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至1946年5月,作为抗战时期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的重庆,既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舞台,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的指挥中心。
在这期间,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也设在重庆。周恩来、郭沫若等积极宣传中共的抗日主张,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大力推动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
随着抗战的全面爆发,日军以三路重兵进攻华北。沿海和长江沿岸等交战区的机关、团体、学校、工厂和医院等单位纷纷内迁。先后迁来重庆的企业就有243家,兵工厂10余家,同时迁来的还有上百万吨的物资、数万名兵工员工以及上百万的避难国民。
为了保家卫国,共计有30万川军、300万壮丁分批奔赴抗日战场,无数的枪支弹药、军用物资也从这座城市被运往抗日前线。为了支持抗战,长江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航运也始终起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重庆繁忙的码头见证了这一光荣的历史。
另:
出川抗战的第23集团军、第29集团军、第30集团军即是从朝天门、万县、涪陵码头顺流东下的。一批抗战将领的灵柩,也是经由长江运抵朝天门码头的。如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第122师师长王铭章等。
担负起运送抗战物资主要任务的民生公司,顶着日机轰炸,投入了全部运力,更是付出了牺牲100余名职工、损失16艘船只的高昂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