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 利他终会利己

身为领导,必须“为他人尽力”

“不可误认为自己的才能是自身私有物。应谦虚不骄,要志在为社会及世人做贡献,从而更加持续努力。”

上述箴言出自稻盛,其主旨是“一个人的才能应服务于社会及世人,切不可视其为私有物”。

即三省吾身,摒弃私欲,为贡献社会而活。这种为他人奉献的品格,可谓当领导的必要条件之一。

鉴于此,若领导殚精竭虑、拼命努力,却迟迟不能收获成果,其症结便在于“只考虑自己”。

企业的规模不可能大过领导自身的格局。如果领导被“想发财”“想风光”“想出名”之类的执念和欲望所束缚,那么其自身格局会变得狭隘,企业也难以做大做强。唯有摒弃这样的执念和欲望,以“贡献和造福众人”作为经营理念,领导的格局才能打开,企业才会成长。

京瓷也好,KDDI乃至JAL也罢,它们的企业理念皆是“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且这样的理念被明文规定下来,因此可谓是企业领导“抛弃我执”的体现。

“好心有好报”是企业经营的本质

佛教有 “自利利他” 的说法。其意为“若体谅他人、利于他人,则最终会利于自身”。

换言之,如果想让自己真正得利获利,就不应只顾追求自身利益,而要考虑他人利益,进而寻求共赢共荣的途径。

如此一来,即便在短期看似吃了亏,从长远来看,则是有利于自己之举。

可见,关键要抑制“利己之念”,从而增长“利他之心”。

话虽如此,人天生具有不少本能欲求,要完全清零本能着实困难。鉴于此,作为起步和入门,我们应逐渐减少利己在心中所占的比重,假设利己和利他在心中的量合计为100,则我们要先至少努力自律,让利己的比重少于一半 (减至50以下)

关键词:自利利他

最澄大师作为比睿山寺的开山祖师,留下了这“欲自利,须利他”的名言。所谓“自利”,即自己的利益和好处;而所谓“利他”,即努力让他人受益的心念和举动。

换言之,完全放下执念和欲望或许不可能,但若能持续心怀“造福他人”的念想,人的自私利己部分便会相应受到抑制。

总之,“好心有好报” (同情关爱别人,别人也会同样对你) ——即便在营商活动中,这也是必须铭记的道理。 /uPU3GFkI3F/Sfzz/eVxUmT55/naWXMHDD0m+mjjDWHyUkSbiFCm5nJoniEVjsk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