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的外祖父母在恶魔阿道夫·希特勒的迫害下离开欧洲,前往美国开始新生活。我的母亲当时只有10岁。在探访了巴勒斯坦和哈瓦那之后,一家人最终选择定居在纽约。经过漫长的西进旅途,一家人的签证马上就要过期,但阿姆斯特丹的美国签证官给他们的建议是:“下一艘船来的时候就上去吧!到达之后肯定会让你们下去的。”一家人照做了,也最终成功地在1937年登上了埃利斯岛。
我的外祖父曾经在德国的莱比锡城拥有一个小型的加工零售公司,到达美国后,他决定在百老汇和纽约的第31大街开一间皮具店,出售皮夹、钱包和其他配件。我的妈妈莉莲负责产品创意,也帮助外祖父设计一些吸引女性消费者的产品。1949年,在和我父亲结婚后,妈妈为了改善生活,决定每周再额外多挣50美元。当时像妈妈这样的女性出门工作并非合宜之举,谁这样做就是等于在说自己的丈夫挣的钱不够养家,所以居家干活的妈妈说自己是“在衣柜里工作的人”。因为家里有外祖父这样的优质皮具供应商,妈妈开始设计并销售自己的手袋和腰带,并为顾客提供定制化服务——在商品上刻制他们名字的首字母。24岁的莉莲在《十七》杂志中刊登自己的第一份广告时
,还对全球贸易毫无概念,她只是想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没过多久,妈妈发现自己似乎无意间从美国市场缺失的商品中挖到了宝。战时人们购买皮具都有严格的份额限制,而她销售的产品恰恰是市场最为紧缺的。大量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购物时间被大大压缩——足不出户就能订购到全球的新颖商品被证明是非常有诱惑力的商业创意。妈妈在厨房餐桌上一步步创办起来的零售公司后来成了第一家在美国股票市场上市的、由女性创办的企业。那张创业餐桌——上面还有我幼年时的勾勾画画,与母亲的画像一起被华盛顿的史密森尼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收藏。
在读完大学和商学院之后,我加入了莉莲·弗农公司,与妈妈并肩战斗了20年。她的远见以及敏锐的市场嗅觉为公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也能够以此为契机,把公司进一步发展为现代高效企业,每年为几百万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我不仅得到了从零开始发展企业的经验,还能因此环游世界,了解美国与全球互联互通的诉求。随着公司不断发展,我们一直在寻找与本地商店销售的货品不同的新颖产品,在这种信念的驱使下,我们穿越大洋,为公司零售店找寻最独特、最新颖、价格最实惠的商品。慢慢地,我们逐渐了解了美国消费者的真正诉求。
虽然我妈妈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做的是国际化业务,但回顾当时,我们确实是一个全球化的企业。1972年尼克松在进行他著名的访华之旅时,莉莲·弗农是其中颇受欢迎的品牌。我们从全球网罗好物,我也曾多次参加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找寻美国市场上买不到的好东西。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1981年我第一次去中国,从香港飞到现在的大都市广州,即使在当时,这座城市也比现在的洛杉矶还要大,但当时还是一片荒凉的景象,机场附近没什么通电的地方,我们的登机牌是一张比纸巾还要薄的纸;在飞机上从前往后走,越走就越发现排与排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窄,人们似乎并没有认真测量这之间的距离;过道里的灯会突然亮起,飞机降落的时候却又熄灭了。
但落地之后,迎接我们的却是充满了创造力的人民和新颖的商品:从我今天仍在使用的带盖青瓷汤碗到明代破碎花瓶制作的吊坠(我们称之为“被拯救的明代花瓶吊坠”)。我们遇到了一位香港企业家迈克尔·谭(Michael Tam),他负责工厂的质量监管,保证商品质量,并打上“中国制造”的标签。在和中国商业伙伴的合作中,双方共同协作,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生产出优质产品,在进出口贸易中将全球化的优势最大化。在之后的几年里,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回顾历史,这也是最不可思议的部分,在我到访中国后的几十年里,这个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第一次去中国时,街道两旁到处都是自行车,之后是电动车,现在是大量汽车。这告诉我们,当与世界互联时,一个国家将会有所收获,也会有所损失;这也提醒了我们,听起来非常宏观的进出口贸易,却能切切实实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国家的命运;最重要的是,这让我想起了当年作为美国进出口银行(Export-Import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缩写EXIM)董事长兼行长时常讲的一个故事,我常常与那些有意向全球拓展业务的小企业主分享这一故事,现在也希望与各位读者分享。
在远古时代,可以追溯到最早的赫拉克勒斯的神话,传说认为直布罗陀海峡的两侧各矗立着一根巨大的柱子,所有怀有西游冒险梦想的水手都会读到上面的警告:Nec Plus Ultra。这句拉丁语的意思是“超越此处,再无他物”,代表着已知世界的终结。
几个世纪以来,大部分欧洲人认为海的另一端是一片荒芜。直到哥伦布发现了美洲之后,这种认识才得以改变。发现新大陆的消息很快传回了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下令将这条古老的格言“Nec Plus Ultra”缩略为“Plus Ultra”,意思是“超越极致”。这句话被作为西班牙的国家格言保留了下来,甚至被写到了西班牙的国旗上,篆刻到赫拉克勒斯柱之间飘荡的旗帜上。
事实上,很多历史学家认为这些柱子(以及环绕它们的写着“Plus Ultra”的旗帜)将成为全球最具辨识度、最有意义的象征:不断提醒着人们,即使是在今天,促进繁荣发展的机遇仍未被局限在国界之内。或许你早已发现?
美元符号也有着诸多象征,但最主要的是象征着机遇。对美国来说,美元符号代表的是稳定与安全,代表着繁荣、生存和创新的机会——投资教育、文化、科学和人民福祉的机会。对于今天的美国家庭来说,美元符号代表着储藏间的日常用品和汽车上的新轮胎;生病就医时的一份安心;儿女继续接受教育的学费;为退休准备的储蓄;想要创业、冒险、追梦时喘息的空间。不管怎么说,积蓄常常就像是Plus Ultra旗帜一样缠绕在生命的支柱之间。
好消息是,自从哥伦布时代以来,很多事情都变了,包括人们对哥伦布的评价,但这条西班牙格言没变。只要我们愿意践行“Plus Ultra(超越极致)”,国家的繁荣和民众个人的发展机遇仍然可以实现,并且还能不断拓展和丰富。
在详细展开讲“超越极致”的内涵之前,我先声明一下,本书并不是一本有关赫拉克勒斯、哥伦布、西班牙纹章或类似内容的书,我们要在这本书里探讨的是比这些更有趣的话题:贸易。从最基本的定义出发,贸易是指人与人之间为了共同的利益而进行的商品或服务的交换。换句话说,贸易是我们在跨国流动时为个人和他人获取净赚利益的机会。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贸易却不断被复杂化和妖魔化,成了解释经济疲软的常用借口,面对千变万化的新世界水土不服时的烂借口,仇外者和国家主义者所憎恨的事物。对于很多美国人来说,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贸易就像是一件上不了台面的事。别忘了700多年前马可·波罗在丝绸之路上历经千辛万苦的跋涉,别忘了各大陆的冒险家们在无边的海洋上探索新大陆的艰辛,那又是为什么当今的贸易却如此饱受争议呢?
我写这本书是想与各位分享这个公开的秘密:贸易虽然有时候很复杂,但它并不神秘,它或许不会是两党的热门之争,没办法用三言两语解释清楚,也不会是你和朋友在茶余饭后常聊到的话题,更不会成为民众日常所担心的事项。尽管如此,不管你是谁,持有什么立场,关心的是什么,贸易都与你的生活息息相关。除了会影响我们日常生活中购买的几乎所有物品的价格之外(从杂货店到手机应用商店,从药店到汽车经销商),贸易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决定着你的收入、你邻居的收入和国库的储备水平,以及这些财富能否进一步提升。贸易深深影响着个人和国家的财富,它是战争中的强大工具,是国家之间和平相处的关键因素。从笔记本电脑到手机再到牛油果吐司,生活中很多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都与贸易息息相关。
我之所以能够掌握这么多与贸易相关的知识,是因为我曾经有八年的时间作为美国出口融资方面的负责人,担任美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兼行长的职务,我负责帮助各类美国企业寻找境外发展机会,从费城知名冰淇淋企业贝赛斯(Bassetts),到波音公司(Boeing),到通过丰富的供应链让全美乡村人民都能有份工作的卡特彼勒(Caterpillar)。从缅因州的工厂车间到加利福尼亚的设计实验室,都留下了我的脚印,我曾与数千名以“超越极致”为指导精神的工人和企业家交流。在威斯康星州的奇珀瓦福尔斯,我见证了一座有着14000位居民的小镇是如何在贸易的帮助下实现振兴的。百年消防车制造商达利(Darley)占据着全美三分之二的消防车出口市场,通过向老挝、尼日利亚出口而重获新生,为所在社区提供了100个新岗位。在新罕布什尔州的纳舒厄,我曾拜访一家名为博伊尔能源(Boyle Energy)的小公司,这家公司研发了一种全新的发电厂清洁测试技术,能够大幅降低成本和碳排放,但美国消费者对这项伟大的技术却不买账。在新贸易机遇的推动下,该公司承接了近30个国家的400多个项目,营业额翻了一番,公司团队从12人增长到50人。在得克萨斯州的梅斯基特,一家名为弗里茨-帕克(Fritz-Pak)的小型家族企业曾为美国体育馆供应混凝土掺合料。在美国国内订单减少时不得不采取裁员政策。但当国际贸易打开大门时,这家企业重振活力,再次为巴西的足球场提供原料,并将之前裁减的本地员工重新招聘回来。
这些工作对于员工家庭和所在社区的重大意义,远不止一张支票这么简单。我曾遇到过很多在工厂车间和设计实验室里工作的人,这些工作带给他们自尊和目标感,也提升了工人的自我意识,加深了与社区之间的联系。但这并不是说只有在车间或设计实验室里工作才能受到贸易的积极影响,如果你曾吃过苹果,曾喝过苏格兰威士忌(或基安蒂酒或喜力啤酒),或曾经看过任意一集的《权力的游戏》( Game of Thrones ),那你就是享受着贸易所带来的无穷尽的好处的受益者之一。甚至你手中现在拿着的这本书,也很可能是使用了从多个国家采购而来的技术和产品制作而成——如果你是在某种设备上阅读或收听的,其中所包含的科技和产品数量恐怕更多。
贸易有缺点吗?当然有。就像其他你所熟悉的政策条款一样,贸易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会带来赢家和输家,即使不参与贸易,也会受到影响。能够为美国市场带来相对廉价的牛仔布的贸易,可能会导致路易斯安那州的布料厂大规模裁员,很多家庭陷入困境——同时也拉低了全美服装店里蓝色牛仔裤的价格,但对于消费者家庭来说又是一个降低采购成本的好消息。一般来说,很多贸易带来的后续影响无法在前期清晰地测算出来。预测贸易对价格、工作和行业发展影响的过程有点像在预测天气:不管预测结果如何以数据为基础,人们对其多么自信,都无法百分之百确定相关的因素是否会突然改变。贸易政策的初衷是尽可能地通过预测和协商公平交易,让美国人民享受到贸易的好处,但在其中,难免会出现输赢,或者说贸易的本质正是如此。
贸易政策往往是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敲定的,而华盛顿却也恰好是其最吵闹的亲戚——贸易政治——的大本营。贸易政治将强大的利益集团、受欢迎和不受欢迎的行业,以及与选举相关的因素都牵扯到贸易的等式中,打破了原有的基本规则。随着贸易政治的逐渐风行,一些具备强大游说能力的行业(例如油气和医药)、区域投票影响力(例如中西部制造商和农民)或者带有美国人美好回忆的旧式行业(例如煤炭开采)等,都开始发挥着作用,结果是有关贸易的决定不再取决于利弊,而在于什么对国家更有意义。
以特朗普在任期间对国外钢铁和铝所采取的关税政策为例。在外行看来,关税从本质来说就是自由贸易协定的反面:不是开放大门来促进国与国之间双赢的贸易,而是从实际上闭关锁国,政府企图用这种方式保护本国利益。例如,美国没有购买价格较低的进口牛仔布来降低国内服装价格,而是向购买国外布料的顾客加收关税,这样一来,美国制造商就不用和更优性价比的对手竞争了。其中的理论依据是:利用税来抬高商品的价格,减少竞争,保护美国的工作岗位不受威胁。但实际的结果往往是关税让我们与整个世界隔绝,全球市场照常发展,美国逐渐边缘化。虽然保护政策能暂时在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保证美国市场的繁荣,但也阻碍了行业接受最新技术,导致发展停滞,无法和别国在国际舞台上抗衡。就像一只被囚禁的动物,永远都学不会野外生存的必备技能。关税带来的影响很难撤销,一旦企业习惯了这种保护,就会不顾一切地维持现状。与此同时,关税也会难以避免地让其他国家对美国出口的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这将影响美国企业向95%的海外潜在顾客的销售,拉低了美国制造的销量,导致国内就业率降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彻头彻尾的坏决定。
但特朗普丝毫没有停下来,他在2018年3月1日宣布对从部分国家进口的钢铁和铝加征高额关税,这一行为明显是针对中国(2017年,中国是美国的第十大钢材进口国),但像加拿大(2017年,加拿大是美国的第一大钢材进口国)等其他国家也因此受到牵连。官方对此给出的法律解释是:施加关税是“维护国家安全”,考虑到很多传统的盟国例如欧盟和墨西哥也因此受到影响,这一理由略显牵强。在特朗普2016年大选宣传期间,他曾承诺以征收关税作为“阻止公司裁员的方法”。这确实是一种拉拢中心区域钢铁工人的有效政治手段,事实上此举也罕见地争取到了中西部进步党人士的支持,例如俄亥俄州议员谢罗德·布朗(Sherrod Brown)。但在随后的几个月中,美国人也见证了当贸易政治逐渐主导贸易政策时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
究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能暂时拯救多少钢铁和铝业工人的工作,这一点无从得知,但我们能够预测到其他可能出现的后果。剃须刀刀片、煎锅、冰箱、汽车的价格将会全面上涨,依赖于这些金属的美国主要行业——包括农业、航空业、能源和建筑业——都将会因为成本上升而受到重创,导致大量员工下岗,失业人员数量无法估量。与此同时,这些行业所出口的产品也在国际市场上失去竞争力!其中一个与美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典型产品——美国啤酒业——已经表示,关税政策将会使美国啤酒生产的成本每年提高大约3.5亿美元。小型酿酒厂已经在担心飞涨的成本是否会迫使自己关门,而像米勒康胜(MillerCoors)这样的业界巨头也开始向消费者发出警告,昔日习以为常的饮冰啤酒的习惯,在未来有可能要成为奢侈的喜好。更严峻的是,美国生产铝和钢铁的能力相对有限,即使征收关税的初衷是强迫美国企业“购买本国原材料”,但本国产量并不能满足自身的需求。在特朗普宣布此政策后,就曾有美国石油管道所有者和经营商联合发出警告:美国钢铁产量仅能满足大约3%的石油管道建设需求。对于很多公司来说,关税并不能促进本国行业的发展——只能让进口产品以及本国仿制他国的类似产品价格飞涨。
列举以上事例——或者换句话说,我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把贸易这件最为重要的全球问题之一说清楚、讲明白。如果人们都误以为贸易生涩难懂而放弃了主动了解的权利,实际上就是任由意识形态和暴利追逐者在这一问题上左右我们的看法。如果贸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掌握,它就不再是拯救人民脱离贫困的工具,无法让发展停滞的社区再次运转起来,不能激励创新,更不会巩固经济的发展。只要美国人民对贸易还存在误解,它就可以被人作为迷惑民众、分裂民众的工具,即使机会出现在眼前,我们也会视而不见。
幸运的是,贸易并非生涩难懂,搞清楚也不需要多高的学历。在本书里,我们将一起解开谜题,搞懂争议,并把所有零碎的信息点连接成线,让读者能够从更完整、更宏观的角度了解贸易,以及它是如何影响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在本书中,读者将会了解到《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是如何成为争议双方的民粹主义拳击袋;了解美国如何避开了10美元香蕉的陷阱。最终读者将在这本书中发现特朗普的那条闻名世界的“贸易战是个好东西,打赢它很容易”的推特到底是不是真的(剧透:并不是)。
最后,我们将利用6种生活常见物品及其背后的小故事来揭开贸易的神秘面纱:塔可沙拉、本田奥德赛汽车、香蕉、苹果手机、大学学位,以及家喻户晓的HBO热门影视剧《权力的游戏》。读者将通过这6个故事,了解贸易是如何影响自己的,以及我们如何利用贸易改善家人的生活,让美国和全世界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其实主要的工作在于让美国这个对贸易尚有误解的国家能够坦诚地面对贸易中的利弊权衡。在这之后,我们的农民、工人和企业家的机遇都会大大增加,还能够让全国各地的蓝领、白领和一些无领家庭都能过上更舒心的生活。请与我一起跨过生僻的缩写名词的海洋,越过“最惠国待遇”和“多哈回合”这类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行话,最终到达知识的彼岸。
一个更强大、更可持续的经济正在等待着我们,与之并肩的还有更明智的政治决策。当然,就像过去的探险者一样,只有在你愿意加入之后,我们才能一同起航。那现在就一起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