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在汇德集团办公楼,董擎仓正与几位核心团队成员开会讨论农高区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
“各位,关于种子市场的让步,我已经和崔挽明谈妥了。接下来,我们要把重心放在生物育种技术的研发上。”董擎仓语气坚定,“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市场,更是要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技术主管王珂举手发言:“董总,按照目前的计划,我们需要引进技术人才,还要配套实验设备。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资金不是问题。只要目标清晰,定位准确,投入再多也值得。另外,我希望你们尽快与农高区科研管理委员会建立联系,争取更多的合作机会。不能光靠我一个人,有时候,通过下面的人更容易办事。我回国注册这家公司,可不是只干一件事啊,你们要是不主动没有想法,我这公司就白注册了。”
董擎仓的话掷地有声,好像集团在他那可有可无一样,不过,这反倒显示出他对农高区项目的高度重视。
把种子市场还给崔挽明,他在崔挽明那也就没有什么恩怨情仇了。
至于生物农业这块蛋糕,谁来吃,吃多少,可不是崔挽明决定得了的。更何况,董擎仓的野心何止生物农业。
会议结束后,董擎仓独自站在办公室窗前,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夜色中的城市灯火辉煌,但他的思绪却早已飘向了农高区那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王珂,把那份合作意向书拿过来。”董擎仓转过身对秘书说道。
王珂迅速将文件递上,“董总,这是与京平国家农高区食品研究院的合作草案,他们愿意派遣专家团队来林海省进行技术指导。具体细节都谈差不多了。”
董擎仓接过文件仔细翻阅,“嗯,这个可以考虑。不过,我们要明确一点,这次合作的核心是打造我们自己的食品研究院,而不是简单的技术引进。”
他抬起头看向王珂,“联系孙祺院士,邀请他来林海省考察。另外,安排人手去对接农高区科研管理委员会,争取让他们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
王珂点头记录,“好的,董总。还有,关于智能育种实验室的建设方案,您看是否需要调整?”
董擎仓沉吟片刻,“不用调整,按照原计划推进。但是要加快进度,争取在年底前完成一期工程。同时,启动元宇宙育种实验室的前期调研工作,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明白。”王珂应声退下。
与此同时,在金种集团的研发中心,储健正带领团队加班加点地完善入驻农高区的申报材料。
“各位同事,我们必须在三天内提交最终版方案。”储健的声音透着一丝疲惫,“崔总已经为我们争取到了宝贵的机会,我们绝不能辜负他的信任。”
张可欣补充道:“没错,机会难得。我刚从平野市回来,收集到了最新的市场反馈数据。咱们的盐碱地改良技术确实得到了农户的高度认可,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团队成员士气高涨。经过一夜的努力,申报材料终于出炉。这份材料不仅详细阐述了金种集团的技术优势和发展规划,还附上了大量的成功案例和用户评价。
第二天一早,崔挽明收到了储健发来的邮件。他快速浏览了一遍,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不错,非常不错。”他自言自语道,“相信一定能打动评审团。”
然而,就在他准备将材料上报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大风集团突然宣布退出农高区入驻的竞争。
这一消息立刻在农高区内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人猜测这是杜威背后的操作,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大风集团自身的战略调整。
崔挽明对此并不感到意外。他知道,刘海成虽然表面上态度诚恳,但实际上一直未能拿出令人信服的技术方案。与其勉强留下,不如主动退出。
“张处长,到底怎么回事?怎么突然变卦了?”崔挽明拨通了张启山的电话。
张启山叹了口气,“崔主任,说实话,我也觉得有些蹊跷。不过,既然人家自己选择退出,我们也无需过多干涉。倒是汇德集团那边,你得多留意一下。”
“放心吧,我和董擎仓之间的事情已经谈清楚了。”崔挽明自信地说道,“现在我们需要集中精力做好招商引资的事。”
随着大风集团的退出,农高区入驻企业的筛选工作进入了最后阶段。崔挽明带领科管会成员逐一审核每家企业的申报材料,并组织专家团队进行实地考察。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一家名为绿源生物的小型企业。这家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在微生物肥料研发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李教授,您怎么看这家企业?”崔挽明向随行的专家组组长请教。
李文博思索片刻,“有所了解,这家企业在微生物领域的确有一定的积累。如果能与我们的盐碱地改良项目结合起来,或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崔挽明跟负责人约了详谈时间,想具体看看对方的技术能达到何种程度。是实力派还是吹嘘派,他一看便知。
现在最让他焦虑和不安的是大风集团的突然撤出。这个事,科技厅和农业厅相继对他进行了问话。一个携带十亿现金的生物新能源企业,就这么说没就没了?什么原因?
何修成肯定是要让他说清楚的,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必须形成报告,一来是找准工作方式,二来呢,进行问题自查。
这个时候,他思前想后,想到了李文博。作为刘海成的老师,说不定他知道些实情。
“崔主任,别怪我多嘴,李文博和刘海成的关系不一般,我劝你还是别动这条线,万一里面有猫腻,可就打草惊蛇了。”张启山说这话的时候,正好杜威不在。
崔挽明听完张启山的话,陷入了沉思。他明白张启山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官场和商场中的复杂关系往往盘根错节,稍有不慎就可能触动某些敏感神经。但同时,他也清楚,如果这件事背后真的存在问题,而自己选择视而不见,那不仅是对工作的失职,更是对农高区未来发展的不负责任。
“张处长,你说的也不是没可能。”崔挽明缓缓说道,“不过,既然问题已经摆在这里,我们不能因为害怕麻烦就绕开它。李文博是刘海成的老师,这一点没错,但如果能通过他了解一些真实情况,对我们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张启山皱了皱眉,对崔挽明的决定有些顾虑。”崔主任,你可要想清楚,万一牵扯到高层利益,咱们这些执行层面的人很容易被波及。”
崔挽明点了点头,理解张启山的担心,“我知道风险,但我更相信,只有把事情弄明白,才能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而且,我相信李文博教授作为德高望重的老专家,不会轻易参与到灰色地带中去。”
当天,崔挽明就到省科学院见到李文博。
一看崔挽明来,肯定还是农高区的事,老头正在院子浇花,崔挽明接过桶帮忙。
“李老师,”崔挽明开门见山,“最近在筛选入驻企业时,我发现了不少有趣的现象。有些企业看似实力雄厚,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符合农高区发展方向的技术储备。这让我想到一个问题——企业在追求短期利益的同时,是否还能兼顾长远的社会价值?”
李文博听后微微一笑,似乎早已预料到崔挽明此行的目的。”小崔啊,你这话问得好。确实,很多企业表面上风光无限,但实际上只是冲着政策红利来的。他们并不关心农业本身的发展,只想捞一笔快钱就走人。尤其是国家政策支持下的农高区,一不小心就会跳入陷阱。”
崔挽明趁机追问:“的确,不过,像大风集团这样有实力的企业也退出了,实在可惜。为了这个,省里还把我批了。”
李文博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大风集团的事情,我也听说了。说实话,海成虽然算是我的学生,但这些年他在外面闯荡多年,我对他的商业运作了解不多。”李文博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措辞,“不过,据我所知,大风集团这次退出并非完全因为技术或资金问题。海成这个人,做事一向谨慎,他不会轻易放弃这么重要的项目。”
崔挽明敏锐地捕捉到了李文博话语中的弦外之音,追问道:“那您的意思是,另有隐情?”
李文博叹了口气,将手中的水壶放下,目光深邃地看着崔挽明。”小崔啊,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这些局外人能说得清的。但有一点我可以告诉你,企业决策的背后往往牵涉到复杂的利益关系。你既然负责农高区的管理工作,就要学会分辨哪些是真正为农业发展而来的企业。”
崔挽明点了点头,心中更加笃定自己的判断。”李老师,既然是利益的事,那不归我管。眼下这个招商引资情况复杂,你也知道,林海最重要的就是农业,这次来林海投资的,十之八九都要往前沿农业领域靠,我总觉得这个事,这些所谓的技术,是不是落地不了。”
“噢,为什么这么认为?”李文博想听听他的高见。
“你也知道,我本身也在种业,接触生物育种和数字农业也挺长时间了,作为技术和成果来说,这些东西确实诱人,也拿得出手。但规模化,平民化,太难了,成本太高了,一年两年行,时间长,谁都受不了。”
李文博沉思片刻,缓缓道:“你说得对,技术的推广确实面临诸多挑战。但关键在于如何找到平衡点,既能让技术落地,又能让农民受益。这需要政策引导和企业担当,缺一不可。就拿粮食生产来说,有测算表明,在条件相同、投入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农业技术到户率,粮食单产能增超10%。这说明,技术推广和农民受益是相辅相成的。”李文博继续道,“只有让农民看到实效,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这么说,你对前沿技术的落地效率还挺有信心。”
李文博喝口水,说道:“就拿汇德集团来说,董擎仓这个人,我虽然接触不多,但听说他在国外经营多年,确实带回了不少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而且从他的家族背景来看,他对林海农业的感情应该是真实的。最近他大规模组建研发团队,那可是真金白银地往里砸,你要说他不想把事干成,可能吗?这个事你应该知道。”
崔挽明听完李文博的话,陷入了沉思。他不得不承认,李文博的分析有其合理性,但也让他更加意识到农高区项目中的复杂性。
“李老师,您说得很有道理。”崔挽明缓缓开口,“不过,我还是有些疑虑。董擎仓确实投入巨大,但他的目标是什么?是单纯为了推动林海省农业发展,还是另有其他打算?毕竟,汇德集团背后的资金和技术实力不容小觑,如果他们只追求短期利益,那对农高区来说未必是好事。”
李文博微微一笑,“其实,每个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目标和诉求,关键在于如何引导这些力量为共同的目标服务。董擎仓虽然年轻,但他家族的历史和他在国外的经历,决定了他对家乡的感情不会是虚伪的。至于他的具体目标,我想,随着时间推移,他会用行动来证明。”
今天去见李文博,对崔挽明的触动特别大。一个特别大的感触是:在人际关系中,信任与理解是事业成功的基石,猜疑不可以没有,也不可以一味地狭隘,要有担当风险的魄力,方可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