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22章

董擎仓开庭前一天,崔挽明特意去看了他一眼。

董擎仓被关押在看守所里,脸色憔悴,眼神中透着一丝失望和无奈。崔挽明走进来的时候,他微微抬起头,嘴角挤出一丝苦笑。

“你来了。”董擎仓把头转到一边。

崔挽明坐在他对面,目光平静地注视着他:“没想到我们会在这种情况下见面。”

董擎仓双手无力地搭在膝盖上:“是啊,世事难料。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崔挽明沉默片刻,然后缓缓开口:“其实,我一直想问你一个问题。”

董擎仓抬起头,“什么问题?”

“你为什么选择和刘海成合作?”崔挽明直视着他的眼睛,“当初我们也有过合作,虽然有过分歧,但至少我们都是为了农业的发展。”

董擎仓的眼神变得复杂,“你知道吗?有时候人会被利益冲昏头脑。说实在的,当初你拿出这个技术的时候,我很嫉妒,但后来看到你失败了,我又很开心。再后来,刘海成拿着专利找到我的时候,我好几天都没睡着觉,我以为可以借助他的技术,在农高区大展拳脚,没想到会是这个结局。”

“两年的时间很快,董总,你一直都是我敬佩的企业家,但你太急于求成,太年轻。你转行到农业口,不沉下心来做,肯定会出问题。我等你出来,林海省的农业发展需要你。”

崔挽明这个时候还能不计前嫌,选择大度的接受董擎仓犯下的错误,就是考虑到汇德在农业技术上的优势。崔挽明真的是惜才。

董擎仓眼中闪过一丝悔意,低声叹道:“或许你说得对,我确实太急功近利了,缺乏深耕细作的心态。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董家创下的公司毁在我手里,我没有颜面再去面对公司的员工。”

“不要有这方面负担,公司的发展总是潮起潮落,遇到困难是常态。你放心吧,我已经把王珂找回来了,让她暂时替你运营,海外的公司石津那边会负责,好好完成改造。”

董擎仓听到崔挽明的话,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他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感激和惊讶:“我以前真的太狭隘,干了那么多蠢事,崔总,谢谢。”

崔挽明笑道:“我们都是为了农业的发展,过去的恩怨就让它过去吧。你有你的优势,我也有我的坚持。现在刘海成已经落网,技术也回到了正轨,我们需要的是团结合作,共同推动林海省的农业现代化。我已经跟王珂沟通好了,农田管理系统还是你们来做,专利算我们的。靠我自己,干不出成绩的。”

听崔挽明这么说,董擎仓眼睛都湿润了:“好,好啊,崔挽明,你小子行。”

崔挽明站起身来,“这段时间,王珂会帮你稳住局面,公司不会垮掉。你要有信心。”

离开看守所后,崔挽明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知道,农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企业家共同努力,而董擎仓虽然犯了错,但他对农业的热情和技术积累是不可忽视的。帮助董擎仓重新站起来,不仅是对他个人的宽容,更是对整个行业的责任。

刚要上车,身后有人叫了他一声,是李文博。

“李老师,你怎么来了?”崔挽明走过去。

李文博的神情有些恍惚,他低着头,心事重重道:“小崔,我应该早点来找你的,我那不争气的学生给你添麻烦了。”

崔挽明摇摇头,握了握李文博的手,“李老师你也别难过了,刘海成自己没把路走好,是他的责任。”

“我培养了这个学生,给社会造成了危害,愧对大家了。”

李文博退后两步,给崔挽明鞠了一躬,“我替刘海成给你道个歉,我也做不了什么。我已经提交退休申请了,省里答应我,让我回来农高区挂职,以后还给你当顾问。”

看到李文博因为自己学生犯下错而心痛的样子,崔挽明为他的品格所动容,随即也鞠了一躬。

“李老师,欢迎你来农高区。”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秦怀春的百岁诞辰,崔挽明告别李文博之后,取了订好的蛋糕,和刘君等人相约一起到老师家里吃饭。

这个时候的秦怀春,精神状态已经不好了,他坐在轮椅上,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看着崔挽明等人进门,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崔挽明将蛋糕轻轻放在桌上,轻声说:“秦老师,那您老还好。”

秦怀春微微点头,声音略显虚弱:“你们有心了,坐,坐吧。”

刘君手里拎着新买的菜,准备进厨房,秦怀春摆摆手道:“你们不要忙了,饭先不吃了,你们带我去纪念馆,我想再看看。”

苏玉和秦志杰也跟着点头,凑到崔挽明耳边,小声说道:“我爸这一个多月来精神都不太好,有时候爱乱说话,有点不清醒了。”

刘君和崔挽明对视了一下,点了点头,心中虽有担忧,但也不忍拂了老人的心意。于是,几人小心翼翼地扶起秦怀春,缓缓走向门外。夕阳的余晖洒在老人脸上,映出一片安详。

这是秦怀春第二次来农高区的纪念馆,崔挽明推着轮椅,秦怀春的手轻轻搭在轮椅扶手上,目光缓缓扫过那些熟悉的展品,仿佛在回忆一生的奋斗。

来到一张老照片面前,秦怀春示意停下来,这是他和董俊芳、于国海、张景阳、于庆胜唯一的一张合照。是于国海留下来的,被沈一枕收藏至今。

秦怀春指着一张老照片,眼中闪过泪光:“那时候,我们几个年轻人,满怀梦想,誓要改变农业。”崔挽明心中一震,轻声回应:“老师,您的梦想,现在看,已经实现了。”

秦怀春的嘴动了动,所剩不多的牙齿似乎在咀嚼着往日的辛酸和追忆。

这张照片,是张景阳上平野市当干部后,有一次重回红军农场时,留下的合影。

看着照片,背后的回忆仿佛从历史的深处涌出。那是董俊芳大病初愈回到农场,前期沈一枕去七星泡农场后的故事。

那时候,董俊芳再也没在人前露过面,也很少再跟谁谈天论地。因为他对林海省水稻的杰出贡献,被省里派去日本学习水稻种植技术,他觉得自己太冷清,又向省里申请了一个名额,把秦怀春也带去了。

董俊芳和秦怀春在日本的学习之旅,不仅是一次技术上的提升,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日本的农业专家们对水稻种植有着深入的研究,他们分享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让董俊芳大开眼界。特别是在稻田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机械化作业方面,日本的经验给了他很多启发。

在日本的每一天,董俊芳都在思考如何将这些技术带回国内,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良。他深知,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让红军农场乃至整个林海省的农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董俊芳看秦怀春学习兴趣浓厚,就让他留在那进行长期的学习,没想到一学就是一年。

等秦怀春回国后,又被董俊芳推荐到了北川大学任教,在红军农场的帮助下,创立了林海省第一个水稻学科团队。

张景阳作为平野市主管农业的领导,对这件事很重视,三番两次让秦怀春做一下留学经验分享,一次两次还行,总让他去,董俊芳就不乐意了。

“你一个领导,应该关心的是地方的发展,不是搞形式主义,秦老师回国是要为林海省创立学科团队的,不是为了你政治生涯服务的。”

董俊芳把张景阳叫出来,狠狠的训斥一顿。

但他忘了,如今的张景阳不再是红军农场的场长,而是化身为上一级的领导,这样一来,董俊芳的话等于把张景阳得罪了。

站在一旁的场长于国海脸色很难看,不知道该站在哪一边。于国海深知两人关系微妙,轻声劝道:“都是为了农场,别伤了和气。”

张景阳也知道董俊芳是林海省的大红人,有些话说重了也不好,但也不能一句不说。

“董老师,你不要这么大情绪,是吧,人家于场长都说了,都是为了农场好嘛。秦怀春在农场的时候,咱们没少培养他,他现在学成归来,应该到处去讲讲看,要不然,人家说咱们小气。”

董俊芳冷笑道:“培养他是为了林海省的未来,不是作秀。你若真为农场好,就多关注实际问题,少些表面文章。”

于国海见状,连忙打圆场:“大家都是为了大局,何必争执?秦老师的事,我们再商议。”张景阳无奈点头,心中却对董俊芳多了几分忌惮。

随同张景阳来的部门同事是个新人,名叫孙舞,孙舞见气氛紧张,小心翼翼地插话:“不如让秦老师空闲的时候在学校办讲座,谁想去听,都过去,这样也不耽误秦老师搞教学。”

董俊芳看了眼孙舞,语气稍缓:“这倒是个折中的办法,但关键是要落到实处,别让讲座成了走过场。”

张景阳听罢,暗自松了口气,点头应允:“就按董老师说的办,主要是市里对这个事很重视,我又抓农业,秦老师这么好的典型榜样,是要宣传一下。”

董俊芳不再说什么,“你们搞吧,不用通知我了。”

董俊芳走的急,张景阳给他带来的两包茶叶忘给他了,只好让孙舞跑一趟。

这个孙舞看上去比董俊芳小个十岁左右,办事却颇为老练,接过茶叶,微笑道:“张领导放心,我会处理好。”说罢,快步追了出去。张景阳望着孙舞的背影,暗自思忖,这年轻人说不定能成为自己的一大助力。

可到了董俊芳这里就不一样了,头一次接触就被董俊芳撵了出去,带去的两包茶叶还洒了一地。

在董俊芳面前搞这个,那肯定是不行的,谁去都要挨骂。

“你这个女同志,怎么不学好,这是干什么?你就这么工作?是不是张景阳教你的?”

几句下来,孙舞脸涨得通红,低声解释:“董老师,实在抱歉,你要是不喜欢,我就拿回去,可我这拿回去的话,领导肯定要批评我。”

“你怕他,就不怕我?你回去问问张景阳,我和他搭班子的时候骂过他多少次。一点觉悟没有,他这样的人怎么领导平野市农业发展。给林海省的农业干部丢人。”

孙舞咬唇,心中忐忑,却仍恭敬回应:“董老师批评得是,我会认真反思,绝不再犯。”

“你走吧。”董俊芳看着孙舞蹲下去捡地上的茶叶,不想让她回去之后为难,便从兜里掏出钱递给她。

“你拿着,茶叶我要你,就当我在你这买的,你回去也好交差。”

孙舞小姑娘一看,哪敢接啊,摆手道:“董老师,这可不行,东西不是我的,我怎么能要钱。”说着推了回去。

董俊芳见状,眉头微皱,语气稍缓:“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死心眼?拿着吧,你看看你的鞋,破个洞,现在是四月份,天冷得很,看你刚工作,也不容易,这钱就当是我给你添双新鞋的。别再推辞了,回去好好干,别让张景阳小瞧了你。”

孙舞眼眶微红,终于点了点头,接过钱,深深鞠了一躬,转身离去。 iGFY4oGPWFIQ+tlvf7N5VTnDi9nqls4fbHrXgm5HMnd/leS+akMRXfQ+dG/iJtk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