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耀献教授不仅仅是工作上的同事,更是中医学术上的挚友。虽然近年因各自冗务缠身,相见日少,但是契阔谈宴间,常常心有灵犀,不谋而合。
耀献教授幼年失怙,立志学医。16岁考入河南中医学院,刻苦研习岐黄之术;弱冠之年以全省魁首,攻读硕士学位;而立之年,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吕仁和教授之高足,攻读博士学位。1999年到东直门医院工作,从主治医师到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从普通员工到科主任、中心主任、医疗副院长、院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河南中医药大学校长。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肾病分会会长。长期从事肾脏病中西医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提出了肾络癥瘕聚散消长学说和辨机论治十三式,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成为首届“岐黄学者”,堪称行业翘楚。
耀献教授是一位临床实战家,以医术著称,名驰南北,诊病问疾,采众家之长,不受本草经书限制,用药灵活变通,讲求实效,不拘一法。其临床思辨模式也在不断创新,由传统辨证,到病证结合,再到基于核心病机的病证症结合,终至辨机论治体系形成。中医病机辨识是中医临床疗效之关键,历代医家对于疾病之病机学说百家争鸣,繁荣发展,但关于辨识病机之系统却凤毛麟角。耀献教授构建辨识病机方法新体系,必将推动辨机理论之发展。今喜闻其门人将其病机理论整理成册,集为《辨机论治十三式》一书,展卷阅读,言之有理,论之有据,于临证考量更为全面。书中提出初始病机、衍生病机、共通病机、微观病机、对证病机等,既涵盖中医辨病、辨证之精华,又兼顾“天-地-人”之整体观念,同时借鉴西医学对于疾病微观层面之认识,从全新的视角构建病机理论之框架。
余深感此书言精而奥,法简而详,非浅闻寡见者所能及,实为中医辨证思维之发展与突破。如今书籍琳琅满目,万千书卷中,但有一纸金言玉语,自是弥足珍贵。此书如用心去读,当于中医临床思辨诊治大有裨益,故乐而为之序。
癸卯年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