 1.0 倍数,则看不出效果,因此可以放大 5 倍,地形的起伏会变得较为明显。
使用该命令生成后的网格,可通过“轴侧观察”命令改变视点,观察其起伏变化。网格可以送到 3dMax中进行着色处理。
网格数值必须在 0 和 255 之间。
(8)“改纵向比例”命令
功能:修改地表模型的Z方向缩放倍数。
菜单:“地形”→“三维模型”→“改纵向比例”。
命令行:ChgDX3DScale。
运行命令后,命令行有如下显示:
选择三维模型网格:用户选择三角网模型或方格网模型。
选择三维模型网格:继续选择多个,选完后按回车键。
输入纵向缩放比例<1.00>:用户输入Z方向缩放倍数。
(9)“匹配建筑”命令
功能:修改建筑标高使其与地形高程匹配。
菜单:“地形”→“三维模型”→“匹配建筑”。
命令行:ChgBudElebyDx。
说明:该命令从三角网模型中获取该建筑物当前位置的标高值,然后修改此建筑物的原标高值为新标高值。
选择建筑对象:用户选择需要修改标高的建筑对象。
选择三角网模型(LZXXGDIXIN实体):用户选择三角网模型。
(1)“三角剖分”命令
功能:根据高程点,生成最小三角形,建立DELAUNAY三角网模型。
菜单:“地形”→“地表分析”→“三角剖分”。
命令行:DELAUNAY。
运行命令后,命令行有如下显示:
选择生成方式[通过边界线及高程点(0)/通过图中所有高程点(1)/通过数据文件(2)]<1>:用户选择生成三角形的方式
选 0,则通过当前图中所有高程点及边界线范围,在边界线内生成三角形。
选 1,则通过当前图中所有高程点,生成全部的三角形。
选 2,则通过高程点数据文件,生成全部的三角形。
(2)“等高线图”命令
功能:根据三角网模型,自动生成等高线。
菜单:“地形”→“地表分析”→“等高线图”。
命令行:MAKEDGX。
运行命令后,命令行有如下显示:
选择[绘全部等高线(0)/绘特殊等高线(1)/设置线条类型(2)]<0>:用户选择绘制等高线的方式。
选 0,则绘制全部的等高线。
选 1,则绘制用户指定高程的等高线,一般用于查询洪水位高程的等高线位置。
选 2,则设置等高线的线条类型,支持直线和多段线。
(3)“坡度分析”命令
功能:根据三角网,生成坡度分析图。
命令:“地形”→“地表分析”→“坡度分析”。
命令行:DIXINPODU。
运行命令后,出现如图 2.10 所示的对话框。
图 2.10 设置坡度颜色
注意:
①软件提供了“三角网法”和“方格网法”两种生成坡度分析图的方法:
三角网法:按照最小三角形来生成坡度分析图。
方格网法:按照最小方格网来生成坡度分析图,用户需要输入网格间距。
②用户可以对最小坡度和最大坡度的范围、颜色进行设定。可以保存设置好的表格,下次可以通过单击“载入”按钮载入。
③如果需要改颜色,应先选择要修改颜色的行,然后单击“改颜色”按钮。
④图 2.11 以表格行数:10;三角网法生成的坡度分析图。
图 2.11 坡度分析图
(4)“高程分析”命令
功能:根据高程点,生成高程分析图。
菜单:“地形”→“地表分析”→“高程分析”。
命令行:DXHIGHTFX。
运行命令后,出现如图 2.12 所示的对话框。
图 2.12 设置高程颜色
注意:
①软件提供了生成“填充实体”或“三维面”两种方式:
填充实体:表示该命令运行结果生成填充实体。
三维面:表示该命令运行结果生成三维面,可在三维状态下真实显示。
②用户可以对最小高程和最大高程的范围、颜色进行设定。可以保存设置好的表格,下次可以通过单击“载入”按钮载入。
③如果需要改颜色,应先选择要修改颜色的行,然后单击“改颜色”按钮。
④图 2.13 以表格行数:10;填充实体生成的高程分析图。
图 2.13 高程分析图
(5)“坡向图”命令
功能:根据等高线、高程点生成场地坡向。
菜单:“地形”→“地表分析”→“坡向图”。
命令行:DXPODUDIR。
运行命令后,命令行有如下显示:
选择坡向图绘制方式[颜色填充(0)/箭头(1)]<0>:用户选择分析方式选择 0,系统以三角网方式按不同坡度方向以不同颜色填充生成坡向图。
选择 1,系统以三角网方式按不同坡度方向以箭头来表示坡向图。
图 2.14 选择[箭头(1)]进行坡向分析。
图 2.14 坡向分析
(6)“坡度标注”命令
功能:根据三角网,生成场地坡度标注文字。
菜单:“标注”→“坡度标注”。
命令行:DIMPODU。
运行命令前,请先使用“三角剖分”生成三角网。
运行命令后,命令行有如下显示:
选择三角网:用户选择需生成坡度标注文字的三角网。
(7)“计算土方”命令
功能:根据所选的三角网,计算其表面积及体积。
菜单:“地形”→“地表分析”→“计算土方”。
命令行:DIXINVOL。
运行命令前,请先使用“三角剖分”生成三角网。
运行命令后,命令行有如下显示:
输入基准平面定义高程<0.00>:用户输入基准平面高程值。
选择三角网:用户选择需计算体积的三角网。
居住小区竖向设计可参照《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2016)。
居住小区内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可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
(1)命令简介
功能:绘制三角网地表模型。
菜单:“地形”→“三维模型”→“三角模型”。
命令行:CreateLzxDx。
命令行有如下显示:
选择[普通贴图(0)/颜色随高程不同(1)]<1>:用户选择贴图方式。
普通贴图:使用普通贴图方式。
颜色随高程不同:随着高程不同,使用的颜色也不同。例如:高程低的显示水面颜色,高程中的显示绿色,高程高的显示黄色或红色。
输入沿Z方向缩放倍数<5.00>:用户输入Z方向缩放比例。
生成的结果为“LZXXGDIXIN”自定义的地表模型实体。
注:使用该命令之前,图中必须有高程点或等高线。
(2)实际操作示范
步骤 1:打开文件。打开“山-高程点”的dwg文件,放大如图 2.15 所示。
图 2.15 高程点
步骤 2:生成三角模型。单击“地形”→“三维模型”→“三角模型”,命令栏出现如下对话框:
选择[普通贴图(0)/颜色随高程不同(1)]<1>:1
输入沿Z方向缩放倍数<5.00>:
请用“轴侧观察(VIEW3D)”命令调整三维观察角度。
按照上述方法设置完成后,在命令栏输入“E”,框选所有高程点后,按回车键,删除所有高程点,放大后如图 2.16 所示。
步骤 3:改变观察角度。单击“渲染”→“轴侧观察”,出现如图 2.17 所示的窗口。按顺序单击“透视”“无框”和“动态观察”按钮,出现如图 2.18 所示的三维模型。
图 2.16 三角模型
图 2.17 轴侧观察
图 2.18 三维模型
步骤 4:更改贴图。用鼠标右键单击“退出”后在命令栏输入命令:MATERIALMAP:
选择选项[长方体(B)/平面(P)/球面(S)/柱面(C)/复制贴图至(Y)/重置贴图(R)]<长方体>:c
选择面或对象:找到 1 个
选择面或对象:
接受贴图或[移动(M)/旋转(R)/重置(T)/切换贴图模式(W)]:
选择柱面(C)后,结果如图 2.19 所示。拖动Z方向的箭头可调整贴图的位置,调整好贴图位置后,按回车键默认“接受贴图”。
步骤 5:保存文件。完成以上步骤后,单击“保存”。
(1)命令简介
可参照 2.2.1 中“11)三维模型”下的“(9)‘匹配建筑’命令”。
图 2.19 贴图
(2)实际操作示范
步骤 1:分别打开“名邸地形”“名邸例子”的dwg文件。
步骤 2:选中“名邸例子”中的所有内容,复制到“名邸地形”文件内,如图 2.20 所示(此视图模式为“二维”“平面”模式)。
图 2.20 平面二维视图
步骤 3:在命令行输入“M”,选中“书院名邸例子”后单击“确认”按钮,将其覆盖在地形文件上方。
步骤 4:打开图层对话框后,单击“地形”→“三维模型”→“匹配建筑”,将图层对话框(图 2.21)中除“DX-三维模型”图层以外的所有图层关闭(单击对应图层前方的
按钮即可关闭对应图层)。
图 2.21 DX-三维模型
单击操作面板中的三角网模型,成功后,命令栏提示“选择需要匹配的对象”,打开图层面板中如图 2.22 所示的图层,同时关闭“DX-三维模型”图层。
图 2.22 图层特性管理器
框选操作面板中的所有物体后,单击回车。成功后,命令栏提示“选择需要匹配的对象:指定对角点:找到N个”。
步骤 5:修改地面材质为草地(此处可参照建筑基本参数的修改)。
步骤 6:改变视图模式为“三维”“无框”模式,单击“动态观察”,完成匹配后,如图 2.23所示,保存到指定文件夹,并命名为“建筑匹配. dwg”文件。
图 2.23 建筑动态观察
(1)命令简介
功能:选择光栅图像对三角网模型进行平面贴图。
菜单:“地形”→“三维模型”→“平面蒙皮”。
命令行:SetDxCoords。
运行命令后,命令行有如下显示:
选择三角网模型(LZXXGDIXIN实体):用户选择三角网模型。
选择图像:用户选择图像对象(IMAGE)。
软件使用所选图像,对三角网模型进行蒙皮(平面贴图)。
图像对象的坐标必须与三角网模型的坐标校正对齐。
(2)实际操作示范
步骤 1:打开“建筑匹配. dwg”文件,改变视图为“二维”“平面视图”。
步骤 2:单击工具栏“插入”→“光栅图像参照”,打开“书院名邸例子-Model”图像,出现如图 2.24 所示的对话框。
图 2.24 附着图像
单击“确定”后,在操作窗口内指定插入点,设定合理比例,如图 2.25 所示。
图 2.25 平面贴图
步骤 3:打开“图层管理器”,打开“铺地”图层,如图 2.26 所示。
关闭“图层管理器”,单击工具栏→“图像”→“三点校正”,命令栏出现如图 2.27 所示的提示。
选择需要校正坐标的图像:(点击光栅图像)。
请点取左下角点:(点击光栅图像的左下角点)。
请输入左下角校正坐标值:(鼠标点取“铺地”的左下角点)。
请点取右上角点:(点击光栅图像的右上角点)。
请输入右上角校正坐标值<(2204.77 1646.25 0.00)>:(鼠标点取“铺地”的右上角点)。
图 2.26 铺地
请点取右下角点:(点击光栅图像的右下角点)。
先点击右边光栅图的角点,再点击左边“铺地”的角点,前后顺序按照图 2.27 中“红”“蓝”“洋红”的先后顺序选取。
图 2.27 三点校正
完成校对后,若图片无法显示,则需要进行“图像装入”命令,光栅图片才能显示。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操作。
单击“图像”→“图像装入”后,选择光栅图形,按回车键,完成后如图 2.28 所示。
图 2.28 图像装入
步骤 4:单击“地形”→“三维模型”→“平面蒙皮”,命令栏出现如下对话:
选择三角网模型(LZXXGDIXIN实体):(选择三维模型)
选择图像:(选择光栅图像)
设置成功!
完成后,删除光栅图像,关闭“铺地”图层。
步骤 5:改变视图模式为“三维”“无框”模式,单击“动态观察”,效果如图 2.29 所示。
图 2.29 动态观察效果图
步骤 6:观察图 2.29,建筑贴图不显示,单击工具栏“建筑”→“建筑参数”,取消“线框模式”,如图 2.30 所示,设置完成后单击“确定”。
图 2.30 设置建筑基本参数
步骤 7:保存为“平面蒙皮. dwg”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