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5章

在这片贫瘠的大地上,每个人的精神都不富足,就好比他们的口袋,他们的肠胃那样,似乎身体的每个地方都被紧紧地挤在一起。

然而,因为这次难能可贵的丰收,董俊芳决定在农场做一次精神层面的动员。

除夕夜,红军农场和前进村的村民们齐聚在农场的晾晒大棚里。雪花轻轻飘落,但寒冷的天气丝毫未能减弱大家的热情,因为他们今年都将首次尝到自己种植出的稻米。村民们围绕着热腾腾的大锅,尽情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

董俊芳站在雪地里,看着大家的笑脸,心中感到无比欣慰。他高声说道:“同志们,今年我们吃上了自己种的稻米!希望来年大家继续努力,让每个人都不挨饿!”

何莲花第一个站起来,高举手中的碗,笑着说:“董老师,你就放心吧,瞧我们表现。”

大家纷纷举碗附和,随后唱起了庆祝丰收的歌曲,笑声和歌声回荡在雪夜里,在空旷的荒原下拉出长长的回声。

董俊芳和沈一枕站在一旁,轻声交谈。沈一枕看着董俊芳,笑道:“这次你可以喘口气了。”

董俊芳不住地摇头:“这只是个开始,沈老师,咱们的万里长征刚走第一步,这个时候喘气,做不出大成果的。”

正说着,不远处传来狗叫,宋铁打开手电筒照过去,“谁?”

是盛兴农场的人,场长侯海带着三五个人,拿着农场的干货和新打捞上来的鱼,走了过来。

秦怀春第一个认出来侯海,拍了拍董俊芳肩膀,“呀,我们场长咋来了呢。”

董俊芳放下碗筷,抹了一把嘴,迎上去,还没等开口,侯海先说话了。

“董老师好啊,你们今年大丰收了。我们这些人早就说要来看看,就怕你们不欢迎啊。”

“秦怀春同志一直跟我提您,都说你们盛兴农场最能打硬仗,你们那林海省开荒第一大场的名头可一直都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侯海连忙摆手,“我们就是胡闹,正经事一件不干,董老师,我这个人是个直肠子,这次过来是希望能够从你们这里购买一些种子,带回去试种一年。再一个,你看看,我带着这么多年货过来,你要是没啥意见,我们今晚就在这过年了。”

董俊芳深知他们也正需要水稻种子来改善农场的生产情况。他诚恳地说:“侯场长,都是土疙瘩里讨生活,别说那话,虽说我们的种子数量有限,但我认为我们可以拿出一些,大家一起种稻一起吃嘛。至于年货,你拿走,要在红军农场喝酒吃饭,随时欢迎。”

不过,张景阳一听这话,心里不愿意了。他及时止住董俊芳的话。

“侯场长,实不相瞒,我们的种子数量有限,明年我们计划扩大种植面积,需要确保农场的供给。我们也是第一年收回来一点种子,哪里有余头啊。”

侯海一听,迟疑道:“张场长,我们要的量不多,放心,不会影响你们的生产,该给的钱照样给。国家提倡开荒种地,为的就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我们也想尽一份力。不能光开荒不种地啊,你说是不是。”

张景阳保持着礼貌的微笑:“理解你们的需求,但红军农场的种子数量的确紧张,你也知道我们本来就在拖后腿,再不扩大种植,很难交差,你们发展这么好,也不说拉我们一把,反过来跟我们抢饭吃,太不够意思。”

董俊芳看着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心中微微一沉。坚决地说道:“景阳,侯场长要的量不多,分一点给他们。我相信我们来年再多努力一些,可以保证产量。”

张景阳沉默片刻,缓缓说道:“董老师,你的出发点很好,但请你也要为农场的未来考虑。”

两人之间的气氛显得紧张,但并没有继续争执。董俊芳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他对侯海说道:“侯场长请放心,正月十五之前,我让秦怀春同志亲自把种子送过去。”

虽然谁也改变不了董俊芳的决定,但这次的分歧也让农场内部产生了不同的声音。一些人支持张景阳的谨慎态度,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董俊芳的分享精神值得推崇。

胡老三站在张景阳一边,他劝说道:“俊芳啊,我长你几岁,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能吃上大米饭,我比谁都高兴。但就是因为饿怕了,才知道粮食的得之不易。这次我认为张场长的建议有道理,我们需要保证农场的生产。”

宋铁听了这些话,不满地瞪着胡老三:“干什么呢,董老师从没亏待过你,你怎是个叛徒!”

胡老三试图解释:“我是理性考虑,咱们的种子本来就不多。”

宋铁愤愤地说:“你这家伙,我是真没想到你是这种人,吃一碗大米饭你就没志气了?你吃饱肚子有啥用,林海省的百姓都要吃上饭,全中国的老百姓都要吃上饭,那才叫功德无量!”

双方之间的争论引来了大家的围观,但最终都保持了克制。何莲花和沈一枕站在锅灶旁边添柴火切冻白菜,时不时地看着这边。

就这样,在不疼不痒的争执中,侯海偷偷把带来的礼物放到了张景阳的马架子,一口酒没喝,一口饭没吃,高高兴兴连夜赶回去了。

在这片广袤的荒原上,互助与努力成为每个人的信念,他们相信,所有人的辛勤付出将会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加富饶。也只有所有的火光点燃的时候,大地才能真正被照亮。

那晚,大家散去之后,董俊芳一个人点燃油灯,披了件薄薄的外套,倚靠在火炉,一边查看平时抄录的农业知识,一边整理这一年来关于水稻栽培的心得体会。

煤油灯芯扭动着身躯,像是永远烧不尽那样,陪伴着董俊芳,翩翩起舞。

沈一枕到红军农场已经有半年了,这些日子来,和董俊芳始终保持着距离,也从不跟他有过分的接触。董俊芳这个人又生活在男人堆里,除了工作和他的水稻事业,没有别的要忙的事,其他事在他眼中也轻易不会引起注意。

尤其在他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时候,就连沈一枕的事,他也都毫无例外地视而不见。

就是他这样的工作状态让沈一枕的内心始终压着一口气,借着除夕聚会的机会,散场之后,她还是鼓起勇气来到了董俊芳屋里。

推开门的一瞬间,沈一枕看到董俊芳正倚靠在火炉旁,聚精会神地翻看着笔记,微弱的灯光映衬在他坚定的脸庞上。

她轻轻走了过去,“董老师,你还在忙?”

董俊芳抬起头,脸上带着些许惊讶。

“一枕?怎么还没睡?”他将手中的笔记本合上,坐直了身子。

沈一枕抿了抿嘴唇,试探性地问:“我想问你一件事……你觉得我留在农场工作,有用吗?”

董俊芳认真地望着她的眼睛,肯定地回道:“当然有用。一枕,你是我们红军农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在宣传和组织方面的工作,对大家都有很大帮助。宋铁他们都说,你来之后,大家的文化知识提升很快的。”

沈一枕的嘴角微微上扬,但依旧心有疑虑:“可是……你一直埋头工作,从不和我多说什么,我也不知道你到底怎么看我。”

说到这句话,沈一枕的脸唰地一下红了,她连忙看向她的黑棉鞋。

董俊芳不敢想象沈一枕会把这样的话说出口,他觉得一切来得太突然了,迟疑了一会,轻轻叹口气,目光诚恳道:“一枕,我一直忙农场的工作,忽略了你的感受。你来农场的时候给我做了布鞋和裤子,一直都没机会感谢你,那裤子我一直不舍得穿,鞋子就不行了,秋天收获的时候差不多又让我穿坏了。”

“你到底想说什么?”董俊芳不疼不痒的回复让沈一枕一下没了耐心。

“其实,我一直都很欣赏你对农场的奉献和付出。”董俊芳半天憋出这么一句。

沈一枕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深吸一口气:“那你心里有我吗?”

“这……”董俊芳一下子沉默了,一会儿才缓缓站起身来,走近她:“一枕,虽然我平时埋头工作,但我可以告诉你,你是我信任和依赖的人。”

有了这句话,沈一枕的泪水涌上眼眶,她没有掩饰自己的情感,轻声道:“我也是,我一直相信我们可以一起努力,为农场的未来奋斗。”

他们站在火炉旁,相互凝望,在煤油灯的微光下,两个孤独的灵魂找到了彼此的依靠。无论未来有多少艰难困苦等待着他们,今晚他们的心紧紧相连,共同面对属于他们未来的农场生活。

然而,这一切被路过的张景阳尽收眼底。他经过董俊芳的屋子时,透过煤油灯映衬下的纸窗映出两人身影,他看到董俊芳与沈一枕站在一起,手握着手,就连影子都充满着深情。张景阳的脸色变得凝重,眉头紧锁。

他站在屋外,目不转睛地看着两人的身影,眼神中流露出复杂的情绪。作为农场一把手,他一方面担心董俊芳的个人感情会影响到他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担心这种关系会引起农场内部的闲言碎语,影响整体的士气与秩序。

张景阳暗自叹了一口气,收回视线,悄悄转身离开。风雪中,他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夜色里,心中盘算着是否应该找机会和董俊芳谈一谈。虽然董俊芳在农场的工作上兢兢业业,但张景阳觉得,眼下的局势需要谨慎处理,不能因为一段感情破坏了农场的整体发展。 5AaVWpQFVK4s7qL1nwDEMXyFEOUH0LBaVVg6h87BNaz9lNpL7egKjUq+kPGdE9j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