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二、完成环球旅行后的感悟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完成了三次环球旅行,累计410天。对我来说,三次环球旅行是非常艰难的事情,非常富有开拓性和挑战性,也是一件精彩绝伦的事情,可以说是一个壮举,不仅收获丰厚,而且令人回味,有许多感想和感悟。

(一)环球之后我之说

经历三次环球旅行,到访世界上59个国家和地区,亲身感受世界之美和各国文化之丰富多彩,亲身体验环球旅行的苦与乐,使我感慨万分,这样就有如下环球之后我之说:

1.人生就像一次遥远的旅行,旅途漫漫,时间有限,抓住每一次机会,有多远走多远,不枉此生。

2.旅行是一种放飞自我的生活方式,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行走异国他乡,收获的是知识、美好、欢乐与健康。

3.旅行的魅力在于观赏壮美风景,感受多彩人文,体验异域生活,品尝各国美食,愉悦自我身心。

4.独自一人的环球旅行,充满未知、艰辛、孤独、恐惧和冒险,但更多的是惊喜、快乐、美景、感动和精彩,一旦踏上环球征程你一定不会后悔。

5.环球旅行途中,最令人愉快的事情是遇到善良友好的人们和美丽的风景。

6.环球旅行是对参与者一次综合考验,能够独自完成的人,证明你足够聪明,足够坚韧,足够自信,足够强大。

7.当你背着背包行走在世界偏僻角落的时候,会有一种苦行僧的感觉,你能承受多少艰辛,就能享受多少精彩与快乐。

8.环球旅行对于普通人来说,无疑是一件有意义、快乐、富有成就感的事,是人生中无价的精神收藏。

9.当你决定来一次环球旅行并准备出发的时候,你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改革开放40年,辉煌历程我相随

我们这一代人(20世纪50至60年代出生的人)是充满艰辛和坎坷的一代,我们又是幸运的一代。从1978年开始,我亲身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亲身感受到中国飞速发展和历史性变迁,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真像是一场梦,一场值得回味的梦。

1976年,我高中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插队在南京附近的农村务农。

在务农的日子里,冬天冒着寒风,夏天头顶烈日,经常汗湿衣衫,雨天蹒跚于泥泞当中,每天起早带晚在农田里干着繁重的农活。辛勤劳作之余,还要自己动手应付一日三餐,所能吃到的食物单调而贫乏,有时缺少蔬菜,连带毛的冬瓜皮也拿来炒着吃。夏天直接到池塘里洗衣服、洗澡,并与鸭子一起戏水获得快乐。一年干下来,全部收入只有120元。插队务农虽然艰辛,却磨炼出我们吃苦耐劳勇于进取的精神。

插队的生活既艰苦又枯燥,但并不缺少遐想。我所在的生产队田头不远处是宁芜铁路(南京至芜湖),每天有几趟由蒸汽机车牵引的绿皮客车,从上海或南京开往安徽的芜湖或铜陵。每当我拿着锄头看到坐满乘客的绿皮火车从田边驶过时,我的内心总是痒痒的,总想着乘上火车去远方,到祖国各地去旅行,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

然而,我必须面对现实,我没有时间,没有钱,我需要安下心来干好这第一份工作,要不然怎么可能有一个良好的未来。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根本无法外出旅行。我迫切需要的是改变这种生活状况,尽快离开这里,到具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工作。

197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年,也就是在这一年我从农村考上了“南京航务工程专科学校”。那年秋天,当我开启学习生活的时候,也同时开启了见证中国改革开放40年伟大历程的时刻。

那时,我们班上每个同学都是标准的穷学生,许多人的口袋里掏不出10块钱。当时没有打工挣钱这回事,只有贫困生补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他的家庭人均收入达到50元,这在我们班算是少有的高收入。

作为一名学生,我有了放飞自我的机会,农村田头的遐想终于有机会可以尝试一番。入学后的第一个寒假,我就决定外出旅行,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因为没有钱,心胸也大不了,不可能跑得太远,只能到离南京不远的苏南地区游览一圈。

1979年2月,我身上带着20元钱,从南京乘火车前往无锡。在无锡火车站附近的工运桥古运河码头,我第一次乘坐游船,在古运河和太湖上来了个一日游。中午在船上享用一顿午餐,看着湖景,吃着可口的饭菜,有一点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感觉,既美好又超值。同船游览的有一位海军军官,我问他:“我们现在看到的太湖,像不像大海?”他说:“有点像。”当时我没见过大海,心里充满着对海洋的向往和期盼。

随后,我又到宜兴游览了张公洞和善卷洞,最后到镇江游览了焦山和金山寺。几天游览下来,近500公里的游程,一共花费了十几元钱,其中游览古运河和太湖的船票只要5.5元。现在看来真是太便宜了,那时物价非常低廉,钱很耐用,只是大家都没有什么钱。这一圈游览下来,对我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开启了我独自一人外出旅行的首次征程。

在第一个暑假到来之前,我就计划着到我国最大城市——上海游览一番。由于没有多少钱,为了解决住宿问题,我提前与上海的同学商量好,住在他家里。

1979年8月,我从南京出发,前往当时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上海。为了增长见识,我没有搭乘火车,而是特意选择搭乘长江客轮这种交通工具。从南京到上海的船票比火车票便宜,四等舱票价只有3.5元。我乘坐的是“东方红16号”江轮,四等舱里有六个上下铺,虽然人挺多,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床位。江轮顺流而下,行驶平稳,比乘坐火车要舒适许多。船上有餐厅,食物虽然比较简单,但非常便宜,边看江景边用晚餐,令人心情舒畅。一夜过后,江轮抵达南通附近,此时江面变得非常宽阔,展现了大河的气派,使我饱览了长江下游壮美的江景。船入吴淞口,就进入了黄浦江,在欣赏黄浦江两岸美丽风光之时,我第一次见识了许许多多的大型船舶。首次江上之旅,真是太值了。

在上海游览了几天之后,我又和上海的徐姓同学,一起乘船前往一江之隔的南通海门县周姓同学家游玩。当时路上需要一天时间,现在坐高铁只需一个多小时。在海门青龙港码头下船后,我第一次乘坐“出租车”,这种车被当地人称之为“二等车”,就是自行车后座带客,只不过在自行车后面加上一块木板,坐上去舒服一点。虽然简陋,但坐在上面的心情相当于现在坐在大奔上,新奇而快乐,这可是全景、零排放、低噪音、超便宜的行驶感受,令人印象深刻。

1980年9月,我继务农之后,从学校毕业再次入职,成为一名南京交通人,从事与交通工程相关的工作,从此亲身投入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洪流中。

对于工作与生活,我的想法很简单,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努力工作,游走四方。”我很羡慕被称为“中国游圣”的徐霞客,也想游历四方,当然这需要有钱,我只有努力工作才能有钱,只有做好工作才能安心出行。在40年的工作期间,我一直践行着这八个字的座右铭。

在40年的工作中,我勤于工作,不为名利,争做贡献。我所获得的各种奖励证书能够装满一个旅行包,虽然没有获得比较大的奖励,起码这是对我辛勤工作的肯定,我无愧于这个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

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我们一直处于低收入、无假期的状态。在既没有钱又没有时间的情况下,想外出旅行是不现实的。好在我因工作原因,每年有一些出差的机会。我利用每次出差的机会,顺便欣赏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各地风土人情。

1982年,我到山东青岛出差,第一次见到大海。也是这次,我在餐馆里见到了以往只是听说过的对虾。这种对虾挺大,每只6块钱,而我一个月的工资只能买5只。我当时一咬牙,买了一只品尝,总算尝到了对虾的美味。

1987年6月,我到西安出差,由于工作原因需要打电话向领导汇报。为此,我从郊区赶到位于西安市内的电报大楼,往返再加上等候时间,一共花了3个小时,只为打一个3分钟的长途电话,工作效率非常低下。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从英国进口了30多架先进的喷气式客机,这就是当时非常亮眼的三叉戟飞机,也是中国民航的主力机型。那个年代中国民用航空业很不发达,能够搭乘飞机的普通人少之又少。乘坐飞机是身份的象征,购买机票需要出具单位介绍信,乘机人必须是县团级及以上干部。预订机票必须到现场,而且购票不能使用现金,必须使用单位的转账支票。1975年,凡是乘坐中国民航国际航班的旅客,可免费获赠茅台酒一瓶,后来改为机上免费供应,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取消。

1988年3月,我到广州出差,有幸第一次坐上了在我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又经历坎坷的三叉戟飞机。第一次搭乘飞机的感觉真棒,从那时开始我就喜欢上了飞机。首次乘坐飞机不是我有多高的身份,而是那时已经不再限制普通人乘坐飞机了,但仍然需要烦人的单位介绍信。

随着改革开放和时代的发展,我的工资收入从最初的每月34元,逐渐增长到每月一百多元、几百元、几千元。自1995年5月开始,国家实行双休日制度,1999年每年有了黄金周,也就是从那时起,每年我都能享受正常的年休假,我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明显增多。有了钱,有了假期,我就能到遥远的地方去旅行。

从1980到2006年这26年时间里,我利用出差的机会,以及双休日、黄金周和年休假等假期,到祖国各地去旅行游览,我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

2006年,我有了因私护照,同年开启了独自一人出国旅行的征程。2006年,我第一次到访的国家是柬埔寨。为了办理签证,我从南京乘火车往返上海,既费事又费钱,还要花费时间。购买前往柬埔寨的机票,也挺不容易,我跑了好几家航空公司和机票代理商的售票处,才买到了纸质机票。2009年,我到访南非,同样要跑到南非驻上海领事馆办理签证,而且还要交纳5万元的押金。从南非回来以后,等上3个多月才收回押金。为了办理出国签证,我已经数不清往返上海到底有多少次。

随着中国的强盛,世界上许多国家向中国敞开大门,纷纷给予中国游客免签或落地签待遇,中国人申请发达国家旅游签证已经从非常困难,变成非常方便。截至2019年年底,全世界对中国公民免签或落地签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有73个,中国人走向世界变得越来越容易。

40年,弹指一挥间,又恍如隔世,我们的国家和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改革开放前国人温饱都成问题,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高端产品几乎全部依靠进口,到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

从改革开放前中国位于世界舞台边缘,到现在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

从1979年乘坐小船游太湖,到2018年乘坐世界上最大最豪华邮轮巡游加勒比海;

从1979年搭乘3.5元船票的长江客轮,到2017年乘坐3.8万元船票的南极游轮;

从1981年驾驶国产旧卡车,到2016年开着房车行驶在加拿大落基山和五大湖区;

从1982年第一次在青岛见到大海,到2017年12月在南极冰海中游泳;

从1988年首次乘坐飞机,到搭乘117次飞机环球旅行;

从1979年首次独自一人外出旅行,到2018年底完成三次环球旅行;

从1976年插队务农时站在田间的旅行遐想,到2019年到访120个国家和地区……

改革开放40年有太多的发展奇迹和美好经历值得我们回味,值得我们引以为豪。

(三)环球归来更爱中国

中国学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张维为教授曾经说过一句话:“中国人一出国就爱国。”我也有着同样感受。这是因为出国以后,才能深入了解外部世界,才能产生鲜明的对比,才能感受到中国的发展和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从一个被西方人称之为“东亚病夫”的国家,发展成令世界为之惊叹的国家,并取得举世公认的发展成就,仅仅用了短短的70年时间。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伟大的民族,中国人聪明、勤劳。中国强盛时不骄不躁,不对外扩张,衰弱时不卑不亢,受欺压时忍辱负重,这是传承了千年的文化思想。中国的崛起并不是靠投机取巧,并不是对外扩张掠夺,靠的是全体中国人的不懈努力。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靠别人恩赐施舍,而是我们中国人依靠勤劳、智慧、巨大的付出干出来的,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

中国人可以让许多不可能变为现实,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人类第一次抵达月球背面,打破了美国半个世纪太空霸权的局面;建造了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世界上最长的桥、最高的桥、最难的桥都是由中国人建造;中国首次发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中国建造了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看得最远的国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高速铁路网和运行速度最快的高铁列车,2020年末中国高铁里程达3.8万公里;世界上最大最现代化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被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世界第一,达到14万公里以上,占世界的一半以上;中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部署完成;中国嫦娥五号探月,实现月球上“挖土”并带回地球,体现出中国太空探索领域取得世界尖端科技成果;2020年世界500强公司中,中国占124席,首次超越美国;中国是世界上首个全民移动支付的国家;中国如今是生态、社会政策与科学和几乎所有公共产品的世界领袖;中国数亿人摆脱了贫困,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中国的一切都在变,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史无前例。保护环境,植树造林,扫除雾霾,城市变得干净、绿色、生态。还有一流的公共交通,宏伟的博物馆、音乐厅,出色的大学和医院,不断改善国民生活水平,城市生活质量稳步提高。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中国人的生活格外方便,外国人来到中国普遍喜欢中国共享单车、网上购物、移动支付、网上点餐,可以非常方便地品尝到各种美食,在中国生活就是方便。

我环球旅行三圈,到访世界上数十个国家,从旅行者的感受来说,在旅行、住宿、饮食、购物等方面中国最方便,特别在交通运输方面,不管是搭乘飞机、火车、汽车,还是城市地铁或乘坐公共交通,只有中国称得上非常便捷,可以为旅客提供各种服务。中国的交通运输能够承受数以亿计的春运旅客高峰,可以在短短的4个小时内,将近千名旅客通过高铁运往1000公里外的城市,乘坐长途汽车可以把乘客送到中国每一个偏远的角落。

在中国习惯了用手机移动支付的人,出国以后一定会感到不方便,国外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还在使用信用卡或者现金支付,好像隔了一个时代。

当然,中国还存在许多不足,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发展还不平衡,还有不少矛盾需要解决,但任何不带偏见的中国人,都能感受到中国的发展成就,一定会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期望中国更美好。

(四)对于游客来说中国最安全

三次环球归来以后,我深切感受到中国是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中国社会长期保持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对于国外游客来说中国最安全。这不是中国人自己说的,而是许多到访过中国的外国人共同的感受。特别是一些来自国外的女士,对于夜晚独自在街上行走的安全感让她们感到满意。

我在环球旅行中,经常把安全问题挂在心上,在墨西哥遭遇抢劫以后,时刻提醒自己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在北美洲和南美洲旅行时,经常是小心谨慎,做好防范工作,生怕遭遇抢劫或偷窃。当又想玩又想着防范的时候,内心难以放松,这种感受非常不爽。

中国崇尚和平,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外不称霸、不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以国内安定团结,国际上尊重他国,提倡和平共处,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把中国的大城市和纽约相比在4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事,但今天完全可以好好比较一下,美国《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写过一篇比较的文章。2008年夏天,弗里德曼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之后途经上海返回纽约,他有感而发,写了篇很有影响的评论,题为《中美这七年》,刊登在当年9月10日的《纽约时报》上。他写道:当我坐在鸟巢的座位上,欣赏闭幕式上数千名中国舞蹈演员、鼓手、歌手以及踩着高跷的杂技演员魔幻般的精彩演出时,我不由得回想起过去这七年中美两国的不同经历:

中国一直在忙于奥运会的准备工作,我们忙着对付“基地”组织;他们一直在建设更好的体育馆、地铁、机场、道路以及公园,而我们一直在建造更好的金属探测器、悍马军车和无人驾驶侦察机……差异已经开始显现。

你可以比较一下纽约肮脏陈旧的拉瓜地亚机场和上海造型优美的国际机场。当你驱车前往曼哈顿时,你会发现一路上的基础设施有多么破败不堪。

再体验一下上海时速高达220英里的磁悬浮列车,它应用的是电磁推进技术,而不是普通的钢轮和轨道,眨眼工夫,你已经抵达上海市区。然后扪心自问:究竟是谁生活在第三世界国家?

第二次环球旅行时,我在美国阿拉斯加位于北极圈内的科策布小城一个简陋的机场,体验了阿拉斯加冰天雪地的安检:室外气温零下17度,简陋的机场正在装修,内外温度差不了多少。安检时需要脱鞋并解下裤带,提着裤子踩在冰冷的地面上。而同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新西兰,却表现出文明与理性,以和平方式与世界各国相处。我在新西兰南岛的基督城机场搭乘国内航班时,惊奇地发现这里不用安检就可轻松登机。 i6aFqMp9FMEERfbVAbLiLFEyjg6CmjK2UAAJHj/WAQuD15CC5KajphJBwYk+iNA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