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写给青少年的书。为了帮助青少年学习并掌握同理心,动笔之前我就告诉自己,这本书既要足够有趣、好玩、便于学习,又要能够反映和解决当下青少年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开发回归内心的同理心能力,帮助青少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自我关系,以及化解自我内在与学习的冲突。
为了这个目标,我开发和讲授了不同版本和形式的青少年同理心课程,最终选定通过戏剧的形式,以D博士与小鹿同学的 16次同理心对话作为主体框架。这本书每一章的同理心小剧场,就来源于这 16 次对话,内容涵盖考试紧张、人际冲突、情绪管理、自我指责、校园霸凌、学习压力等情境,不仅给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同理心实践流程,更将同理心核心内容的学习贯穿其中,帮助小鹿同学学会“长颈鹿语言”,成长为真正的大心脏的“长颈鹿”。为什么同理心沟通又称为“长颈鹿语言”?我们会在第一章揭晓。
戏剧不仅是艺术和娱乐形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工具。在传统的中国社会,大多数人的道德观念与社会伦理都是从戏剧中学来的。“戏剧即行动”“戏剧是变革的预演”,巴西戏剧家奥古斯都·波瓦(Augusto Boal)更是将剧场视为一种语言,用这种崭新的语言发掘新的想法和观念,来解放人们僵化的无效的行动。
每个人都有自己处理人际关系、自我关系的方法,尤其在遇到冲突的时候,我们容易被自己的习惯接管,要改变是如此之难,而戏剧会带来巨大的力量。戏剧的力量在于它可以展示新的行动,把人带入新的情境,实现“预演”,“再现”与实现“冲突解决”——如果还没遇见某一类问题,那么通过学习则可以实现问题的“预演”,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这些问题;如果这类问题出现过,那么在阅读尤其是实践中可以“再现”情境,并学习新的看待问题的视角和处理方式。
矛盾是戏剧冲突的核心,本书提供了青少年成长中的 16种典型矛盾冲突,也提供了解决冲突的同理心方案,以提升青少年直面冲突的勇气与化解冲突的能力。
从认知升级到心力提升。
同理心本质上是一种内心的能力,本书注重青少年心力的提升,而非提升其对同理心的认知。知道什么是同理心,了解同理心的学术定义、知识结构以及它的神经学原理,对于大多数青少年的生活而言帮助并不大。当下的多元社会与信息爆炸,给青少年带来巨大的生命困惑。 面对这些困惑的 时候,青少年能够使用的并不是知识,而是心力——回归内 心、找到心锚、同理自己的能力,以及用同理心感知彼此的 能力。
组织优美的辞藻、运用复杂的算法、适应信息的爆炸、处理人际关系的烦扰,都要消耗巨大的心力,这是过去的人们从未遇到过的挑战。当下青少年遇到各种问题和精神困扰,往往是因为在受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心力的提升。同理心的学习,正是为了补足青少年这部分亟待提升的能力。
当我们具备同理心的时候,困难挫折不但不会使我们消沉与崩溃,反倒可以不断滋养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练就更强大的内心。在阅读本书时,请大家留意——从知识的灌输转变为心灵的启发,从规范行为转变为倾听内心——D博士带领小鹿同学提升心力的过程。
可实践性与团体学习。在每章的同理心小剧场之后,都有真实的同理心实践案例,它们是参与课程学习的青少年在生活中实践同理心的故事。希望每位读者不仅从小鹿同学的问题解决过程中,也能够从其他同龄人的亲身实践中得到启发。
这本书同样适合在学校里集体学习,每一章除了小剧场和实践案例,还设置了对应的好玩的游戏(练习),在游戏中体验同理心,在体验中学习。我愿意在这本书中分享整套方法,让老师能够帮助学生集体学习同理心,以预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青少年心理问题高发,需要得到及时帮助,目前的困难在于发生问题的青少年抗拒“未知”的咨询形式,延误了最佳受助时机,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青少年提前学习并体验同理倾听的美好感觉,可以在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选择和接受倾听与帮助。经由体验,更能够感受到同理心的美好。欢迎找到与你一起学习同理心的伙伴和家人,一起在戏剧与游戏里学会同理心。
妈妈:你怎么这么笨,做了这么久作业都没有完成。
孩子:……
场景一(学习同理心前):
孩子很伤心,甚至很愤怒,心里想:“妈妈除了逼我写作业,除了发脾气,根本就没有关心过我……她就知道吼,根本不爱我……等我能够离开这个家,我再也不会回来……”
场景二(学习同理心后):
孩子走到自己的房间,默默地自我连接:“此刻听到这句话,我有些沮丧和伤心,因为我需要体贴和理解……我现在如此难过,说明关爱对我很重要……我选择好好静一下,陪伴和体贴此刻的自己……”
十分钟后,孩子走到妈妈身边:
“妈妈,刚才你有些着急,是因为你也需要放松和休息,是吗?”
“你希望我可以尽快完成作业,来支持你爱和休息的需要,是吗?”
这就是同理心给孩子带来的成长和转变。在场景一中,孩子会受伤,家长指责孩子后也会自我责备,双方关系恶化,久而久之,孩子的成绩和身心发展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因为一些应激反应,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事件。在场景二中,在孩子具备同理心的能力后,他不仅不会被暴力语言伤害,还可以从中汲取营养,学会为自我感受负责,同时能够关爱妈妈,与妈妈形成双赢的关系。
青少年学习同理心后,往往都能具备这样的能力,在家庭中收获和谐与幸福,在校园中看到更多美好,从而服务与滋养彼此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