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当天,农高区总指挥部的会议大厅里座无虚席。来自各个厅级单位的主要领导、科研机构的代表以及部分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崔挽明站在主席台上,目光扫过台下的人群,心中涌起一股责任感和使命感。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崔挽明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农高区科研管理委员会成立大会,标志着林海省农业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农高区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上的概念,更是一个承载着对现代农业无限憧憬的平台。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创新为核心,以科技为引领,致力于将农高区打造成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这需要我们在座每一位的努力和付出。”
“我们将借鉴过去的成功经验,结合京平国家农高区的林果业特色,重点发展科技创新和生物农业。通过与国内顶尖食品院企合作,创新我们自己的食品研究院。因此,我们将严格筛选入驻企业,确保其具备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共同推动农高区的高质量发展。”
……
……
与此同时,董擎仓也在加紧推进汇德集团在农高区的各项事务。他亲自带领团队考察了多个潜在的合作项目,并与多家科研机构达成了初步合作协议。”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引入先进的生物育种技术和理念,推动林海省农业产业的整体升级。”董擎仓在分会场上表示。
整个会场气氛热烈,讨论声此起彼伏。董擎仓的发言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少企业代表纷纷点头赞同。
他提到的生物育种技术,正是孙祺院士所倡导的智能育种时代的核心。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生物语言大模型的结合,有望实现育种过程的全面智能化,提升育种精度和效率。这一理念与农高区的长远规划不谋而合,为林海省农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会议中途,大风集团的刘海成在杜威的引荐下,找到崔挽明。刘海成递上名片,语气诚恳:“崔主任,大风集团一直致力于农业科技研发,希望能有机会为农高区贡献力量。”
崔挽明接过名片,微笑道:“欢迎刘总,今天受邀的企业家太多,没照顾过来,你多担待。”
刘海成这个人,张启明之前跟崔挽明提过,他印象深刻。
他刚走出去两步又折回来,“刘总,你们做生物新能源,是吧?”
“算是小有起色吧,这里农作物秸秆可利用空间大,要是通过我们转化为新能源,不但解决了焚烧带来的污染问题,还能二次利用。”
崔挽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这思路与我们农高区的绿色发展理念高度契合,刘总,等会议结束了,咱们细谈,不瞒你说,这个秸秆利用,早些年我们在林海省试过,有些经验,但效果不佳。”
说着,就去忙其他事去了。
金种集团的分子研发团队已经在候客厅等了他四十多分钟。
大老远就看到储健站在门口踱步,崔挽明走过去。
“来多久了?”
老朋友见面,又是金种集团的同事,那种亲切感不言而喻。
储健微笑回应:“知道你忙,没敢打扰。”
崔挽明歉意地拍拍他肩膀,“咱们进去谈。”
他一进门,所有人都站起来,崔挽明抬手往下一压,让大家坐下。
“兄弟们,我有十分钟时间。”他看了眼手表,“大家设计的方案我看了,整体可以,现在的问题是,来的企业太多,大家都身怀绝技,知道吧。咱们要想在生物育种这个领域站住脚,要想在农高区占得一席之位,恐怕还要集思广益。”
储健抱着手,问:“咱们的盐碱地物联网净盐系统在国内首屈一指,咱们的分子育种平台理论和实践经验都充分,这在国内来说,屈指可数。挽明,你是不是太紧张了,我觉得问题不大。”
“话虽如此,但咱们不能掉以轻心。”崔挽明摇了摇头,“你们也知道,这次农高区的入驻竞争异常激烈。汇德集团、大风集团这些企业背后都有强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而且他们还擅长公关,省里不少人对他们青睐有加。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亮点,很可能被挤出去。”
储健皱了皱眉,“那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崔挽明沉吟片刻,“把我们的优势进一步放大。比如,我们的盐碱地改良技术已经在全国多个地区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林海省的具体情况,提出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另外,关于分子育种平台,我们能不能再做一些创新性的改进,让它更符合农高区的需求?”
“这个可以尝试。”储健点头,“不过时间上可能会有点紧张。”
“时间是紧,但必须抓紧。”崔挽明坚定地说,“我建议你们分成几个小组,分别针对不同的方向进行攻关。一组负责优化现有的盐碱地改良技术,另一组则专注于分子育种平台的升级。我还想让市场部配合你们,收集一些成功案例,整理成报告,以便在接下来的评审会上展示。张可欣就在平野市,你一会儿先联系她,把她找来帮忙。”
储健点头应下,“不用操心,我会安排。不过挽明,你最近太忙了,要注意休息。”
崔挽明摆摆手,“现在是关键时期,每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你也知道,省里对我们的要求很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个人,“咱们金种集团能走到今天不容易,这次农高区的机会更是千载难逢。如果能够成功入驻,不仅能让我们的技术得到更广泛地应用,还能进一步提升集团的整体实力。所以,大家一定要全力以赴!”
众人齐声回应:“明白崔总!”
会议结束后,崔挽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会场。在路上,他拨通了张可欣的电话。
“可欣,你现在在哪?”崔挽明的声音透着一丝疲惫。
“崔总,我正在下面谈市场呢。”张可欣回答道,“有事啊?”
“是这样的,”崔挽明简单说明了自己的计划,“我想让你配合储健他们,把公司在盐碱地改良方面的成功案例整理出来,越详细越好。另外,顺便调查一下当地农户对我们产品的反馈情况,把文案做漂亮了。”
“明白了,我这就去办!”张可欣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挂断电话后,崔挽明闭上眼睛靠在座椅上,脑海中飞速运转着各种方案和细节。但有一点还是让他不踏实,毕竟他是金种集团的高层,现在又主管农高区企业入驻的具体事宜,这里存在避嫌的问题,一旦被人抓住辫子做文章,金种集团一点希望都没用。
关于这一点,他可能要主动找何修成谈谈,先交代问题还是比较妥当。
忙了一天,各企业高层逐一会面,把张启明和杜威都累垮。
可崔挽明结束后,再次来到沈一枕所在的康复医院。他想趁热打铁,进一步确认纪念馆建设的具体事宜。从上次见到沈一枕后,感觉她的状态就在下滑,恐时日无多,再留下遗憾。
推开病房门,沈一枕正坐在窗边,望着外面的夜景发呆。听到脚步声,她转过头来,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看护将她推过来。
“小崔啊,你怎么又来了?”她的声音虚弱却带着温暖。
“沈阿姨,打扰你休息了,我这有些事情还需要您的指导。”崔挽明走近床边坐下,“关于纪念馆的建设,我想听听您具体的想法。”
沈一枕沉思片刻,缓缓开口:“那天我只说随口说说说,你真能给我办成?”
“这个事肯定是要办的啊,干这事的人我都给你找好了,你孙子董擎仓。”
沈一枕的眼睛终于亮了起来,她嘴动了动,“是他更好,不是也没关系。我没有太多想法,纪念馆嘛,展示成就,更要讲述故事。”
“嗯,我明白您的意思。”崔挽明点头,“纪念馆不仅要展示林海省农业发展的辉煌成就,更要记录那些为这片土地付出心血的人们的故事。”
沈一枕轻轻叹了口气,目光中透着深沉的怀念。”是啊,那段岁月虽然艰苦,但每个人都充满了干劲。我们那时候,为了多收一斤粮,可以几天几夜不合眼。这些故事不能被遗忘,它们应该被后人铭记。至于你们想怎么搞,搞得华丽也好,简单也罢,都不重要了,事实上,省博物馆里,已经包含了这些东西,但我总觉得缺点什么,不够生动感人。”
“我懂了,沈阿姨。”崔挽明目光坚定,“我们会用心去挖掘那些感人的细节,让纪念馆不仅是展示,更是情感的共鸣。让每一个走进纪念馆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执着与奉献。”沈一枕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等崔挽明从房间出来,看护小跑出来告诉他:“老太太恐怕没几日了,这几天于先生来过几次,老太太一直在提董承祥这个人。我看你和老太太还挺有缘,帮帮忙吧。”
崔挽明听完看护的话,心中五味杂陈。他站在走廊上,望着远处的夜空,思绪万千。董承祥这个名字再次浮现在他的脑海里,而这次,他决定要做些什么。
要想找到董承祥的相关资料,除了他儿子董擎仓,没有第二个人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