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 动机至善,私心了无

电信业的门外汉,为何创立“第二电电”?

1984年,稻盛成立了 “第二电电” (如今的KDDI) 公司。

很早之前,他就对日本的电话资费十分关注,他认为“与欧美相比,日本的长途话费要高得多,这给日本国民造成了经济负担”。于是乎,后来当日本政府对民企开放电信业进场牌照时,他满心期待道:“在该契机下,希望有企业自告奋勇、参与竞争,从而拉低日本的电话资费。”

可结果呢?只有一众观望,迟迟没有一家民企出手。

满怀创业激情的稻盛见状,逐渐感到焦躁,最终宣布自己进军电信业。

虽然他向日本政府提交了相关申请,但当时心中毕竟还有些没底,于是他一直如下自问自答。

关键词:第二电电

KDDI公司的前身。其全称为“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略称为DDI。随着日本政府的“电信业自由化政策”的出台,为了与民营化之前的国企“电电公社”(如今的NTT)展开竞争,稻盛创立了这家电信公司,其母公司是京瓷。之后亦有数家民营企业进场,它们当时被统称为“新电电势力”。

“我进入电信业的动机,是否基于‘为社会和世人做贡献’的纯粹之心?”

“我有否在考虑私利?有否在投机?有否在求名?”

“我是否真心想行善举?”

“我是否抱有‘想扬名于世’之类的私心?”

……

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稻盛每晚睡前都会这般自问自省,灵魂拷问自己是否“动机至善,私心了无”,最终明确了下述答案:

“我进军电信业,不仅仅是为了京瓷的发展,而是为了帮国民大众降低话费。”

可见,毫无电信业经验的稻盛之所以能创立“第二电电”,并让其业务迈入正轨,缘于其“真诚而纯粹的创业和营商动机”。

一边自省,一边坚持“行普遍之善”

不管做什么事,不管开展什么业务,首先都要不断自问自答“自己的动机究竟是善还是恶”。

所谓“善”,即人人认同的“普遍之善举”。换言之,唯有找到“自己和他人皆赞同的普适动机”,才能行动。反之,若为了出结果而不惜采取舞弊等错误手段,则等于在违背天道。

此外,在朝着目标而努力时,还需要自问自戒“其过程是否至善”。假如在推进工作和业务时以自我为中心,基于自身想法、利己主义或好恶判断,就会失去人心。

意外的是,说起稻盛这句“动机至善,私心了无”的名言之由来,他曾坦言,这并非“逻辑思考的产物”,而是心灵深处的“真我”的灵光闪现而得。

“真我”一词源自 中村天风 所著《研心抄》一书。所谓“真我”,也即“良心”或“利他心”。据说稻盛当年有缘读到该书时,其内容令他颇为感铭。自那以后,他一直把该书置于近旁,有空便翻阅一番,旨在探究个中真理。

关键词:中村天风

日本的思想家和实业家,也是日本第一位瑜伽行者。他当年曾担任东京实业贮藏银行的行长,且是日本实业界的活跃人物。可有一天,他突然停止了相关活动,转而传道弘法。其后创立了“财团法人天风会”。稻盛把他敬为导师,因此其经营哲学和人生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村天风的影响。 1APX+T8jJvjoiJRG7hVh+BYtRf+PuoRS9nR4W+1C3qbNy5ys0kNa8cE0Um5CPdR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