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职业认同
——把握病机,先于机发,善诊善治

访谈者: 您认为中医师们应该通过哪些方法提高临床疗效呢?

王永炎: 重视诊疗技能,这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要想真正做到善诊善治,还应在思路方法与理念上同时加以完善升华。中医诊断方法多端,治疗手段多样,可谓丰富多彩。但是,疾病种类更是数以万计,许多疾病至今仍然令群医束手无策。善诊善疗的关键在于把握核心病机,发于机先,关键在于以下五点:一要精于辨证,中医辨证首先要辨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是辨证的重点。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还是内伤劳倦、饮食、七情,或为房事、金刃、虫兽所伤也是辨证的内容。否则面对纷繁复杂、变化万千的病证,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二要有胆有识,医生的基本素质之一就是胆大心细,遇事不慌,当机立断,有胆有识。如果临床上过于谨小慎微,当断不断,会丧失最佳治疗时机。三要实事求是,疾病很多,症状千差万别,临床一定要分析病因,寻找病源。遇到难点、疑点,百思不得其解时,不妨对患者直言相告,或者是推荐更高明的医生诊治。千万不可因为面子而固执己见,不要生搬硬套古人的经验,削足适履,以身试药。四要坐镇从容,“治病如救火”,要争分夺秒,抓紧时间,把握最佳治疗时机。但是,要忙而不乱,快而有序,否则就会忙中出错。治疗过程中也要沉稳,不可过求速效,迎合患者。五要沉潜专一,医生要远离世俗的诱惑与干扰,闲来当怡神养性,深思医理,精研医书,体会其中的微言大义。如此日积月累,临床上自然会思维顺畅,遇到疑难怪病,也能专心思考,做到胸有成竹。只有发扬“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治学精神,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能逐渐提高诊疗水平。中医诊病之道、疗病之道固然可以解决许多临床问题,但是,防病之道也不能忽视。单纯治病而不知调心,躯体症状固然可以缓解,但心理痼疾却难以消除。高明的医生治病,决不单纯依靠医疗手段,而是要配合心理治疗。通过心理开导,情绪疏通,使患者心情舒畅,信心增强,用药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诊疗过程中如果面对患者一言不发,即使诊断准,用药精,药证相符,收效也慢。

访谈者: 您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为中医的传承与创新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王永炎: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科技文明,使古代贤哲认识到疫戾之气蔓生,疫病流行和防控涉及自然社会的方方面面。中医讲观象审因,象以筑境。论及本次“新冠”疫情发生的原因,虽与多种因素关联,然而全球大流行的主因应是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对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于20世纪取得了骄人的成就,然而我们要清醒地认知新型病毒性传染病及病毒变异。目前疫苗的研发还是跟不上病毒变异,面对现实,当中西医并重,寻根溯源,发挥中医药学人在防疫治疫中的优势是十分重要的。当今华人华侨遍布全球,与我同辈的学人仍然是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同用,运气、气运、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本次疫情全球大流行,以干支纪年,己亥岁土不及致使脾湿痹阻于肺,危重者多老龄,死于寒湿饮邪耗损心肾,毙命于呼吸窘迫综合征。又庚子值年岁金太过,新冠感染大疫肆虐,还当严防客气少阳用事,清化乃抑,畏火临之暑瘟疫至。学习中华文明,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奉气交变为圭臬,尊运气学说,当是国学对人类守正创新的良机。 6bZN3TaFNBwGg83xUG/aVi2/Npa79yWoHiOfGKxq3lhBJ6u+lUyZHWWXfHfdYwM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