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汪机

一、简介

汪机(1463—1539),字省之,号石山居士,明代医家,祁门(今属安徽)人。汪机幼年习儒,后随父汪渭习医,并与儒理、易学相印证,阐其奥理,疗病甚有效。其有《石山医案》《医学原理》《内经补注》《本草会编》《读素问钞》《脉诀刊误》《外科理例》《痘治理辨》《针灸问对》《伤寒选录》《运气易览》多种著作。汪机留有治痫数案,案中记述病情详细,尤突出诊治过程变化,重视脉诊,对痫证分析全面,体现了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精神,治法灵活多变,可供后人学习。

二、医案

案1:痰热痫证

石山一女,六岁,病左手不能举动三年矣,后复病痫。初用人参、半夏,或效或否。汪诊左脉浮洪,右脉颇和,曰:痰热也。令以帛勒肚,取茶子去壳三钱,挼碎,以滚汤一碗,滤取汁,隔宿勿食,早晨温服。吐痰如大蒜瓣者三碗许,手能举动,痫亦不作。

【按】 《医学入门》言“怪病多痰”,张景岳曰“痰必因病而生”,故怪病久病多由痰证入手。汪机抓住辨证之要,以患者六岁之龄,形气未充,又病长三年之久,且脉象左脉浮洪、右脉颇和,考虑稚阴稚阳之体,久病不愈,亦伤形体,气血亏虚导致津液不能得气输布之能,凝而成痰,且本案患者已具痰邪火热之象,因此在治疗中首先解决主要矛盾,以荡涤痰热为主,痰去热退则病自去。

案2:实土泻肝法治疗痫证

汪石山治一人,年三十余,久病痫证,多发于晨盥时,或见如黄狗走前,则昏瞀仆地,手足瘛疭,不省人事,良久乃苏。或作痰火治,而芩连二陈汤;或作风痰治,而用全蝎、僵蚕、寿星丸;或作痰迷心窍,而用金箔镇心丸,皆不中病。汪诊之,脉皆缓弱颇弦,曰:此木火乘土之病也。夫早辰阳分,而狗阳物,黄土色,胃属阳,土虚为木火所乘矣,经曰诸脉皆属于目,故目击异物而病作矣,理宜实胃泻肝而火自息。越人云:泄其肝者缓其中。遂以参、芪、归、术、陈皮、神曲、茯苓、黄芩、麦冬、荆芥穗,煎服十余帖,病减,再服月余而安。

【按】 汪机《病用参芪论》云:“是以诸病亦多生于脾胃,此东垣所以拳拳于脾胃也。”他认为脾胃为五脏六腑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损伤必然会导致营卫失常,以致元气亏虚,故治疗应重在固护中焦,施以温补。脾胃强健,生化有源,五脏得水谷精微,中阳得以平复,神魄不复受扰。然急则治标,补法虽切合病机,但补当以缓图其效,缓不济急,所以用茯苓以宁心,麦冬以养阴,陈皮以行气,荆芥穗以息风,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bI7fsUEVEBjKJntYUhh3GcfIzHQbL3ZlQjJkmXKK5H3ZJaekz0NpJFtFqJodDPx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