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高秋万松游二陵

这也算是个难得的机会,居然在东北大城市的沈阳小隐上了几天,谁也不相信偌大的工业城市,还能容我清静一下子,这也未免太不现实,人家又要讲我了,你是在发文人的幽思、闲情吧!

小小的三四座住宅建筑,看年龄总该在与我相仿佛了,点缀在一座市园内,安排得错落有致,四周都是大树,尤其古松与高槐,将房子前后掩映得如绿色帷幕。我的房内正面朝东南,有两扇直窗。从窗中望去,只见无边的树木,将园子隔成多层的空间。清晨,阳光开始在远远的树脚下露点金光,渐渐地上升,林中蒙蒙的晓雾还未散,空灵中带有几分朦胧。偶然有一二只山雀,振起了双翼,“雀雀”两声,点破了这清晨的岑寂。篱边的早菊,经过一夜的露润,浅照在朝晖下,她的仪容体态,纯洁无华。如果以佛教思想来理解,可以使人入定,因为她的品格与周围的静境,不容许你产生任何遐思。

我到沈阳来原是再想去东、北两陵,彭祥松、刘诗恂两同志还希望我对近年来辽宁建设交换点意见,因此小住下来了,而这客里意外的清闲生活,实在是料想不到的。人在静的环境里,思想能变得更敏锐,一天游罢,疲躯暂休,便会产生另一种的境界。我记起在天台山中,僧房一角,却是山容水声、美景良辰重新出现的地方,如今思想中的再见往往比实物更概括,更简练,更富有变幻。这次在沈阳,白天是在外,晚间归来,有时未曾见的景物进入了美妙的梦境,实实虚虚,真真假假,交错构成诗也般的滋味,画也般的情趣。

这次重游,事实上比上次体会多了,“不惜卷帘通一顾,怕君着眼未分明”。真的,我此番着眼分明了,多少感到旅游不是一次了事,而是要多次盘桓才是,深深有望于从事旅游的工作者,不要使游者起无重临其地的失望念头。游兴未尽,下次再来,我便是抱这个态度。

东陵是清代未入关前,太祖努尔哈赤的墓,称福陵。建在浑河边的丘陵地上,因地营造,气势非凡,论环境已是大手笔了,陵门入内古松夹道,苍虬迎人,我们的视线为幽深而遥远的神道,一直引向陵区,万绿丛中,红墙黄瓦高镇在石阶之上,一种神秘崇高的敬意,使你自然而然产生出来。上次我来正值暴雨,景物如隔疏帘,这次正值秋阳明洁,气候高爽宜人,宛如唐宋人的金碧山水,浓丽得使人陶醉,有一股魅力能吸引住你。向前平坦的路完了,接着是斜向上行的“礓䃰䃰”,俯身而登,因为脚下砖(现改为石)是仄铺的,踏上去不平,有点站不稳,叫你不敢抬头仰视。走完了“礓䃰䃰”,是一个拱形环桥,人顺势而上,舒步而下,直与曲在人的生理与感触上起了变化,复登踏跺,越一百零八级,行尽略感喘息,薄汗沾衣矣。而松风骤至,顿觉身畅,下瞰浑河如带,上望殿阁,崇杰霄出,深觉旅游须步行才妙,宛若音乐之有节奏,轻盈飘忽,益信建筑美、文学美、画图美、音乐美……而今融会于眼前,离合难分。经碑亭入方城,便是陵区所在,城楼与角楼差错峥嵘于蓝天白云之下,北国建筑,那种高华的意境,与江南粉墙花影,确是两回事。在方城环行一周,又好比享受了一次音乐的旋律,羽化而登仙了,因为方城外全是弥天翠盖,而方城内黄瓦铺地,天然人工,相互争艳。本来陵墙外的三万多棵古松,早被砍尽,解放后北陵管理处补植了,三十多年来渐复旧观。这次北上是参加全国风景会议,我曾有两句打油诗:“四面树木皆砍尽,一路天窗直到山。”意思是对大多数的风景处开山伐林的妄举有所讥讽,引起了大会的重视。而东陵却做得很出色,因此愉快地下得陵来,在陵门外的酒家小酌,觉得菜肴美极了,其所以引人入味者,一则是菜本身好,更有地方风味。二则是我们缓步以游,上陵下陵,登高陟陂,肚子有些饿了,再加上观得舒畅,游得满意,身心感到分外的愉快,于是这顿午餐就成为难以忘怀的珍席了。天下事就是如此,步游后所得的安慰,坐汽车、乘缆车匆匆往返,目无所睹,心无所感的“现代化”的游客们是不可理解的。

北陵在沈阳市区边缘,清太宗皇太极昭陵所在,平地起陵,同东陵一样,松林环之,规模几同,因地势有异,气势似稍逊东陵,唯多紧凑之感。它的好处,百年古松合抱成林,陵之势有赖于松之古,益信陵者,林也。其与市区之过渡,又安排了园林,使游者舒展入目。尽端陵殿出万绿丛中,势压全园,真佳构也。反视沈阳故宫前造了一座建筑设计院大楼,喧宾夺主,将整个故宫减色一半,我真不明白此败笔为何会出于建筑设计工作者之手。无怪当年陈毅同志发出尖锐的批评,这叫自讨苦吃,也可说知法犯法,演出了没文化的丑剧。它总有一天会退出历史舞台,还我初状的。

我今天在南归后写了这些琐语,有褒有贬,觉得园林也好、风景也好、建筑也好,旅游者允许写点批评,这是促使工作进展的动力,也就是旅游报刊应尽的责任。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1983年国庆 u5dIHuwdEl3JnR2FjzHofb6yYcEwDyQ1qPqouELm0KLJNHWYobkeW5LPuarmOw6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