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95章

金色的稻穗在秋日的阳光下闪耀,微风拂过稻田,带来一阵清新的稻谷香气。

张可欣和于宪伟走在稻田的小路上,手中拿着记录本和检测工具,这次下来任务很重,要完成订单范围内的所有田检工作,因为崔挽明要求高,根本不放心下面的人做这事,特意把张可欣派下来,还带着于宪伟随同。

“崔总真是想要我老命,我一个区域经理还要下来干这个。”张可欣倒不是抱怨,就是觉得这种活用不着她来干。

于宪伟叼着烟,闲庭信步的跟在后面,“崔总那是信任你,张经理,你就告诉我怎么干,你都不用下来,在车里躺着睡觉等我就行。”

张可欣白了他一眼,“少贫嘴,赶紧干活。今年是和京平农高区签订单的第二年,也是扩大市场的第一年,品质一定不能出问题。别看咱两两条腿走路,每一步可都价值千金。”

“张经理,我发现你们搞市场跑销售的,嘴就是不一样,说出来的话就是好听。”于宪伟回道。

“是吧,跟你说,你要跟我跑两个月,保准你嘴皮子比我都好使,到时候王秘书让你哄得一来一来的,信不。”

“你……张经理,你怎么又提这个,我这正上火呢,就不能不提?”

张可欣轻笑一声,继续说道:“没出息的玩意儿,崔总不让你接触她就对了,你这样的,她不可能喜欢。”

“我这样的怎么了?我差啥,不就是级别没她高吗?”于宪伟还不服气。

张可欣突然停下脚步,回身道:“什么叫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她是在国外长大的,从小就在董家长大,那是商业精英,你是啥?崔总把你带到公司之前,你连正经工作都没有。她能看上你?别天真了。”

这些话虽然难听,但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就连于宪伟听完都找不到反驳的词。

“你说的对,这么说我真没希望了?”

张可欣使劲点点头,“是的,你没希望,你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跟着我把工作做好,期望年底的时候崔总能给你一个大红包,这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于宪伟突然就失落了,“要是不出车祸就好了,在那之前,她对我不这样。”

“就算她以前对你态度好,那也是别有用心。”张可欣强调道。

“你不是说我啥也不是吗,她图我啥,还别有用心,我看是你想多了。”

“你不要忘了你的身份,你代表的是金种集团,你和她只能做对手,甚至是敌人,其它的,不可能,明白吗?”

“不明白,你不懂那种感觉。”于宪伟自觉良好,还在幻想着种种可能性。

张可欣摇摇头,心中生出三个字:恋爱脑。

眼前这片地少说也有两百多亩,可谓一马平川,张可欣这么多年的田间工作,最喜欢的就是这样的标准农田,干什么方便,便于工作。

“去看看成熟度一不一致,稻瘟病,冷害,树荫下,进水口,这些地方是田检的重点。杂株率就不用说了,一眼就能看出来。”张可欣说着,把本子递过去,“去吧。”然后,一屁股坐在田埂上。

于宪伟接过本子,“张经理,真让我一个人去啊?”

“不是你要求的吗,让我锻炼你,怎么,我满足你要求还有错啊。赶紧的,别忘了拍照留存,照片带经纬度啊。”

“我去,这就去,谢谢张经理的提点栽培。”

手里紧紧攥着记录本,微风拂过稻穗,带来一阵清新的稻谷香气。

“好了,先从品种确认开始。”于宪伟自言自语道。

这是张可欣交代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按照合同,这片地种植的应该是北川大学的优质品种。他弯腰仔细观察了一株稻子的叶形和穗型。叶片细小,成熟期呈深绿色,穗型紧凑,稻谷饱满。他在记录本上快速写下观察结果:“株高约0.98米,叶色深绿,穗型紧凑,圆粒,长宽比1.3,颍壳无毛,剑叶和穗平齐,符合品种特征。”

他注意到大部分稻子已经进入完熟期,稻谷逐渐成熟。然而,在一些区域,稻子的生长略显迟缓,叶片颜色也不如其他地方深绿。

“这是怎么回事?”于宪伟皱起眉头,快步走到那片稻子跟前。他蹲下身,仔细检查了一株稻子的叶片和茎秆,发现叶片上有一些病斑,穗上也呈现出病症。

“稻瘟病?”于宪伟自言自语道。他知道,稻瘟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尤其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容易爆发。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大面积减产。好在目前已过了发病期,从发病率来看,不算太严重。

于宪伟在记录本上详细记录了结果,包括病害的种类、范围和严重程度。他还用手机拍摄了几张稻叶和稻穗的照片,并记录下经纬度数据。

这块地杂草也没除干净,部分田间还有存水,土壤湿度过高,可能对后期收获有影响。

“问题还挺多的。”

完成了初步的田检工作,于宪伟整理了一下记录本,回到田埂,张可欣正坐在那里休息,看到于宪伟走回来,脸上露出一丝期待的神情。

“怎么样?发现什么问题没有?”

于宪伟看着记录本开始向张可欣汇报他的发现,张可欣认真地听着,时不时点头,脸上露出严肃的表情。

听完于宪伟的汇报,她从田埂上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泥土,语气严肃道:“稻瘟病?是吧,联系地主,把情况通报一下,就说他家的订单取消了。”

“啊?取消?”于宪伟诧异道。

“你不知道什么叫高端大米吗?大片地出现稻瘟病,说明零星分布的可能性很大,这块地的稻子磨出来的米能好才怪,这个合同不能要了,不合格。”张可欣说着,在名册上打了个叉。

于宪伟拿起电话,犹犹豫豫的拨了过去。

“徐大哥啊,在家吗?”

“谁啊?我不认识你。”徐大哥回道。

“我是金种集团的田检员,现在就在你家地理呢,有空过来一趟吧,你家稻子有点问题。”

徐大哥听后沉默片刻,语气变得紧张:“什么问题?严重吗?”

于宪伟看了眼张可欣,“你先来吧,有些地方可能不达标。”

“妈的,又来挑刺来了,我去一趟。”于宪伟只听手机那头传来骂骂咧咧的声音,随即被挂断了。

徐大哥骑着摩托车风尘仆仆的赶来已经是二十分钟后的事,张可欣早就填好了田检单,就等徐大哥来签字了。

“你俩就是?”徐大哥从车上下来,掏出一包烟要给于宪伟递。

“说说你的稻子吧,徐大哥,前期这稻子怎么不防病呢,稻瘟病影响品质你又不是不知道。”张可欣抱怨道。

“我可是按照你们要求种的地,你们说不准打农药的嘛,我哪敢用药,你们又是绿色又是有机,搞得我都不会种地了。”徐大哥无奈地叹了口气,继续道:“你们的标准太高,我尽力了,可这天气、土壤,谁能控制?”张可欣皱眉,语气稍缓:“我们也理解,但合同在那,品质必须保证。”

“什么意思,稻子你们不要了?”徐大哥眼睛泛红,眼底全是酸酸的泪。

“徐大哥,不是我们不想要,白纸黑字写着,咱们得按照合同指标来,是吧。东西不达标,我们也出不了手,希望你理解。”

徐大哥使劲吸了两口烟,嘴唇都跟着抖动起来,“你们看啊,我一会就去把得病的稻子割掉,这样总行了吧,我花一周时间,把这些都走一遍,保证不会影响质量。”

张可欣摇头道:“徐大哥,割掉病稻只是治标不治本,问题是,你也割不干净,这么大面积,不可能的,你把字签了。”

徐大哥一听不行,一下就急了。

“不签,这个字我不能签”他声音哽咽,“我全家就指望这片地,你们不能这么绝情。不能因为得一点病就不要吧。”

“徐大哥,”张可欣叹了口气,“我理解你的难处。”她摘下帽子,擦了擦额头的汗,“但你也要理解,我们的标准不是随便定的。高端大米的市场竞争激烈,质量必须到位。”

徐大哥的眼泪掉了下来,“我知道,我知道你们的标准高。但这片地是我的全部。”

他的声音哽咽得不行,“我为了种这个高端大米,少说也投入了十几万。现在……现在要是订单被取消,我全家就完了。”

张可欣也于心不忍,“宪伟,给徐大哥倒杯水。”

于宪伟连忙从背包里掏出水壶,递给徐大哥。徐大哥接过水,手指微微发抖,抬头喝了一口,眼泪却在这一刻停了下来。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你说……还能有机会?”徐大哥的声音仍然带着颤抖,但眼中已经有了一丝希望的光芒。

张可欣点点头,语气缓和了许多:“这样,我到时候带人来,现场收获,现场取样磨米,过了我的标准,我就把你留下来,这样可以吧。”

徐大哥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他点点头,声音里带着感激:“谢谢……谢谢张经理,我一定按标准来。”

“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如果这次还是不达标……”她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已经很明确。

于宪伟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这一幕。他的心里有些复杂,既能理解张可欣的专业态度,也能感受到徐大哥的无奈和困境。他不知道该如何看待这件事,但他明白,在这个行业里,标准和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

“徐大哥,”张可欣突然开口,“有些话我要跟你解释清楚。”

徐大哥连忙点头,“张经理请说。”

“你种地这么多年,应该知道,高端大米的市场竞争有多激烈。”张可欣顿了顿,继续道,“我们不是为了难为你,而是为了让你的稻子能卖出更好的价格,给你带来更多的利润。咱们已经合作了很多年,今年不行,明年再来,重要的是提高种地技术,才会有好的品质。”

徐大哥愣了一下,“我……我明白了。只是最近几年,天气说不准,真的很难种啊。”

张可欣点点头:“我们也知道这些困难,所以才会提供技术支持。你的稻子不达标,很主要的原因是你多施肥了,肯定没按照我们定得标准来,谁都想增产,但拼命施肥造成的风险就是病害和倒伏。”

于宪伟在一旁听着,心里有些触动。他之前总是觉得张可欣太过严厉,但现在才明白,她的严格是值得尊敬和推崇的。她不仅仅是在检查农民的田地,更是在为整个行业的未来负责。

看着徐大哥离开的背影,于宪伟忍不住开口:“张经理,你也有心软的时候?”

张可欣转过头,目光深邃:“农户不是不愿意改变,而是需要有人去引导他们。你要记住,我们不仅仅是技术员,更是他们的合作伙伴。只有帮助他们成长,我们才能真正做好这份工作。”

于宪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终于明白了,张可欣之所以对每一块田地都要求那么高。是因为她想为每一位农民都能种出最好的稻子。 gqIwSIlYA6iZVLdYVhZZ4UNzzsa0E1adQfunfbGTH5qV/96oY6brYgzBVEDglOd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