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群体密集涌现,快速冲击军事领域的各个方面,掀起新一轮军事革命浪潮。这场新军事革命浪潮影响之广泛、发展之迅速、触动之深刻,皆前所未有,短时间内渗透军事领域各个层面,全面覆盖世界主要国家。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迅猛发展,新军事革命呈现再次加速的趋势,美俄等国不断采取新的改革举措,推动新的军队改革浪潮,代表性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在物理空间范围上,太空是空中的自然延伸,二者没有明显的物理界线,是浑然一体的战场空间。从战争形态演变规律看,空中、太空与各类空间武器装备、空间作战平台,必将融为一体,即空中、太空、导弹、飞机、系统的一体化体系化。这是规律,也是时代发展趋势。在空天一体融合发展过程中,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体现为不同的建设特征和运用特征。
第一阶段,空天力量发展的萌芽期。这一时期,空中力量发展相对成熟,具有扎实的技术支撑和实践经验,是航空和航天空间的主体力量。太空力量处于孕育发展期,还没有形成规模体系,仅作为战略辅助力量。此时适当的做法是,以空中力量为主,牵动太空力量发展。可供选取的管理体制有三种:一是在空军建设中纳入太空力量,将太空力量作为空军建设的一个增长点,如美军在20世纪70至90年代采取的方式。二是以空军为主兼顾太空力量发展,将太空力量作为一个战略性兵种单独发展,如俄军曾经采取的“空军+航天兵”的方式。三是空军与太空力量分别发展,或者将太空力量建设放在其他力量体系中建设,类似于我国2015年前采取的方式。
第二阶段,空天力量发展的过渡期。这一时期,空中力量发展比较成熟,太空力量逐渐形成一定规模、体系要素日趋完备、具备一定的战略能力,空中力量与太空力量都是战争进程中的重要力量。此时合适的做法是,空中力量与太空力量并行发展,互相牵引,相互促进。可供选取的管理体制有三种:一是类似于美军2018年前的做法,名称上统称为空军,实际管理的力量包括航空与航天两大类力量,在编制上既有航空大队,也有航天大队。二是基本沿用空军加上太空兵种的体制,如俄军在过渡期采用的“空军+空天防御兵”体制。三是采用空军和天军两个军种并立的管理体制。
第三阶段,空天力量发展的成熟期。这一时期,空中力量与太空力量发展都相对成熟。太空力量的战略能力、战略作用更加突出,对战争进程影响更大,成为空中力量与太空力量中的主角。此时合适的做法是,以太空力量为主,选择吸收空中力量的单元、要素,带动空中力量发展。可供选择的管理体制有两种:一是空中力量与太空力量并行管理,分别组建空军和天军。例如,2018年6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国防部启动组建“太空军”的计划。二是以太空力量为主,吸收整合空中力量,组建空天军,构建统一的空间力量体系。例如,2015年8月1日,俄罗斯将空军和空天防御兵合并,组建空天军,主要由太空部队、防空反导部队与空中力量组成。
从空天力量演变过程可以看出,以空军为主、整合太空力量的做法不符合时代要求。太空成为军事竞争的制高点,未来中长期的发展趋势是以天为主、整合空军、组建空天力量体系。空天一体,将是太空力量主导的空天一体,而非空中力量主导的空天一体。在向未来过渡期间,可以将太空力量作为一个战略兵种加快发展,待战略能力相对成熟时作为一个军种,或者能力成熟时吸收整合空中作战单元、要素,组建强大的空天一体力量体系。
现代作战,追求以快制慢、发现即摧毁。发现能力,即态势感知能力成为战场制胜的前提。以态势感知、侦察预警、指挥控制、信息保障、网络攻防为要素构建的综合信息支撑体系,成为作战能力生成和能量释放的体系依托。世界军事强国都把强化态势感知、构建综合信息支撑体系作为建设重点,支撑战略打击能力和战略威慑能力的效能发挥。
一是以信息“网伞”建设为抓手,打造全维一体态势感知体系。现代战争要求战场信息感知系统必须具备全手段、全空间、全地域、全时域、全频域、全天候等“六全”覆盖能力,以实现对战场空间无缝隙、无误差、无延时的“三无”感知能力,为战场指战员提供客观性、准确性、实时性、完整性、可用性、预见性在内的高质量信息产品。为实现这一目标,各国纷纷以一体化信息“网伞”建设为抓手,加大态势感知系统的整合融合力度,打造高质高效、全维一体的态势感知体系。美军大力推动联合信息环境建设,以实现态势感知网、共用传输网、指控网、火力网的有机融合,信息环境高效集成,为战略、作战单元提供高质量的情报信息和决策支持。俄军也以“统一信息空间”为基础,构建新型战场态势感知体系,重点抓顶层设计、标准体系建设、数据资源融合工作,战场态势感知能力显著增强。2017年5月,俄国防部长绍伊古表示,俄军已初步建成“统一信息空间”。
二是以抢占新型作战空间为契机,拓展态势感知的范围与精度。随着战场从传统空间向极高、极深、极远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拓展,深海、极地、外层空间、网络空间、电磁空间乃至认知空间都成为重要战场,新型空间竞争日趋激烈,对新型空间的战场感知能力成为必不可少的战斗力增长点。当前,美军感知网可实现对新型作战空间的持久广域监视与局部精确识别。在深空态势感知方面,美军着力构建天地一体的实时空间态势感知体系,依托“天基空间监视系统”卫星、“太空篱笆”、深空望远镜等装备实现对空间实时感知。“太空篱笆”建成,可探测和跟踪20万个直径大于2厘米的空间目标。俄罗斯已具备近地轨道10厘米以上空间目标感知能力。英法等欧洲国家也拥有各自的空间目标监视系统。在深海方面,美军着力打造“深海监视网”,探测和锁定潜艇等水下平台。
三是以提高导弹预警探测能力为抓手,提升态势感知的威慑能力。预警探测系统,特别是导弹预警探测系统是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感知手段。随着导弹突防能力提升,美俄等国纷纷加快导弹预警体系建设。2018年3月,美国导弹防御局局长表示,美国有能力拦截来自弹道导弹的威胁。俄罗斯成功发射新一代“统一航天系统”导弹预警卫星,天基预警能力提升,不仅能够探测全球范围内的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导弹发射,还可探测到战术导弹发射。预计到2020年,俄罗斯基本可实现地基预警雷达全部换装“沃罗涅日”、形成环绕边界的闭合探测网。日本也已建立包括卫星、预警飞机、侦察机、雷达、监听站多种手段在内的侦察预警网络,具备对超高空、空中、海面和海下目标的不间断侦察监视能力。由此,多个大国加强态势感知能力,加快组建融侦察预警、通信联络、战场感知、指挥控制为一体的比较成熟的综合信息支撑体系。
从有战争开始,进攻与防御既是基本作战形式,也是基本作战能力标准,二者都要求具备强大的战略打击能力与战略威慑能力。美俄等国在信息支撑体系建设取得进展的基础上,纷纷将战略打击能力与战略威慑能力建设作为提升整体作战能力的重中之重。例如,2017年10月9日,美国时任国防部长马蒂斯指出,美军发展注重三大目标,首要的是必须确保武装部队的杀伤力,“确保我们的军队成为全世界最具杀伤力的联合部队。”对杀伤力的追求,核心就是要求具备远远超越对手的战略打击能力。
一是强化核武器战略打击与威慑效能。核武器仍是主要战略威慑力量,是大国战略平衡的砝码,是战略打击与战略威慑能力的基本依托。近几年,俄罗斯核打击能力持续提升,强化部署。俄战略导弹部队司令谢尔盖·卡拉卡耶夫宣称,已经部署400枚携带不同当量级别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未来几年还将增加部署。2017年12月,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确认,俄罗斯的核力量依然是美国面临的最严峻威胁。美国专家认为,俄罗斯拥有可携带巨大当量核武器的水下无人核潜航器。2018年3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国情咨文中指出,已成功试射无敌的新型核导弹。针对这一状况,美国总统特朗普声称,美国的核武库必须现代化,确保永远是世界第一。
二是加快高超音速武器进入作战体系。高超音速武器是颠覆传统作战样式的武器之一,是一种典型的压缩战场时空、打破力量平衡的战略性武器,一旦进入作战体系将带来革命性变化,尤其会对核武器的战略打击和威慑效能带来极大挑战。为赢得军事优势,美俄等国加快试验高超音速武器,推动实战部署。俄军已经装备超过5倍音速的“匕首”,正在试验超过20倍音速的“先锋”高超音速武器。美国《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要求,“在美国国防部提出申请经费的基础上,增加1.5亿美元支持发展高超音速武器,”“并向导弹防御局增加1.4亿美元,用于提升对高超音速武器的防御能力。”印度也在加速发展高超音速武器。日本首款高超音速武器空对舰导弹已经研发完成,主要装备承担岛礁护卫任务的航空自卫队。高超音速武器实战化部署,正在带来战略能力的重新洗牌。
三是整合战略打击力量。2015年,美军升级战略威慑与打击力量,将全球打击司令部的级别由中将级提升为上将级,将核打击力量与所有重型轰炸机整合到全球打击司令部。这次调整,着眼战略打击力量集中使用,着力提升战略打击和威慑效能,是从应对恐怖分子与中小国家挑战向应对大国战争威胁转变的战略举措之一。时任空军参谋长指出:“将所有常规和战略轰炸机整合到同一个司令部,会提升空军遂行全球打击和战略威慑任务的效率。”目前,经过两年多磨合锻炼,美军全球打击能力有了新的提升。朝鲜半岛形势紧张之际,美军全球打击司令部司令罗宾·兰德曾经宣称,“已经做好今晚就可投入战斗的准备”。俄军出兵叙利亚以来,不断展示战略打击力量。
四是加强新概念武器研发运用。美国第三次抵消战略的核心理念是以颠覆性、新概念、新原理军事科技突破为抓手,推动战略打击手段的丰富与作战样式的革新,形成新的超出对手较大距离的优势。例如,2017年,美国陆军接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交付的60千瓦级激光武器;美国海军在波斯湾成功进行激光武器试验。美军计划,在2020年前部署多种激光武器和电磁炮武器系统。此外,还有诸多的无人化演练、智能化试验。俄军大力推进新概念武器研发,开拓颠覆性技术的军事效能。2017年10月,普京在会见世界青年大学生联欢节参与者时指出,“基因工程将在药物学领域带来颠覆性的机会,改变人类密码,这比核弹还要可怕”。2018年10月,俄罗斯国防部称,美国正在打着和平的幌子加紧研制其生化军事武器,美国的生物实验室是中俄的重大威胁。
在信息时代,基本作战样式是信息体系支撑下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其中的联合,既包括作战要素整合,也包括作战力量统筹。世界各国在加强作战要素整合、军种力量融合的同时,也更加关注作战力量统筹问题,尤其注重战略性作战力量与战区基本作战力量的统筹运用。战略性作战力量,是指国家统率部掌控的对战争进程具有极为重大影响作用的作战力量。战区基本作战力量,是指战区可以直接指挥的作战力量。早在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加列耶夫大将就指出,“武装力量将不是按照军种,而是按照由武装力量各个组成部分所担负的战略和战役—战术任务来建设”,即战略核力量、战略打击力量、战略防御力量和一般任务部队。前者统称战略性作战力量,后者归于基本作战力量范畴。近年来,美俄着重从三个方面加强战略性作战力量与战区作战力量建设运用。
其一,夯实战区直接指挥的基本作战力量,加大各军种力量的融合程度。美军依据使命任务和军队能力,将全球范围划分为六大战区。近年依靠信息支撑体系,进一步压实战区作战能力,深化不同作战力量之间的联合感知、联合行动、自主协同能力,强化网络体系为中心的实时自主协同作战。从战略层面联合深入到战术层面联合,深入到最底层作战单元之间的联合,深入到全域范围内主要武器装备之间以及人与作战平台之间的联合感应、联合行动。俄军在叙利亚作战中,充分检验军兵种力量融合的效果。将各参战的作战单元连接成大型作战网络,指挥周期缩短,联合作战效能明显提高。陆、海、空天军组建联合火力打击平台,累计打击上万个目标,体现了精准的联合行动能力。
其二,加强最高层直接掌握的战略性作战力量,加大战略力量整合力度。美军多个职能司令部得到强化,战略性作战力量进一步整合发展。21世纪初,美军曾在航天司令部和战略司令部基础上组建了新的战略司令部,主要任务为网络战、导弹防御、空间打击、情报侦察和监视以及应对大规模杀伤武器。近年来美军进一步整合战略力量,增强战略司令部全球侦察、监视、指挥和战略打击职能。2015年,美军开启第三次抵消战略,大力加强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筹划设计职能,加强对各类颠覆性战略性作战力量研发、建设、运用的整合力度。2017年8月18日,特朗普宣布升级美军网络司令部,增强美军实施网络战的能力,提升整体国防能力。2018年3月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国情咨文指出,俄多项战略武器取得突破,战略性作战力量得到加强。
其三,依据作战需要,加强战区作战力量与战略性作战力量的衔接和统筹运用。2017年12月,兰德公司研究报告认为,俄罗斯进行未来战争可能统筹采取以下样式,威慑使用或实际使用战略核武器以获取战略优势,使用远程常规精确打击武器打击关键的作战和战略目标,通过动能武器、网络战、机动部队打击对手的指挥控制力量和投射力量等。随着技术突破和时代变化,会有更多的新型作战力量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从战略性作战力量向战区直接掌握的作战力量转化,也会有更多的新质作战力量成为战略性作战力量。这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需要注重统筹,坚持高端发展,以新质作战力量牵引作战体系升级。
此外,美俄等国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当前战争是信息化战争,未来战争是什么形态,各国都在探索。许多方向性的特征已露端倪,如太空化、无人化、生物化、智能化等,基本趋势是智能化。美军提出跨域作战、自主协同、分布式杀伤、人工智能、智能反应等概念,俄军高度关注无人机群作战、无人作战、机器人作战、生物智能技术突破等。支撑这些作战概念的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应用。同时,机器学习、跨界融合、量子科技、生物交叉技术、脑科学、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概念武器等技术手段快速创新,与人工智能结合,正在军事领域带来革命性突破,推动军事智能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