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读

《雷锋日记》,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雷锋的故事》一书的“姊妹篇”。从1958年到1962年,雷锋一共写下近一百八十篇日记,分别写于他生活、工作和奋斗过的三个地方。最早的三篇日记写于1958年,他在家乡湖南望城的国营农场,当上光荣的拖拉机手的日子;1959年的十余篇日记写于辽宁鞍山钢铁厂(简称“鞍钢”)。这年,雷锋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离开家乡来到鞍钢,当上了新中国的炼钢工人;1960年至1962年的一百五十余篇日记,写于辽宁的军营里。这是雷锋生活、工作和奋斗时间最长的地方。一个平凡的士兵,在这里“百炼成钢”,炼成了一位伟大的革命战士,也成了六十多年来全国人民学习的好榜样。

1962年8月10日,雷锋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今后,我要更加珍爱人民和尊敬人民,永远做群众的小学生,做人民的勤务员。”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这竟然成了他生命中最后一篇日记。8月15日上午,这位劳动人民的好儿子,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毛主席的好战士,不幸因公殉职,年仅二十二岁。

《雷锋日记》这本书,选编了雷锋从1958年到1962年期间几乎全部的日记,以及他从小学时代到参军入伍后写下的一部分诗歌、散文、书信和演讲稿等。这些日记和诗文,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雷锋在家乡的小学里读书和到国营农场里劳动,到鞍钢的厂矿工作,直到参军入伍、入党的人生经历,也真实和生动地呈现出了雷锋从旧中国的一个孤儿,成长为朝气蓬勃的新中国青年和胸怀远大理想的革命战士,不断地追求进步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成长轨迹。

我们从《雷锋的故事》里,已经了解和感受到了“雷锋精神”伟大而丰富的内涵,它们包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甘当人民的“勤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美好品德;干一行爱一行,淡泊名利、敬业乐业,甘做党和国家事业的“螺丝钉”;不畏困难、自强不息,刻苦钻研、锐意进取的“钉子精神”;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奋斗精神。雷锋的日记和诗文,是崇高、感人和内涵丰富的雷锋精神最真实、最具体、最有说服力的体现。

伟大的雷锋精神,是激励和教育后来人的宝贵财富,是矗立在一代代青少年成长道路上的闪亮的精神路标。阅读雷锋的日记和诗文,我们能处处感受到雷锋精神的存在。所以,阅读时,我们可以循着雷锋精神的内涵,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感受这些宝贵的品质和无声的精神力量,去认识雷锋精神逐步形成的过程。

一、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雷锋精神的首要内涵,也是贯穿在雷锋日记和诗文里的一条主线。

雷锋说过,他从记事那天起,共产党和毛主席便成了他“心中的太阳”;他周身的每一个细胞里,“都渗透了党的血液”。雷锋年幼的时候,吃人的旧中国夺走了他好几位亲人,让他变成了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孤儿。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革命队伍,解放了他的家乡,把他从苦海里拯救了出来,让他有衣服穿、有学上,拥有了温暖的大家庭,过上了不再受人欺负的幸福生活。所以,他幼小的心里埋下了一颗信念的种子:要跟着共产党走,听党和毛主席的话,党叫干啥就干啥,要用自己的一切,去报答党和毛主席的恩情,哪怕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他在日记里不断地表达了对党、对毛主席、对新中国、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真挚的热爱之情和无限忠诚的信念。比如,他在1959年8月26日的日记里,写到自己抱定了一个决心:“一定要很好地工作、学习,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8月30日的日记里又写道:“党和领导叫怎么去做,就不折不扣地按党的指示去做。这样,就是有再大的困难,也有办法克服;再艰巨的任务,也能完成。……党的声音,就是人民的声音。听党的话,就会开放出事业的花朵!”这年12月8日,他又写道:“一个革命者,当他一进入革命行列的时候,就首先要确立坚定不移的革命人生观。树立这样的人生观,就必须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处处为党的利益,为人民的利益着想,具有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品格,能够为党的利益,为集体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196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40周年这天,雷锋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我,一个孤苦的穷孩子,今天成长为一个解放军战士、光荣的共产党员,并当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这一切是我做梦也想不到的。……我像一个学走路的孩子,党像母亲一样扶着我,领着我,教会我走路。我每成长一分,前进一步,这里面都渗透着党的亲切关怀和苦心栽培。”他在日记里再次表达了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亲爱的党,我慈祥的母亲,我要永远做您的忠实儿子,在您的教导下,永远朝气蓬勃地前进,勤勤恳恳地学习和工作,和全国人民一道,为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而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直至生命。”

对新中国、对共产党、对毛主席真挚朴素的感情,对党和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坚定信念,这是贯穿在雷锋日记和诗文里最亮眼的主线。

二、甘当人民的“勤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助人为乐、无私奉献,是雷锋精神里熠熠闪光的崇高品德。在雷锋的日记和诗文里,这些品德也有生动的记录,同时我们还看到了雷锋从参加革命工作那天起,就志存高远,时刻怀着一种美好的理想,不断地去追寻和拓展更为高远、更加宽广无私的人生境界。

从他写于1958年6月7日的那篇日记里,我们就能看到他志存高远的宽广胸怀:“……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1959年10月25日,他又写道:“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参军入伍后,他对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又有了新的认识。1961年10月20日,他在日记里写下了一句后来被广为传颂的“金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三、干一行爱一行,淡泊名利、敬业乐业,甘做党和国家事业的“螺丝钉”;不畏困难、自强不息,刻苦钻研、锐意进取的“钉子精神”。这是雷锋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后人留下的闪光的“路标”。

雷锋在世的日子只有短短的二十二年,但他从平凡起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不断攀登人生的高峰,不断进取。他在日记里详细地记录了自己一些细微的成长与进步,也向人们呈现了一颗总是热情洋溢、乐观向上的进取之心。

1960年1月18日,他在日记里用美丽的诗句激励自己:“雷锋同志:愿你做暴风雨中的松柏,不愿你做温室中的弱苗。”在这年的日记里,他还写道:“革命需要我烧木炭,我就去做张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枪眼,我就去做黄继光。”这是何等敬业乐业、乐观进取的精神!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那些艰苦奋斗的年代里,在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在平凡的生活和琐碎的工作中,怎么会没有各种艰难困苦呢?但是,青春的力量是无敌的,一个坚强的革命战士的心,是在严酷的生活和一次次考验中“百炼成钢”的。他在1960年1月12日的日记里,用了较大篇幅,记录了自己如何通过阅读一篇文章,认识到了一个革命战士该如何向困难做斗争的道理。“斗争最艰苦的时候,也就是胜利即将来到的时候,可也是最容易动摇的时候。”“经不起考验,通不过这一关,那就要成为可耻的逃兵。是光荣的战士,还是可耻的逃兵,那就要看你在困难面前有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了。”“困难里包含着胜利,失败里孕育着成功,革命战士之所以伟大,就是他们能透过困难看到胜利……”“虽然是细小的螺丝钉,是个微细的小齿轮,然而如果缺了它,那整个的机器就无法运转了,慢说是缺了它,即便是一枚小螺丝钉没拧紧,一个小齿轮略有破损,也要使机器的运转发生故障的。”

雷锋在许多日记里,真实地记录和展现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种艰难、困苦、劳累。尤其是在人民军队这座“大熔炉”里,他经历着一次又一次严峻的考验、锤打和淬炼。“只要我们有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气概,是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的。”这是生活给予这个年轻战士的深刻的体会与感悟,也是他掷地有声的响亮誓言。

四、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奋斗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雷锋生活的那个年月所提倡的一种“时代精神”。这种精神,在雷锋日记里处处可见。即便是在今天,也依然值得我们传承和弘扬。

“我要像松树那样,不怕风吹雨打、严寒冰雪,四季常青;我要像柳树一样,插到哪里都能活。”在部队,雷锋用废弃的木板做了一个“节约箱”,专门用来存放平时收捡来的废弃物料;在运输连里每次出车,车上总会放一把扫帚、一个簸箕,每次出车回来,都会把撒在车上的水泥、煤渣什么的,一点点地扫起来,决不抛撒和浪费任何有用的东西。雷锋的日记和诗文里,原原本本地记录了他对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奋斗精神的反思与认识,记录了他甘愿以苦为乐、以苦为荣,敢于担当,到党和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自己的力量的人生足迹。

从雷锋短暂一生的经历来看,他真正坐在学校里上学念书的日子并不多,所以,他的文化知识水平,没法和当代的许多年轻人相比。但是从雷锋日记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是一个十分勤奋好学的人。他挤出点滴的时间用来读书和学习,也是一种宝贵的“钉子精神”。他不仅喜爱读毛主席的著作,注重时事政治学习,还读了不少文学作品,包括同时代的英雄人物故事书籍。他写的不少日记,其实就是他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因为喜欢书、喜欢阅读,他在部队里还用自己节省下来的津贴,买回不少新书,给战友们打造了一个结实的小书架,放在营房一角,供战友们借阅和分享。也正因为他手不释卷、博览群书,所以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完全称得上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文学青年。湖南雷锋纪念馆近年来组织编选的《雷锋文稿》,全面收录了雷锋二十二年人生历程中写下的日记、眉批、诗歌、小说、文章、讲话、书信、赠言等文字作品,累计约有二十万字之多。可见,作为一名文学青年,雷锋是名副其实的。

古人讲“修辞立其诚”。雷锋的日记和诗文,文风真诚而质朴。例如写于1959年春天的那则日记:“煤里有土会影响炼焦质量,我们就设法把土挑出来。人有缺点也是一样,不设法挑出来,也会影响进步啊!”多么质朴的文字,又是多么真诚和独特的人生感悟。像这样的“箴言”和“金句”,在雷锋日记里还有很多。比如: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战士那褪了色的、补了补丁的黄军装是最美的;工人那一身油渍斑斑的蓝工装是最美的;农民那一双粗壮的、满是厚茧的手是最美的;劳动人民那被烈日晒得黝黑的脸是最美的;粗犷雄壮的劳动号子是最美的;为社会主义建设孜孜不倦地工作的人的灵魂是最美的。这一切构成了我们时代的美。如果谁认为这并不美,那他就不懂得我们的时代。”

“当我想起党的恩情,恨不得立刻掏出自己的心;当我想起我所经历的一切太平凡了的时候,我就时刻准备着:当党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

读了毛主席的《纪念白求恩》后,他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在日记里写道:“过去有人讽刺我说:‘你积极有什么用,那么点的小个子,给你一百五十斤重的担子,你就担不起来。’我听了这话,还埋怨自己为啥长这么点小个子呢!可是,您老人家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话给我很大鼓舞。个子小,我也要尽我自己最大的力量,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向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学习。”

质朴为文,言为心声。雷锋的文字,因其真诚质朴,所以更具有感动和鼓舞人心的力量。因此,我们阅读雷锋的日记和诗文,尤其是今天的中小学生们,更应该体会和学习字里行间的真诚质朴。因为无论是从思想内容上看,还是从写作态度上看,雷锋的文字,都是这位普通而伟大的革命战士,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

徐鲁 kPcCbjIgSmwSykEJCRp+F4RaVn9pVP91mX5ieCS9fpBZ+YpMlAUzwh0XZfDjvvv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