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骶髂关节错缝的发病机理

(一)内分泌因素

妇女在经期、怀孕、分娩和产后,由于内分泌环境的变化,可使包括骶髂关节周围韧带在内的骨盆韧带松弛,造成骶髂关节不稳。在分娩过程中,胎儿挤压骨性产道,腹直肌及腹外斜肌强力收缩并牵拉耻骨上的附着点,都可通过暴力传达,使骶髂关节错位。婴儿娩出后产妇的腹压骤降,骶髂关节瞬间对合,关节面对合欠佳可形成错位。产妇分娩后,松弛的韧带未完全恢复,此时若劳累、轻度扭伤或碰撞受伤等,也可发生骶髂关节错位。

(二)外力因素

骶髂关节面有软骨存在,且有滑膜附着,可有少许旋转、上下、前后的活动。当姿势不当,或遭受扭转外力时,即可导致骶髂关节扭挫,使关节结构紊乱,此时关节内负压又可将滑膜吸入关节腔而发生嵌顿,从而出现一系列典型症状和体征。骶髂关节是联系人体躯干与下肢的桥梁,是重力传递的环节之一,体重的压力和外来的冲击力多集中于此部位,因而受伤的机会较多。当旋转范围超过生理活动范围时,骶髂关节嵴样隆起与凹陷过度移位,使骶髂关节固定于某一位置,不能自行恢复至正常解剖状态而出现关节半脱位。驾车时,座椅与油门、刹车的距离太远,或右足动作变换频繁、用劲过大,也可导致骶髂关节错缝。

(三)年龄因素

中老年人骶髂关节错位,可能是由慢性劳损或退行性变所致。内分泌失调、韧带松弛、关节退行性变可使关节松弛进而引起本病。年老、体弱多病、活动量少或长期久坐,使骶髂关节负重增加,肌张力下降,牵拉应力下降,导致骶髂关节稳定性异常,是导致骶髂关节错位的主要原因。 e23Dm2HzlrtzyTV4ubRqeRcw48dC+YYWPQpeDY44/WWaiIwDnz36yzTfSiRFbCm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