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骨科微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骨科护理工作面临新观念和新技术的挑战,对骨科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更扎实的现代高科技知识,并不断进行知识结构的更新。这个过程中,传统护理不断革新与升华,适应医学技术的发展,开拓了微创护理新领域,使得微创技术与微创护理完美结合,这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必然。微创技术的发展,虽然对机体内环境影响相对较小,但患者作为有机的整体,不仅是生物人,同时有着心理、社会的需求。为了适应骨科新技术的发展,护理不应局限于疾病,而应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微创治疗的同时应强调整体护理观念。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要向系统化整体护理观念转变,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实现患者入院至出院全程全身心整体护理。
1.重视手术前后患者的心理支持 在手术前,患者虽然已接受要做手术的事实,但是思想上顾虑较多,对于具体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效果仍然担心和焦虑。此时护士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完善术前教育。
术前教育包括疾病的诊治、手术方式、手术优点及手术中的安全保护措施等,也可以向患者介绍一些成功病例,有针对性地解除患者疑虑,增强患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尤其应注意特殊人群的心理护理,如儿童、老年患者。儿童手术往往由父母决定,患儿会表现出对手术的恐惧与抗拒。术前、术后健康教育需要患儿与家长共同参与,可以结合宣传图片卡或选用幼儿识字图片卡及自制的简易图片卡,让患儿及家属了解术前、术后配合要点,缓解患儿及家属的紧张情绪。
老年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是孤独感与恐惧感。随着身体功能的逐渐退化,尤其是患有某些慢性病或是患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常会担心自身的疾病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还时常感受到死亡的威胁,从而产生强烈的恐惧心理。所以应予老年人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减轻老年人的心理压力,使其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应当教会老年人自我情绪调节的方法,多与他人沟通从而缓解孤独感。
2.完善的专科术前准备 现代骨科手术不再局限于四肢和脊柱后入路,而是经常可从胸腔、腹腔或者胸腹联合入路显露脊柱,所以术前护理除常规准备外,还应包括肺部的准备、胃肠道的准备、皮肤准备等。
3.熟悉操作系统 微创技术通常是在监视下完成的手术,大部分的手术都是借助机器完成的,而整个手术的过程中可能运用到光学照像系统和图像采集系统。所以,护士必须在传统的手术基础上,不断地培养自己对新设备的熟练操作和认识,保证手术过程的正常进行。
4.熟练的术中配合 精细的内固定系统必然带来内固定器械的繁多,因此手术护士对于器械的熟悉程度是关系到手术配合和谐的关键。关于AO常用手术内固定系统(比如AO组织的钢板螺丝钉系统、USS后路骨折内固定系统,以及其他公司的tenor内固定系统、kaneda内固定系统等),要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定期培训,促使护士经常拆卸演练,熟悉各种装置的名称及使用方法,这对于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5.周密的术后观察、护理及康复 无论何种内固定手术,都应密切观察术前、术后肢体的运动感觉,以及血运的变化。内固定手术做完后,要定时观察患者的面色、意识,测量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和体温。根据麻醉、手术和患者状态,安置适当体位。原则上体位应当保持良好的呼吸和循环(包括患肢局部循环)、有利于引流(外引流和内引流),而且使患者比较舒服。在病情许可时,要协助患者进行早期活动,促进功能恢复,并可减少并发症。较轻的疼痛可用安置体位、固定伤口、镇静催眠药等方法处理,较重的疼痛可能是并发症(感染、缺血等)的症状,应通知医师详细检查。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有渗血渗液时及时更换,保持引流管通畅,无扭曲、挤压。
康复训练以恢复患肢的固有生理功能为主。上肢锻炼以恢复手指的抓、捏、握等功能为中心,同时注意肩、肘、腕关节的功能锻炼;下肢锻炼以负重、站立、行走为中心。功能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辅以必要的被动活动。锻炼活动应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