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萆薢分清饮合四妙散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案

患者罗某,男,64岁。2013年1月25日初诊。

主诉:右侧腰胀痛,夜晚为甚3月余,加重2周。

现病史:患者3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部胀痛,臀部、大腿后侧间歇性牵涉痛,夜间明显,在外院经针灸推拿治疗无明显好转后,近2周上述症状加重,来我院门诊就诊。

刻下症:腰部沉重牵掣,不能翻身,晨起最痛,活动后疼痛减轻,痛处伴有热感。阴雨天疼痛加重。纳眠欠佳,口干苦思饮水,但饮水不多,小便短赤。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濡数。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诊断:腰痛病(肝肾不足,湿热痹阻证)。

治法:补益肝肾,清热利湿止痛。

手法:大鱼际揉法,掌揉法,罗氏三指推拨法,拿法,点拨法,擦法。

操作方法:

(1)采用大鱼际揉法、掌揉法大面积放松腰背部。

(2)罗氏特色三指推拨法放松腰背部双侧竖脊肌,使腰背部的肌肉得到充分放松。

(3)拿法放松腰骶部深层肌肉,同时寻找阳性反应点。

(4)点法点按双侧肾俞、大肠俞、秩边、环跳。

(5)用拨法点拨阳性反应点。

(6)用擦法横擦腰骶部,让局部发热,温补肾气。

针刺取穴:肾俞、大肠俞、后正中线、秩边、环跳、委中。

操作方法:下针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得气后留针约30分钟。

方药:萆薢分清饮合四妙散加减。萆薢15g,黄柏15g,白术20g,连翘15g,丹参15g,石菖蒲20g,茵陈15g,牛膝15g,豆蔻仁15g,薏苡仁15g,蔓荆子15g,杜仲15g,续断12g,巴戟天15g,狗脊15g,远志15g。4剂,水煎服,日1剂。

另外用本院院内制剂桂冰腰痛栓塞肛,早晚各1粒。饮食方面要求不进食任何肉类食品及含酒精食(饮)品。

二诊:2013年2月24日。

症状:患者自觉腰部疼痛大减,热感已除,活动转侧略有不适。诉夜间不易入睡。舌淡红,苔薄黄,脉濡。

手法:大鱼际揉法,掌揉法,罗氏三指推拨法,拿法,点拨法,擦法。操作同前。

针刺取穴:肾俞、大肠俞、命门、秩边、环跳、委中。

操作方法:下针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得气后留针约30分钟。

方药:萆薢分清饮合四妙散加减。萆薢15g,黄柏15g,白术20g,连翘15g,丹参15g,石菖蒲20g,陈皮15g,白芷15g,豆蔻仁15g,薏苡仁15g,蔓荆子15g,杜仲15g,续断12g,巴戟天15g,狗脊15g,茯神15g,酸枣仁15g,朱砂(冲服)0.5g。6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2013年5月25日。

症状:腰痛偶发,睡眠较前明显好转,偶有心烦、口干苦。舌淡,舌尖红,苔薄白,脉细弦。

手法:大鱼际揉法,掌揉法,罗氏三指推拨法,拿法,点拨法,擦法。操作同前。

针刺取穴:肾俞、大肠俞、命门、秩边、环跳、委中。

操作方法:下针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得气后留针约30分钟。

方药:萆薢分清饮合四妙散加减。白术20g,陈皮10g,厚朴15g,柴胡15g,豆蔻仁15g,砂仁15g(后下),薏苡仁15g,吴茱萸10g,天麻15g,钩藤15g,牛膝15g,建曲15g,隔山撬20g,松节12g,舒筋草15g,焦栀子15g,淡豆豉15g。6剂,水煎服,日1剂。

【师徒评案】

学生: 类似患者的临床表现,在古典文献里有相关记载吗?

老师: 《丹溪心法·腰痛》有“腰痛主湿热、肾虚、瘀血、挫闪、有痰积”。清·尤怡《金匮翼》曰:“脾有湿热,传之于肾,得之醇酒浓味,内伤中气,湿热蕴积,流注肾经,令人沉重疼痛,遇天阴或久坐而发。”《症因脉治》言:“湿热腰痛之症,内热烦热,自汗口渴,二便赤涩,酸痛沉重,并有腰部觉热,甚则肢节红肿,脉数,苔黄腻。治以清利湿热为主。”

学生: 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把控该患者的整体治疗呢?

老师: 通过四诊合参,该患者治疗宜补益肝肾,清热利湿止痛。前期以解决“标证”为主,处以萆薢分清饮合四妙散加减,方中萆薢、石菖蒲、豆蔻仁、薏苡仁利湿化浊止痛,黄柏、茵陈清热利湿止痛,诸利湿药合用使“湿浊从小便而走”,即“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后期则在利湿的基础上补益肝肾,标本同治,才能更好地维持疗效。

【传承心得体会】

患者腰痛为陈旧性扭伤所致,治宜活血,古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患者为老年女性,本有肝肾不足,故在利湿的基础上辅以补益肝肾。蔓荆子,《本草经疏》谓其“入足太阳、厥阴,兼入足阳明经”,能散热,祛风,燥湿,消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远志,取其交通心肾以安神,亦取《日华子本草》中言其“长肌肉,助筋骨”;连翘,《药性论》谓其“主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热”,在通利小便的同时解患者“心家客热”以安其神,助其睡眠。患者肝肾不足亦伴有口干苦等内热表现,故不用温燥之苍术。在服药后,患者觉腰部疼痛大减、热感已除,活动转侧明显好转。

二诊效不更方,然患者湿热已去,在原方基础上减轻清热药物,加强安神药物的使用。三诊患者“标证”已结,转而治疗其本证。老年人脾虚运化不足易导致“湿邪为患”,隔山撬在补肝肾、强筋骨的同时亦能养阴补虚,健脾消食;松节,《本草衍义补遗》谓其“炒焦治骨间病,能燥血中之湿”,同时亦有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之功。在病程中始终遵“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的治则,然由于疾病表现不同,在遣方用药时应考虑层次性。

推拿治疗,在大面积放松腰背部肌肉的基础上,重点针对阳性反应点进行治疗,同时加以温补肾气的手法。患者是老年人,故针刺手法以补法为主,略增强刺激强度,更好地起到疏经通络的作用。 gpguQHhidmk2Jt/IqHlRQ1sEqpjpEwDl/ax2R7mL4ayWpBi3o43Y+tUN88Z52WU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