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风险评估是由外科医生根据一些术前检查的结果进行的,例如血常规、胸部CT、心电图等,以及了解患者的活动耐力情况,例如可以在不感觉喘憋、胸痛的情况下登上几层楼。这种评估方法需要医生具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缺少客观的、一致的标准。
目前有几种相对客观的评估工具。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法主要用于麻醉风险的评估。这个方法综合客观检查结果以及主观印象将手术麻醉风险由低到高分为 5 级。然而ASA分级法应用领域比较宽泛,并不是专门适用于食管癌手术的。
有不少研究发现了与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升高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目前临床上还没有一个简单、实用的工具可对食管癌手术风险进行评估。
有一项研究基于 533 例食管癌患者设计了风险评估方法,这个方法有助于识别出围手术期风险过高而不适合手术的食管癌患者。表5.1 和表5.2 展示了这一评估方法纳入的指标,各项指标乘以权重系数后相加得到最终评分(一般状态×4,心脏功能×3,肝功能×2,呼吸功能×2),根据最终评分划分为 3 组,分别是低风险组(即正常,评分 11~15 分)、中风险组(即轻度受限,评分 16~21 分)、高风险组(即明显受限,评分 22~33 分)。
也有研究者探索了衰弱指数(frailty index,FI)与食管癌术后并发症风险的关系。衰弱指数是当前普遍使用的测量老年虚弱特征的综合性指数,包括了病史、体格检查、体力状态评定等多项内容,其与老年以及器官功能储备不全直接相关。Hodari等人的研究发现,FI指数在 0~5 分之间的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分别是 17.9%,25.1%,31.4%,34.4%,44.4%,而死亡风险分别是 1.8%,3.8%,4%,7.1%,8.3%。由此可见,FI指数与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和死亡风险直接相关。
2006 年,Steyerberg等人通过大样本的回顾性研究,总结出与食管癌术后死亡率相关的四方面因素,分别是:年龄、术前合并症、新辅助治疗,以及医院每年手术量。并根据这些因素,归纳出了计算术后死亡率的公式,即Steyerberg评分法(见表5.3)。经过外部验证,Steyerberg评分与食管癌手术住院期间以及 90 天死亡率呈良好的相关性。
表5.1 器官功能不全分级法
注:ABT:aminopyrine breath test,氨基比林呼气试验;VC:vital capacity,肺活量;PaO2: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动脉血氧分压;Karnofsky指数:参考表5.2。
表5.2 Karnofsky指数
表5.3 Steyerberg评分
评分为各项目得分之和,预计食管癌围手术期死亡率 P =1/[1+ exp (2.41-0.32×评分)]
此外,用于肺癌术后并发症风险评估的工具对于食管癌术后心肺并发症风险的预测也有一定参考意义,而心肺并发症往往是食管癌术后并发症以及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