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彷徨的这段时间,有一个人始终没出现,没错,他就是张景阳。
当红军农场遭遇前所未有的大麻烦,张景阳的表现让人眼镜掉了一地。事情一出,他连个愣都没打,直接就选择了开溜。他心里那个怕啊,生怕自己成了大家的靶子,市里头的锅都得他来背,所以就悄咪咪地跑路了。
就在大伙儿还在水深火热中找破解之法时,张景阳已经打包好行李,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了。他谁也没告诉,就像夜里的影子,偷偷摸摸地消失在了晨雾里。他挑了条少有人走的小路,躲开了那些熟悉的眼睛和可能的追查。
张景阳一离开农场,心情那叫一个五味杂陈。一边是对未知生活的恐惧,一边是对当前困境的逃避。他走得那叫一个快,步子乱得跟逃命似的。他心里那个慌啊,一路上不停地回头张望,生怕有人跟在后头。
最后,他的脚步停在了一座深山,觉得那儿能暂时躲开所有的责任和指责。山路崎岖难行,杂草丛生,时不时还有野兽的叫声,吓得他心惊肉跳。山里的日子远比他想象的要艰难,蚊子叮咬、野兽出没,甚至连个安稳觉都睡不上。
在山中的日子,张景阳的心态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孤独和艰苦的环境让他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内心。他开始反思自己的选择,越来越觉得自己的逃避是懦弱和自私的表现。山中的寂静给了他太多时间去思考,让他不得不承认,作为场长,他在关键时刻的逃避给红军农场带来了无法挽回的影响。
夜晚,他常常坐在山洞口,望着星空,心中充满了愧疚。他想到了那些还在农场坚持的人们,想到了董俊芳、沈一枕他们还在努力寻找出路的情景,而自己却在这里逃避现实。他也知道自己不可能一直躲在这,他总要出去干一番事业才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景阳的内心斗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他开始意识到,无论前方的路有多么艰难,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深山中的日子,虽然痛苦和孤独,却也让他有了重新思考和评价自己的行为的机会。他知道,迟早有一天,他需要重返红军农场,面对自己的错误,也许那时,他能以一个更成熟和负责任的态度,为红军农场做出真正的贡献。
这天早晨,张景阳正在山洞里睡觉,一个意外的声响将他吵醒过来。一股浓郁的火药味刺激着他的鼻腔,他迷迷糊糊地坐起身来,心中还没来得及反应,就看见一个人影手持猎枪,正指着他。
何招娣,这个好吃懒做的闲人,平时就没什么正事,经常上山打猎。自从偷稻子的事爆发之后,他也躲到了这里。也有好几天没有猎获到东西了,今天出门也是抱着极大的希望。
看着眼前蜷缩在地上,毛发凌乱、衣衫褴褛的张景阳,何招娣一时间竟误将他当作了熊瞎子。
何招娣紧握猎枪,眼睛瞪得大大的,心想这回可是捡到宝了,一枪打下一只熊,足够自己吃上一段时间。就在他扣动扳机的一瞬间,张景阳意识到危险,一声惊叫:“别开枪!是我,张景阳!”
何招娣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险些误伤了张景阳。定睛一看,才认出了这不是什么野兽,而是红军农场的张场长。
“张场长?你怎么在这里?还以为是熊呢!”何招娣放下枪,半是好奇半是惊讶地问。
张景阳被何招娣发现并以为是熊瞎子的那一幕,不仅带来了意外的戏剧性,还为张景阳提供了一个不期而遇的机会。何招娣,作为何万三的亲弟弟,因偷窃红军农场的水稻种子而被列入黑名单,一直是农场想要捉拿的对象。
何招娣本想趁打猎时隐姓埋名,但没想到会在山中遇到张景阳。此情此景,张景阳心生一计,想利用何招娣,迅速转变自己的角色,从一个逃避责任的人顺顺当当地重返农场。
“何招娣,你可以啊,我说怎么找不到你,原来躲这来了。你哥都要急死了,跟我回去吧,你的事情已经翻篇了。”
一听这话,何招娣才想起来和红军农场的过节。何招娣精着呢,张景阳的谎言被识破后。何招娣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岌岌可危,准备拔腿走人。
张景阳冷声说道:“何招娣,你以为你还能逃到哪里去?你最好老实点,跟我回去。”
何招娣瞪大了眼睛,嘲讽地回答:“你以为你是谁?我早就看穿你的小把戏,你以为能抓到我?”
张景阳压低声音,“你再不配合,后果自负。别以为你的小聪明可以一直帮你逃脱惩罚。”
何招娣嗤笑一声,激怒地回应:“你没资格教训我!你算老几。”
这时,何招娣的手不小心碰到了他的猎枪。张景阳立刻警觉起来,大声警告:“别犯傻,何招娣!那枪能轻易要了你的命!”
何招娣的脸色一变,但他的反抗并未减弱,反而更加激烈:“我就算冒险也不愿被你这种人抓走!”
突然,枪响了,紧张的气氛达到了顶点。何招娣的猎枪走火,子弹擦过张景阳的脸颊,险些要了他命。
张景阳的脸色瞬间苍白,趁着何招娣震惊的瞬间,一把制服了他。他用尽全力将何招娣捆绑起来,这场在深林中的对峙以张景阳的胜利告终,但这场胜利也同样让他心有余悸。
当张景阳带着被捆绑的何招娣踏进红军农场,他满面春风,仿佛回归的英雄。何招娣则神色落寞,面无血色。
张景阳看着大家伙,故作轻松地说:“看见没,这就是何招娣!这家伙终于落网了,今天真是大忙了一场。”
他故意提高声音,吸引更多人的注意:“你们不知道,我在山里发现他的时候,险些被他崩了。”
张景阳避免提及自己逃避责任的行为,一再强调自己的勇气和机智:“老实说,要不是我,谁知道他还能搞出什么幺蛾子。今天,算是给农场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尽管张景阳试图塑造自己的英雄形象,但他的话语和行为在部分农场工人中引起了轻蔑的私语。他们对他的夸张和自夸感到不耻,知道他实际上是在掩盖自己之前的逃避行为。
尽管张景阳竭力表现自己,但红军农场的工人们对他的言行越来越不买账。在他夸夸其谈的同时,农场的重建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大家不会因为他的离开就不吃饭不劳作。
农场开始了大规模的翻耕工作,所有人都投入到了忙碌之中。这次翻耕不仅仅是土地的翻新,也象征着红军农场从冻害的阴影中恢复过来的开始。
尽管没有农机,全靠人力,但重新整理受冻害田地的工作依旧在有序进行。大家携带锄头和犁,在烈日下,汗水滴落在泥土里,肉体和大地融为了一体。
在这项繁重的工作中,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决心和希望。工人们轮流使用手持犁铧,把冷风中凝固的泥土翻开,晒干后再精心平整。这种传统的耕作方式虽然辛苦,但每个人都深感参与其中的重要性。
在翻耕和晒田完成后,三百亩的田地被一分为二,其中一半开始种植大豆,另一半种上了玉米。
沈一枕和董俊芳走在田间地头,鼓励着大家。在这片辛勤耕耘的土地上,两人的存在像是一束光,照亮了每个人的心。尽管面临许多困难和不确定,董俊芳仍然与大家分享他的信念:“我们遭遇了严重的挫折,但只要我们不放弃,总有一天,这片土地会回报我们的辛勤付出。”
此时的红军农场,虽然仍处于失败的重建之中,但氛围逐渐从失望和沮丧中恢复过来。大家的脸上重新显现出希望的光芒,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可以克服自然的逆境,再次见证这片土地的丰收。
张景阳的形象逐渐被他的自夸和过往的逃避所掩盖,而更多的工人开始关注于如何在现实的挑战中找到生存和成功的路径。红军农场的团结和努力,正在慢慢地将他们从阴影中带向光明。
随着农场从水田转变为旱地,盛兴农场的一场所谓的“友好访问”打破了场内的平静。
宋铁,现在作为盛兴农场的代表,带领一支自称为“考察团”的队伍来到了红军农场。他们的到来本意是表达慰问,但宋铁的语气中却不乏优越和挑衅。
在与红军农场工人交流时,宋铁频频提及盛兴农场的成就和所谓的先进技术,言语中充满了对红军农场目前困境的讥讽。这种态度让所有人感到不快,尤其是胡老三。
“真是羡慕红军农场,一年多季,丰收的机会多得很呢。”
胡老三听出了话中的讽刺,冷笑回应:“是啊,至少我们还敢尝试新方法,不像有些人,见利忘义。”
宋铁不悦地说:“哦,试错是好事,但在正确的方向上试错才是聪明之举,相信你们的选择是明智的。”
胡老三的脸色沉了下来,紧接着他的语气变得尖锐:“我更希望有些人能自知之明,别在我们家门口摆出高人一等的姿态。”
宋铁未退反进,轻蔑地笑道:“每个人对高度的定义不同,是吧。”
宋铁不肯罢休,两人很快就动了手。在激烈的推搡中,胡老三失去了平衡,不慎摔倒,导致手臂骨折。
何莲花接到消息,急匆匆赶到医院,看到受伤的胡老三,她的心如刀绞。
董俊芳得知后,立即向上级报告了事件经过,强调了宋铁的挑衅行为及其对红军农场造成的负面影响。在报告中,董俊芳严正强调:“我们不能容忍这种挑衅。盛兴农场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正常工作和士气。”
此事引起了上面的重视。侯海作为盛兴农场的负责人,由于未能妥善管理宋铁,导致其行为严重影响了两个农场的关系,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宋铁也因其不当行为而受到了相应的处分。这次事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红军农场的士气,但董俊芳的果断行动也为农场赢得了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