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老年病学》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宏观指导下,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办公室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组织编写的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本教材主要供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养生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学、中医康复学等专业使用。
中医老年病学是应用中医理论研究老年期疾病的病因病机、证治规律及预防和调护的一门临床学科。本教材是在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历版教材的经验编写而成。在编写过程中,根据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专家指导委员会提出的“打造适合中医药人才培养需求的精品示范教材”编写思路,力争做好传承与创新,延续了上版教材的写作结构和思路,同时注重老年病中医辨证论治思维的强化。在内容编写上突出科学性和实用性,注重中医老年病学学科特点的体现,汲取现代科学知识,力求在写作体例、概念术语、语言表述上严谨规范。为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材中适当融入了课程思政内容,尤其是党的二十大精神相关内容。
全书分上篇总论、下篇各论两大部分。上篇总论共八章,系统阐述中医老年病学研究范畴,衰老的表现与机制,中医药对老年生理病理的认识、老年体质的辨识,老年病临床诊治及康复护理概要,老年综合评估,老年综合征与常见病证的中西医认识与评估、诊断与治疗等。下篇各论共九章,介绍39种老年常见疾病,各病均采用西医学病名,每病按概述(不设标题)、西医病理机制、中医病因病机、西医诊断要点、中医辨证论治、西医治疗、综合治疗、预防调护、临证备要、名医验案等叙述。其中,中西医发病机制采取分别论述,西医病理机制部分简述发病机制及紧密相关的公认学说,适当增加老年人的致病机理与特点;中医病因病机部分注重通过中医理论认识疾病并进行归纳提炼,从病因、病机、病位、病性及病势等方面,叙述疾病发生和发展变化的机制及其规律,写作方式上不分条目,仅以分段的形式综合阐述。每个疾病的临床表现有机归入诊断的内容,根据临床表现、相关检查等,归纳诊断要点并明确鉴别的疾病。辨证论治分为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及证治分类三部分,辨证论治以内服中药为主,治法方药贴近临床,尽量选用临证切实可行、疗效确切的经方验方,其他疗法含单方、验方、针灸、推拿、气功、药膳、物理、心理治疗等。预防调护部分精选具有实用性、指导性的养生康复措施。名医经验栏目列举古今名医病案,给读者以启示。书末附常用方剂和常用测试量表以备查阅。
本教材的编写分工如下:上篇总论部分的中医老年病学概述由韩旭编写;衰老的表现与机制、老年生理与病理特点由王飞、张学智编写;老年人体质特点与辨识由韩旭编写;老年病临床诊治由陈川、薛汉荣、赵海滨编写;老年病康复与护理由谢雪姣编写;老年综合评估、老年综合征与常见病证由韩旭、马民、谢雪姣、赵海滨、翟海英、陈川、薛汉荣、伍文彬、黄敬文、陈筱云、张海龙编写。下篇各论部分的老年呼吸系统疾病肺炎由廖慧丽编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由王飞编写,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由薛汉荣编写,间质性肺疾病由张海龙编写,呼吸衰竭由刘学政编写;老年循环系统疾病心律失常由侯思怡编写,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由韩旭编写,高血压病由赵海滨编写,充血性心力衰竭由谭子虎编写,周围血管疾病由黄敬文编写;老年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由侯杰军编写,功能性消化不良、老年性便秘由段永强编写;老年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感染由陈筱云编写,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由胡跃强编写,慢性肾功能不全由廖慧丽编写;老年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糖尿病由谢雪姣编写,血脂异常由翟海英编写,痛风由陈筱云编写,骨质疏松症由侯思怡编写,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由何卫东编写;老年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脑梗死由赵军编写,脑出血由陈维达编写,阿尔茨海默病由陈川编写,帕金森病由伍文彬编写,老年期抑郁症由张学智编写;老年血液及营养疾病贫血、营养不良由李晓燕编写;老年骨关节疾病颈椎病由陈维达编写,退行性骨关节病由谭子虎编写,类风湿关节炎由姚凝编写,肩关节周围炎由马民编写;老年其他疾病耳聋耳鸣由赵军编写,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由姚凝编写,褥疮由何卫东编写,老年肿瘤疾病由刘学政编写,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由伍文彬编写。全书由主编成都中医药大学王飞、北京大学医学部张学智负责统稿审修,成都中医药大学杨晗、北京大学医学部叶晖担任学术秘书。此外,成都中医药大学吴宣諭、苏雨晨、王振兴等参与并协助完成统审稿工作,在此一并感谢。
本教材在纸质版的基础上,附有融合出版数字化资源,用于纸质版教材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向学习者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中医老年病学》融合出版数字化工作由南京中医药大学韩旭教授具体负责,教材编委会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完成。
本教材在筹划和审定过程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王永炎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并担任主审,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马晓峰编辑全程参与指导并严格把关,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医老年病学内容广泛,涉及临床诸多学科,加之编者水平有限,若有疏漏不足之处,恳请广大师生及专家学者在使用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订提高。
《中医老年病学》编委会
202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