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21世纪第二个10年走过了一大半。在这几年中,延续多年的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危机与大国战略博弈,都出现了重大变化,西太、中东、东北亚、印度洋等地区的军事态势都呈现新的趋势。可以说,这是大国军事竞争日趋激烈的阶段,也是地区危机冲突频繁发生的阶段,更是未来战略格局崭露端倪的阶段。
古语讲,战胜不复,人类也不会踏过两条同样的河流。冷战结束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国际形势无法重现当年美苏冷战的场面。但历史也有相似之处,美俄之间、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还是让世人多少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美国学者费尔德曼将其称作“凉战”,本义是指未来中美战略竞争。实际上,凉战已经提前展开,参与方是美俄中在内的多个大国,而不仅是中美两国。
自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和乌克兰内战爆发以来,美国及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与俄罗斯围绕乌克兰问题的斗争短期内难以平息。近年,美俄围绕乌克兰问题,不断采取加大训练、强化军备、频繁军事演习等手段隔空过招,虽然夹杂沟通谈判,但火药味随时可见。尤其是在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坚持多年难以支撑的关键时刻,俄罗斯果断出手空袭“伊斯兰国”,美俄在大中东地区的军事较量随之激化。正在美俄围绕乌克兰问题僵持不下之际,俄罗斯将战略触角伸向了中东地区,将战略棋局摆到了更加广阔的国际空间。2015年9月30日,俄罗斯空军开始对叙利亚境内的极端组织实施空中打击。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俄罗斯对反政府武装进行持续打击,协助巴沙尔收复大片失地。在俄罗斯如此强力的干预下,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影响大有消解之势,一些中东国家转而把目光朝向俄罗斯。
以叙利亚危机为切入点,美俄之间的军事竞争已经延伸到大中东地区,美攻俄守的局面开始反转。美国前国防部长卡特在演讲中称,“从南亚地区的堪察加半岛,到高加索和周边波罗的海国家,俄罗斯继续将自己包裹在隔离罩中”,将采取一切措施抵制俄罗斯帝国的复活。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1946年丘吉尔发表的铁幕演说,“一幅横贯亚欧大陆的铁幕已经拉开”。凉战的色彩逐渐显现,美俄之间围绕地区事务的较量已经展开,政治遏制、经济制裁、军事竞争持续存在。当然,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美俄之间的战略竞争难以演变成直接的军事冲突,而美俄也深谙大国博弈之道,不会将相互之间的橡皮条拉得过紧,虽有矛盾冲突,也有合作空间。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美俄博弈会出现一个时期的试探调整,长远走势仍会曲折。与此同时,美国明确把中国作为重点遏制对象,通过贸易战、经济战、外交战、政治战及危险的军事行动,全面加大打压力度,中美大局中的竞争成分增加,中美博弈趋于凉战。
近年来,随着中国实力快速发展,世界主要国家对中国周边尤其是西太地区的关注不断上升。2017年后,尽管受到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危机、极端恐怖事件等诸多国际热点问题的吸引,世界主要国家并没有放松西太地区的战略关注和投棋布子。西太地区正在成为国际政治关注的战略重心、世界经济发展的驱动重心和军事力量部署的指向重心。
美国虽然受到掣肘,但仍在努力实施遏制战略,持续推进战略重心东移。奥巴马任美国总统时,制定“亚太再平衡”战略,以巩固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经过多年努力,这一战略取得部分成效。正当美国按计划强化西太战略布局的时候,俄罗斯在乌克兰果断出手、在叙利亚强力出击,东欧地区形势、中东地区形势、大国竞争局势幡然剧变,打乱了美国战略调整的节奏,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步伐。2017年,特朗普任美国总统后,制定“印太战略”,大幅增加国防开支,用于强化西太地区的军事部署。特朗普在推特上明确表示,这些钱主要用于购买武器、加强南海等地区的军事部署。而原有政策也并未放松,如强化军事部署,把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更多的军事力量部署到西太地区;加强军事演习,频繁与日、澳、韩等国实施联合军事演习;巩固军事关系,深化与日、澳、韩、印、越等国军事合作;升级作战构想,将“空海一体战”拓展为“全球公域介入与机动联合”等。此外,为遏制我国海上发展,继续以南海“航行自由”为借口强行派遣舰机进入我国岛礁12海里范围。随着形势演变,美国及其伙伴还将在南海掀起更大波涛。可见,尽管面临其他地区的重大挑战,美国仍将西太地区视为决定世界未来的战略舞台。
日本打着支持美国战略调整的旗号,以应对威胁为借口加快西太战略布局,实施战略南下。近代史上,日本一直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国家,其战略拓展方向历来有“北上”、“南下”、“东进”三种选择。当前看,北面是企图强力回归大国地位的俄罗斯,北上风险比较大;东面是二战时期对日扔过两个原子弹的美国,东进实力差距巨大;西南是稳步发展的中国与动荡整合的东南亚各国。近年来,瞄准西南方向的南下,成为日本的现实选项,日本不遗余力地一以贯之。一是进一步强化西南军事部署,在西南诸岛构建军事基地,频繁举行军事演习。例如,仅海上自卫队就有“出云号”准航母与多艘“苍龙”级潜艇下水服役。二是跟随美国拓展在西太地区的战略影响,增强在西太地区的侦察监视和军事行动能力。日本参议院强行表决通过安保法案,使其可以走到前台大张旗鼓地与美军并肩作战。民调显示,超过52%的日本民众支持派遣自卫队赴南海行动。三是日本大力加强与澳、印、越、菲等国的军事合作,进行联合军演、售武和军援,企图继承美国的部分战略遗产,强化西太战略布局。
为了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大势,欧盟、印度、俄罗斯也在努力增强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影响。当前,世界范围内两大地区的力量发展较快、分量较重,一个是亚欧大陆,一个是太平洋。它们分别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板块与海洋板块,它们代表着世界前进的方向。西太地区处于两大板块的中心位置,拥有陆海兼备的地缘优势,是主要力量交汇的战略枢纽,是天然大有作为的地缘中心。为了在世界棋局中赢得优势,印度、俄罗斯、英、法、德等国纷纷加大西太地区的存在和影响。其一,印度战略东向。印度以印度洋为依托,不断向东南亚与南海周边延伸发展,并与美国、日本、越南、菲律宾、澳大利亚加强合作,积极拓展在西太地区的战略影响。例如,继2014年与日本建立特殊战略伙伴关系以来,2015年印日两国在地区安全协调、联合军事演习、国防技术合作等领域上迈出新的步伐,2016年印美签订后勤合作协议、加强军事合作。其二,俄罗斯战略东顾。俄罗斯的战略重心在西边,主要忙于东欧、中东、中亚事务,忙于美俄战略博弈。但在此过程中,俄罗斯并没有忽视西太,而是高度关注西太事务,加强西太地区的经营布局。例如,俄罗斯在远东设立超前发展区,提升与东盟国家关系、与越南等国军事合作、缓和与日本关系等。俄高层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南千岛群岛军事部署,将其打造为重要支点。其三,欧盟战略东联。英法德等国不断加强与中国、日本、澳大利亚、东南亚等西太国家的政治、经济联系,既调整经济发展形势,也以此深化战略协作。由此,美国战略东移、日本战略南下、印度战略东向、俄罗斯战略东顾、欧盟战略东联,世界主要力量纵横捭阖,西太地区已成为大国角力的战略棋盘。
当前的世界格局与冷战结束初期相比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与伊拉克战争爆发时的力量分布也不可同日而语。国际战略形势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有的变化已经浮出水面,有的变化正在酝酿,并且调整变革有加速的趋势。不仅俄日等世界性国家萌生了新的意图,一些地区国家也从中看到行动空间,军事日渐活跃。
首先,地区国家的战略选择更加复杂。在原有格局中,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除几个大国与个别国家以外,诸多地区国家即使对国际秩序不太满意,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不敢背离美国的战略路线。即使比较有特色的伊朗,在过去几年也从对美十分强硬转向了沟通谈判。这种状况近几年发生变化,至2014年征兆逐渐明晰,在2015年、2016年变得较为明朗。转变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地区国家的战略选择更加复杂,需要更慎重地权衡大国因素。从而,部分地区国家拥有更大的自由空间,部分地区国家面临更大的战略风险。例如,伊朗前几年不仅与美、俄、英、法、中、欧盟达成了核协议,也巩固了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但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撕毁了伊核协议,伊朗风险加大。土耳其由于对美俄战略意图、地区战略形势与国内政治态势权衡艰难,也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此种种,都是世界格局调整转换过程中新一轮地区分化组合的突出体现。
其次,部分地区国家逐渐敢于动武。冷战结束后一个时期内,美国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拥有强大的国家实力和超强的军事实力。没有美国允许,任何大国都不敢轻易对外使用武力,广大地区国家更不敢轻言动武。2008年后情况出现变化,2015年后变化更加明显。不仅俄罗斯出兵克里米亚、出兵叙利亚,法国出兵非洲,日本突破防卫限制,部分地区国家也将军事手段作为一种选项。例如,土耳其曾越境叙利亚实施军事行动;沙特阿拉伯也曾对也门胡塞武装组织实施打击;越南在边境地区与柬埔寨发生短暂冲突;以色列对叙利亚境内目标进行炮击空袭,伊朗也有或明或暗的军事行动。2018年,以色列多次空袭叙利亚。这类情况表明,部分地区国家逐渐敢于采取军事行动。但总的看,它们的行动效果并不太理想。究其原因,相对世界大国而言,地区国家的战略实力偏弱,无法左右形势走向。即使大国攻守转换中出现战略空隙,也会很快就被填补。而且大国博弈风险较大,合作竞争、攻守转换、利益置换等手段,皆非地区国家所能驾驭。另外,目前世界格局处在变动时期,各方都很敏感,地区国家采取军事行动极易受到关注。尽管如此,这也体现出地区国家更加活跃的趋势,表明地区国家塑造地区事务的期望。
由于人类发展水平所限,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难以驾驭并且正在开发的新型安全领域,这恰是各国战略竞争的牵引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讲,谁能获得新型安全领域的军事优势,谁就将拥有大国博弈的战略主动权。近年来,各国围绕太空、网络、深海等安全领域的军事竞争明显加剧。
大国太空军事能力持续增强。飞得更远、飞得更高、飞得更快是人类发展的不懈追求,从更广泛的行动空间去打击对手、削弱对手是每一支军队的努力方向。1957年8月21日,苏联将世界第一个多级远程洲际弹道导弹向太平洋发射成功,标志着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利用正式展开。从此太空军事化进程一发而不可收,成为国际战略竞争的制高点。至2018年,美俄等国的太空军事能力持续提升,太空军事化进程加快。一是空间态势感能力增强。二是太空攻防能力更加成熟。美国导弹防御局推出雄心勃勃的“多目标杀伤器”,俄罗斯成功试射新型反卫星导弹。三是全球快速打击能力发展加速。美国加快研制高超音速导弹,按计划,美国全球即时打击系统即将成型。四是外空试验加速推进。美国加快“上帝之杖”、“航天母舰”、X系列飞机、天基动能武器、天基激光武器等武器系统的研制试验,计划试飞“航天母舰”。日本也正式公布太空开发十年计划,加大太空军事步伐。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明确要求,“希望采取能攻善守的太空战略。”
网络空间军事竞争更加激烈。网络空间虽是无形空间,却能够贯穿、渗透、融合并制约陆地、海洋、空中、太空等有形空间的能力生成和发挥。在军事上,网络空间是物理空间的黏合器、作战系统的增效器、人与武器装备的连接器,影响到作战能力生成与发挥的各要素各阶段。基于网络空间如此重要的作用,军事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美国发布新版网络安全战略,明确将网络作战纳入战法,并组建网络司令部总部。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马里兰州美军基地开会时讲道:“如果要打网络战,我保证,只要我们想赢,就一定能赢。”俄军的网络作战能力也大幅提升,并在主要作战平台加装了网络作战系统。
深海、极地的军事竞争日趋加剧。2015年4月份,美国要求加拿大在该国北极地区安装升级的导弹传感器系统,以应对多种类型的导弹威胁。2015年8月份,俄罗斯向联合国递交扩大北极大陆架申请,要求将120万平方公里的大陆架划入俄罗斯。2017年1月,俄罗斯国防部称,将在北极建立100余处军事基础设施。2017年,美国时任国防部长马蒂斯表示,俄罗斯在北冰洋的活动具有攻击性。2018年6月,马蒂斯再次表示,美国应当把在北极的博弈带上新高度。在深海等水下作战方面,美军仍然拥有明显优势,在完善水声探测的基础上,加速发展尾流、排放物、光等多元探测手段,加大水下作战平台部署和演练,探索水下“非对称”作战方法。此外,各国在生物、智能领域的军事研发也在加速。
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群体密集涌现,不断冲击军事领域的各个方面,掀起了新一轮军事改革浪潮。在短时间内,全面渗透到军事领域的各个层面,全面覆盖了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各主要国家。近年来,世界军事改革浪潮呈现出再次加速的趋势。
美国进一步优化军事力量体系。美国一直是军事改革的领头羊,20世纪70年代,着手建立“侦察-打击系统”;20世纪80年代,从国家战略层面制定军事技术加快发展计划;1986年,颁布《戈德华特-尼科尔斯法案》,在领导管理体制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上取得重大进展;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强化空间优势、信息优势、打击优势;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几年中,在佩里、沙利卡什维利、沙利文、欧文斯、马歇尔、拉姆斯菲尔德等的大力推动下,实施了美军的整体转型;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进行了实战检验。其后几年,美军断断续续有一些重要举措展开。2015年,美国感到大国军事竞争加剧,制定第三次抵消战略,对体制编制做出新的调整。例如,美国升级战略威慑与打击力量,将全球打击司令部的级别由中将级提升为上将级,将核打击力量与所有重型轰炸机整合到全球打击司令部。这一调整,是从着眼处置中小国家挑战向应对大国战争威胁转变的一项重要举措。2017年1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发“重建美国武装部队”的指令,启动美军新一轮体制改革。2018年6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国防部启动组建“太空军”计划。
俄罗斯军事改革成效不断展现。苏联解体后,继承苏联衣钵的俄罗斯进行过多轮军事改革,但效果都不明显。2008年俄格冲突后,俄罗斯军事改革开始加速,取得突破性进展。2010年,俄罗斯在5个月之内就将6个军区重组为4个战区,理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2012年,俄罗斯批准建立类似于美军“高级研究计划局”的未来研究机构。2013年,要求将联合训练从战略层面向战略层面深入到营一级。2015年8月1日,俄罗斯整合空中力量与太空力量组建空天军,主要应对太空威胁,其以太空为主、整合空天、战略攻防的思路逐渐清晰。空天军组建后,从2015年9月30日至今,对叙利亚境内的极端组织实施了多次空袭,无疑有一定的实战检验意义。由于叙利亚问题背后复杂的战略形势,俄罗斯军事行动体现出“盯着强敌、打击弱敌、管控战局、营造态势”的战略艺术。2018年8月,俄国防部宣称,在叙利亚战事中,检验了231种武器,6.3万军人获得战斗经验,包括25738名军官和434名将军。
中国军队改革全面深入展开。彰显了党的领袖、军队统帅洞察大势和变革图强的历史担当,是有效应对当今世界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大举措。一是精简规模,裁减军队员额30万。二是优化结构,推进领导管理部队和高效指挥部队有机统一,加强战区职能,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格局。三是重塑体系,着眼抢占未来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努力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军队强则国家强,每一次军队改革都将是一次凤凰涅槃、浴火重生。20世纪70年代以来,每一个大国的军队改革都带来了世界性的震撼。第一个大国,美国实施军队改革,迎来了冷战的胜利和霸权的巅峰;第二个大国,俄罗斯的军队改革,给予了其强势回归的勇气;又一个大国,中国的军队改革,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必将引领世界走向未来。
总之,大国军事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力量围绕权力利益再分配的斗争明显加剧,武装力量运用更加频繁,冷战后国际军事秩序开始瓦解,国际军事新秩序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