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疾病三级预防策略与公共卫生措施

一、疾病三级预防策略

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three levels of prevention)策略。

(一)第一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即病因预防或根本性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采取的预防措施,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它包括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两个方面。健康促进是创造促进健康的环境,使人群避免或减少对病因的暴露,改变机体的易感性,使健康人免于发病。健康保护是对易感人群实行特殊的保护措施,以避免疾病的发生。把整个人群的普遍预防和对高危人群的重点预防结合起来,既降低整个人群暴露的平均水平,又可消除高危人群的特殊暴露,两者互补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二)第二级预防

第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即临床前期预防,是在疾病潜伏期,为阻止或延缓疾病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包括“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要达到三早,需要做好:①定期开展健康检查、疾病普查或筛查以及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也可以开展自我检查;②宣传教育群众,认识疾病,有病早治;③提高医务人员诊断水平,发展适宜的敏感性高的诊断方法和技术。

(三)第三级预防

第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即临床预防(clinical prevention),是在疾病临床期为减少其危害而采取的措施。目的是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命质量,降低病死率,包括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对慢性病患者通过医学监护,减少疾病的不良作用,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则通过康复治疗,促进其身心康复,以参加社会活动和延长健康寿命。

对不同类型的疾病,有不同的三级预防策略,但都应强调第一级预防,如职业因素所致疾病、医源性疾病,采取第一级预防,较易见效。若疾病病因是多因素的,要按其特点,通过筛检、及早判断和治疗会使预后较好,如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除针对其危险因素,致力于第一级预防外,还应兼顾第二级和第三级预防。那些病因不明,又难以察觉预料的疾病,只有实行第三级预防这一途径。

对于传染病,不仅是针对个体的预防,同时也是针对公众的群体预防。如个体的免疫接种达到一定的比例后,就可以保护整个人群。而传染病的“五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既阻止其向人群中传播,也是群体预防的措施。

医务工作者是贯彻三级预防的主体,我国除了卫生防疫、妇幼保健系统的人员外,近几年来培养的全科医师和临床医务工作者可共同实现三级预防。 j8dNEd/hu9iht8yIRcif13Z6xO6CCioJIqoyu9pqIR+CSXgWgvZHY/VP4LkKnhn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