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至今二十余年,大国力量对比、全球治理体系、国际战略形势,以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其中尤以武力运用的状况,最能体现战略实力的消长,最能反映战略形势的本质,最能代表战略格局的走向。遍览冷战后数十次武力运用的实践,纵观美俄等国武力运用的脉络,可以看出,大国武力运用呈现出以下几点特征和趋势。
其一,从一个大国对外使用武力发展到多个大国对外使用武力,还有一些国家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冷战结束后,在相当长时期内,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既拥有强大的国家实力,也拥有超强的军事实力。中国、俄罗斯、日本等其他国家,都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在这一背景下,只有一个大国—美国,敢于对外使用武力。美国声称,“我们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在远离国土的地方实施大规模高效联合军事行动的国家。”当时,没有美国允许,其他国家都不敢轻言对外使用武力。它们或者是听从美国的号令跟随美国行动,或者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国内安全稳定。当时,俄罗斯面临车臣分裂势力,俄军注意力集中在维护领土完整上,中国也在关注国际局势的动荡和防止“台独”。作为美国盟友的英法德日等国,明显缺少军事行动自由,通常是跟随美国实施军事行动。
2008年后,这种状况发生改变,对外使用武力的大国,从美国一个国家增加到多个国家。例如,俄罗斯敢于在2008年对格鲁吉亚使用武力,敢于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中采取军事行动,敢于在2015年后出兵叙利亚。与此同时,作为美国盟友的法国、英国、日本等国,也有更大的军事行动自由。例如,法国在非洲多次使用武力,日本不断威胁在周边事态中使用武力。除此之外,印度、以色列、伊朗、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埃及等多个地区性国家也在摩拳擦掌,筹划武力运用。如果把国际社会看作动物园,那么动物园里吃肉的动物已经越来越多,国际生态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其二,从大国竞争的背后支撑走向大国斗争的战略前沿,武装力量的地位作用明显提升。
武装力量是大国竞争的根本依托,是危险时刻捍卫国家利益、支撑大国尊严的关键因素。在冷战结束后的一个时期内,美国占据军事力量的顶端,其他国家与其军事差距都很大,不敢有军事方面的挑衅。国际竞争的主场转向了经济、外交、文化、科技领域,国际社会很少提到武装力量的根本作用。当时,国际社会流行的经典理论都是围绕政治、经济、文化问题展开的。例如,弗朗西斯·福山著作《历史的终结》,从政治较量的角度提出了“历史演进过程将终结于西方民主制度”的谬论;塞缪尔·亨廷顿著作《文明的冲突》,从多元文明竞争的视角提出了“文明的冲突”的论断;多位经济学者在金融斗争中,提出了“货币战争”、“金融战争”的观点。如此种种,既是大国综合较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时期内武装力量在大国竞争中退居幕后的现实体现。
当前,这种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武装力量在大国竞争中的作用明显提升,重新从大国较量的幕后走向大国博弈的前台。过去,大国是以军事力量为支撑,在经济、金融、外交等领域开展斗争。最近几年,转变为军事力量在前面冲,直接谋求国家利益。例如,俄罗斯出兵克里米亚、出兵叙利亚、威慑波罗的海,美国在南海地区联合巡航、抵近侦察、挑衅施压。在国际事务中,武装力量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或显示存在,或战略威慑,或军事打击。为了争夺发展权,为了谋求有利的战略态势,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都在强化军事部署,优化战略布局。可以说,国际政治斗争越来越军事化,军事已成为大国博弈的前沿和关键,军事实力将决定国家的地位和命运,在现实斗争中,军事能力到达之前,国家利益无从捍卫。
其三,大国武力运用的攻守态势明显转变,在未来一个时期将会呈现新的国际战略形势。
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大国之间武力运用的攻守态势正在出现变化。一是美国运用武力主动塑造战略态势的能力有所降低。冷战刚结束时,美国都是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随意采取军事行动,塑造有利于美国的战略环境。当前,虽然美国与其他大国相比拥有明显的军事优势,但是美国的军事优势开始销蚀。其他大国正在快速追赶,美国已经丧失了塑造战略态势的绝对军事优势。在使用武力时,虽然还有盟友呼应,还有选择空间,但是受到阻挠较大,明显力不从心,采取军事行动的效果也不如预期。但美国又心有不甘,企图运用武力,防止战略态势向不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
二是俄罗斯明显加大了武力塑造态势的力度。冷战结束至今二十多年,俄罗斯先是经历了近十年的衰退,后是持续了十余年的复兴。其武力运用,从内向外不断拓展,军事行动越来越能够达成战略目的,其战略指导也从应对事态向积极塑造态势转变。以往,经常看到美国国会批准美军对某个国家动武,以后,也会经常看到俄罗斯议会批准俄军对外动武。例如, 2015年9月30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授权总统普京可以在俄罗斯领土之外实施空袭。通过出兵克里米亚、出兵叙利亚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俄罗斯向世界表明,“俄罗斯回来了”。另外,日本也在加快提升自卫队实力,为对外运用武力做准备,为大国博弈积蓄力量,而且其进攻性和冒险性都超出一般国家。
当然,与美国相比,其他大国都存在明显的短板,俄罗斯的短板是经济,中国的短板是军事,日本的短板是政治,欧盟的难题是如何整合。受到各自弱点的限制,其他大国在短时间内尚无能力重塑世界战略格局,但是国际体系加速演变的趋势不会停止,在未来一个时期将会形成新的战略态势。
其四,大国武力运用的对象、范围都还处在有限程度之内,处在有序范畴,但正在走向进一步动荡,大国冲突风险上升。
过去二十多年,大国武力运用的态势尽管出现了许多新趋势,但总体上还处在有限程度之内。首先,大国武力运用的对象都是中小国家,还没有大国对大国使用武力的状况。大国之间都比较谨慎,虽有武力显示、军事威慑、军备竞赛等诸多行动,但还没有发展到大国之间的直接军事冲突。但是, 2018年后,这种趋势正在改变,大国之间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明显加大。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都将准备的基点指向大国之间可能爆发的战争。例如,2018年1月30日,美军参联会副主席塞尔瓦声称,美国防部正在制定针对俄罗斯和中国的全球作战计划。其次,大国武力运用的场地处在边缘地带和邻近地区,还没有出现大国直接在另一个大国领土范围内使用武力的状况。但是,这种状况正在面临新的变化。再次,当前大国武力运用基本上还是有序的,没有出现今天甲乙联合攻打丙、明天甲丙联合攻打乙、后天乙丙联合攻打甲的混乱状态。
在一定意义上,这些都是时代主题仍是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国际战略形势虽有动荡但总体稳定的重要体现。其深层制约在于大国之间存在概略的军事平衡,如核武器、常规军事力量等。但是,每一类战略武器都有一定的作用期限,都不具备永恒的战略威慑效能。随着科学技术突破,核武器的威慑作用将急剧降低,单纯核武器的威慑效能将逐渐减弱。与此同时,以高超音速打击平台、智能武器、激光、电磁波、生物力量为代表的更高形态的军事竞争全面展开。只有核弹而没有这些高新作战能力的一方,将丧失战略威慑能力,从而也将面临出局的危险。而建立在经济往来基础上的“相互依赖”,也只是一个国际交往中的幌子,只要相互依赖没有深入到安全领域、生存领域,利益摩擦和军事冲突就将无法避免。2018年,不断加剧的贸易战就是典型例子。俄罗斯专家认为,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经济战,实质上都是国家战略之战,就是想把中国收拾下去。随着大国战略竞争加剧,相互之间的利益协调更加困难,国际形势趋向进一步动荡,大国军事冲突风险上升,必须构建更高水平的战略制衡和战略震慑能力。
总之,军事能力在大国竞争中的作用再度回升,大国之间武力运用态势出现变化,国际政治军事化趋势明显。未来一个时期,世界格局进入深刻调整阶段,大国之间战略博弈日趋激烈,新一轮权力转移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