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笔者人生经历中观察,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命运进行着不同的程度的反向思考。
1.人生的不同阶段
大多数人都是在人生遭遇到强烈的困苦之时,或者是迷茫之时,才会对人生命运有所思考。这个所谓不同阶段,并非是个人年龄相关,有人在童年时遭受痛苦的经历,他就会想,为什么我会遭受这些?而其他人不会?我的经历是否就是命中注定,还是能够改变?该如何改变。
有的人童年幸福,无忧无虑,等到长大了,在步入社会初期,独自面对社会时的无助感,让他或许能够开始思考命运。而有的人,人生一帆风顺,有上进心,在事业家庭双丰收的顺境,一直在享受人世间的福报。然而,人的一生,哪有永远顺利的时候,所谓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等到人生低谷来临,或许是中年危机,或许是经济危机,或许是感情危机,这些痛苦的打击都会促使人对命运进行反向的思考。
2.或多或少与不同程度
有的人对命运的答案有强烈的追求之心,笔者即是如此。在高中要考大学的时候,是笔者最迷茫的时期,面对命运到底是什么,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诸如此类问题,就想打破沙锅问到底,而且常常因此不能入眠。
笔者就是属于多数时期都在追求命运终极答案的人,而往往普通人,都是少数时期在尝试探寻。而探寻的程度也非常的浅显,因为觉得这些问题没有终极的答案。而他也没有因缘接触这些问题的答案,于是就往往容易放弃。
所以说,有的人,或多数,或少数时期在人生不同阶段对命运进行着深浅程度不同的思考。
无论您是因为什么因缘能够读到这本书,相信这本书能够圆满的回答您对于命运的诸多疑问,甚至将会带您进入到另外一个认知领域。
《了凡四训》虽有四篇内容,实际这四篇非袁了凡一时写就。这四篇内容实际上是在他的人生不同阶段写下的体会感悟,而被后人收集汇集成了《了凡四训》。
最早版本见于大藏经中有记载是印光大师汇集并主要进行流通,现代的很多学者、出家师、文人、企业家等其实也一直在推崇此书。
究其原因,主要是这本书从袁了凡遇到孔先生,被精准预测人生遭遇之后,又遇云谷禅师,改变命运的神奇故事出发。由此,解开了世间人对于命运到底是已经确定,还是不定?以及如何改变命运?这样的深刻主题。
站在出世间的学问来说,其实无非四个字“因缘果报”,这部分内容属于佛教文化中的基础人天善法的内容。所以,想要完全解读此书,若不站在佛教文化的角度,就非常难以全面的去理解和体会背后的自然法则与原理。
本书的前身,实际上是笔者的好友文光师兄的讲解语音记录。文光师兄亦是笔者学习传统文化的引路人,最初是因为他的推荐与接引,才让笔者有缘值遇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由文光师兄自己发心,与志同道合的几位好友共同领读学习《了凡四训》,笔者听之,由衷感叹。其能将困扰人们一生的命理问题,深入浅出,由表及里,并且逻辑高度自洽的讲解清楚。于是乎,笔者在其日常领读讲解内容的基础之上,重新着墨形成可书面化阅读的文稿,最终就有了本书的流通。
本书的重点意旨,在于前两章,简明扼要的说明清楚了人生命运背后的法理。后面则是改命命运时应有的心态和事项。具体详情还请读者详细阅读书中内容,并能够如理的思惟。
在序言里,笔者还需婆妈的多嘱咐一些:人生路漫漫,了凡四训开启了重新认识人生路的一扇大门,绝非希望读者止步于此。这扇门内,还有诸多深妙的智慧等待大家去探寻,切不可得少为足,不可报以谋求自身富贵名禄而阅读学习本书。
若有读者,能借此书,明察人生沉浮逆顺皆是无常,宠辱亦不过是梦中之事。得入此门内,反求诸己,利益他人,如此则是我与文光同修的真实期望。
最后,笔者才薄,若文中有所语句不通、错字等处,不影响实际阅读,还望读者见谅,附上一段拙语,与君共勉:
逢苦不忧得失能忍
体冤入道无言利生
如尘居士 2025 年2 月14 日于善生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