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典型案例

第一节
推桥弓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案

患者陈某,男,56岁。2016年8月14日初诊。

主诉:颈项僵痛、失眠半年,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近半年来工作压力大,因应酬长期饮酒,生活不规律,出现颈项僵痛,焦虑烦躁。曾于诊所推拿等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近1周明显加重。

刻下症:工作压力大,长期饮酒,生活不规律,半年前出现面色萎黄,颈项强痛,焦虑烦躁,入睡困难,胸闷、腹胀,身重无力,午后心烦身热,不思饮食,稍进油腻便腹泻,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

西医诊断:交感型颈椎病。

中医诊断:项痹病(湿热内蕴证)。

治法:清利湿热,宣畅气机。

手法:推桥弓,罗氏提捏弹颈法,罗氏三指推拨法,罗氏镇定点穴法,罗氏定位颈椎扳法,罗氏颈椎拔伸法。

操作方法:

(1)拇指推法交替推桥弓,先推左侧,后推右侧,每侧约1分钟。

(2)罗氏提捏弹颈法对斜方肌、肩胛提肌、胸锁乳突肌、头夹肌进行提捏弹颈操作。

(3)罗氏三指推拨法推拨背部两侧膀胱经约2分钟。

(4)罗氏镇定点穴法在后枕部压痛点、寰枕筋膜、枕下肌群起止点操作约2分钟。

(5)罗氏定位颈椎扳法调整上位颈椎关节突关节紊乱。

(6)罗氏颈椎拔伸法牵引颈椎1分钟。

针刺取穴:风池、头维、内关、肝俞、阴陵泉、丰隆、侠溪、太冲、行间。

操作方法:针刺泻法,常规针刺,留针30分钟,10分钟行针1次。

方药:三仁汤加减。杏仁15g,白豆蔻15g,薏苡仁15g,法半夏15g,厚朴15g,通草10g,僵蚕15g,竹叶15g,防己15g,木瓜15g,苍术15g,陈皮15g,柴胡12g。6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16年8月20日。

症状:服上药后,患者身重无力大减,午后身热、心烦明显减轻,精神亦有好转,舌红苔稍腻,脉濡。

手法:推桥弓,罗氏提捏弹颈法,罗氏三指推拨法,罗氏镇定点穴法,罗氏定位颈椎扳法,罗氏颈椎拔伸法。操作同前。

针刺取穴:风池、头维、内关、肝俞、阴陵泉、丰隆、侠溪、太冲、行间。

操作方法:针刺泻法,常规针刺,留针30分钟,10分钟行针1次。

方药:三仁汤加减。杏仁15g,白豆蔻15g,薏苡仁15g,法半夏15g,厚朴15g,通草10g,僵蚕15g,竹叶15g,苍术15g,陈皮15g,柴胡12g,佩兰15g,石菖蒲20g。6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2016年8月26日。

症状:患者服上药后,感觉全身轻松。来诊自诉胸闷,午后心烦、身热已愈,食欲增强,但多食后仍感腹胀,二便正常,入睡稍有好转,但睡眠质量不高,舌红苔薄白,脉细。

手法:推桥弓,罗氏提捏弹颈法,罗氏三指推拨法,罗氏镇定点穴法,罗氏定位颈椎扳法,罗氏颈椎拔伸法。操作同前。

针刺取穴:风池、内关、肝俞、脾俞、天枢、丰隆、侠溪、太冲、行间。

操作方法:针刺泻法,常规针刺,留针30分钟,10分钟行针1次。

方药:三仁汤加减。焦栀子15g,淡豆豉15g,当归15g,炒白术20g,陈皮10g,远志10g,酸枣仁20g,广木香15g,龙眼肉15g,茯神30g,龙骨15g,琥珀末10g(另包冲服),炙黄芪40g,泡参30g。6剂,水煎服,日1剂。

四诊:2016年9月2日。

症状:患者自诉经服药后,全身情况有了很大好转,平时加强运动。目前精力充沛,情绪稳定,睡眠较前也有很大改善,生活质量提高,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师徒评案】

学生: 湿邪留恋脾胃,非汗吐下可解,如何化之?

老师: 患者初诊时症状与《温病条辨》“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颇相类似,为湿温病。湿温病忌汗、下二法,湿温之邪氤氲中焦,胸脘胀闷,下之不当易损脾阳而产生变证。“润之则病深不解”,其午后身热为湿邪胶滞,并非阴虚,忌用柔润阴药,否则与湿邪同气相求,遂有固结而不可解之势。按吴氏之原意“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方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气行则湿化;白豆蔻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薏苡仁甘淡性寒,渗湿利水而健脾,使湿热从下焦而去。三仁合用,三焦分消,是为君药。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加强君药利湿清热之功,是为臣药。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散结除满,是为佐药。僵蚕、防己、木瓜、苍术、陈皮、柴胡诸药合用,行气除湿,通利三焦。

学生: 如何在祛邪除湿的同时兼顾扶正?

老师: 二诊药已中病,疗效明显,恐久利伤阴,故去防己、木瓜,增柴平汤行气燥湿,佩兰、菖蒲芳香化湿,调理中焦。三诊诸症大去,恐“湿热一去,阳亦衰微”,此阳主要指脾阳,且患者劳心过度,睡眠欠佳,故以归脾汤振奋脾阳,养心宁神,另以栀子豉汤清透余邪,共奏补心健脾,扶正祛邪之功,故取效迅速。

【传承心得体会】

西医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症状多而体征少,故临床表现复杂。其证之辨析,需依从患者之全身症状及舌脉综合判断而得,依病之新久,先别阴阳,再定表里寒热虚实。该病症状易反复,辨证不当,非但无效,更易加重病情,令患者产生焦虑之情绪,渐失信心,故药物之用与情绪安慰同等重要。现代医学认为,由于颈椎退行性变,颈椎后关节增生等刺激或压迫颈部交感神经而出现相关症状,如:眼睑无力,视物模糊,流泪,怕光,视力减退,头痛或偏头痛,头晕,面部烘热、充血、麻木,心慌,心悸,心律不齐,心前区疼痛,阵发性心动过速,血压时高时低,血管痉挛引起肢体发凉,局部皮温下降,皮肤凉且有刺痒感,继而出现红肿或疼痛加重,或因血管扩张引起指端发热、发红,疼痛或痛觉过敏,肢体、头、颈、面部麻木;局部肢体或半侧身体多汗或少汗,皮肤发绀,发凉、干燥、变薄,毛发过多或毛发干枯、脱落,指甲干燥无光泽,以及营养皮肤溃疡等;耳鸣,听力减退,甚至耳聋;鼻咽部不适,疼痛,鼻塞,或有异味感;咽喉部不适,发干,异物感,嗳气,牙痛,舌麻木;可见恶心,嗳气,胃脘不适,疼痛,闭经等;不少患者还有失眠、多梦、心情烦躁、易于冲动等情志症状。因临床症状表现复杂,故需与多种疾病鉴别诊断,要抓住主要矛盾。在治疗过程中,不同病情阶段患者证候也会发生变化,应该及时调整思路及方药。该患者在一诊时其证为湿热内蕴,经治疗,后期表现为心脾两虚,故以归脾汤合栀子豉汤清透余邪,共奏补心健脾、扶正祛邪之功。 2t7ZVZ+beqisn7sdVirM/AO+M22HLjjsQAeZKAYaKXt5kWS+7LrVxt+T2EMCUdi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