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觉担当 积极作为为建设“重要窗口”发挥智库作用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把浙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贯穿贯通起来,将浙江全省域的发展层次、工作要求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把浙江与全国、全世界紧密联系起来,赋予浙江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更高的角色定位和更大的使命担当,为浙江实现更好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提供了战略指引。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在全面系统、深入广泛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基础上,审议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决议》,对推进重要讲话精神在浙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思路举措作了系统部署,向全省吹响了“为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而努力奋斗”集结号。省社科院作为省委省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作为推动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自觉肩负起建设“重要窗口”的社科担当,积极作为,以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和业绩为建设“重要窗口”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着力优化科研组织,夯实智库建设的重要基础

服从服务于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和全省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大局,是社科院功能所系、职责所在。面对建设“重要窗口”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省社科院注重强化科研组织,优化科研布局,转换科研重心,提升科研质量,着力夯实智库建设的重要基础。一是强化思想引领。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引导广大科研工作者在深刻领会和把握建设“重要窗口”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全局意义中强化思想自觉,在深刻领会和把握建设“重要窗口”目标要求和肩负理论创新的责任使命上增强行动自觉。二是加强组织引导。提升科研组织化程度是推动科研工作贴近中心、服务中心的有效举措。今年以来,我院高度重视对科研布局、科研队伍、课题设置、学科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统抓统管,先后完成3个科研部门的“撤并改”,4名科研部门负责人的选拔调配,选调高校优秀科研管理人才和青年科研人员充实科研管理部门。发挥院领导示范作用,带头参与课题研究、带头申报高级别课题。院长何显明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副院长陈柳裕获得特别委托项目立项。我院把建设“重要窗口”研究作为重要抓手、头号工程,列入中长期发展规划,进入年度重点工作谋划,融入日常科研工作计划。目前,我院正筹划成立“省社科院‘重要窗口’研究中心”,并将该中心建设标准和发展目标纳入院“十四五”发展规划。三是坚持目标推动。健全完善建设“重要窗口”指标体系和目标管理体系,实现“重要窗口”建设目标引领。为有效调动工作积极性,对承担相关课题的科研团队,在人力、物力、财力分配和制度安排上给予倾斜。

二、精准聚焦科研目标的点和面,为建设“重要窗口”发挥应有作用

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的“10个方面‘重要窗口’”“13项重大标志性成果”,是集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的大成。真正全面展示好“10个窗口”,不仅要有现实成功经验,更要站在“新时代”新高度,创造“新时代”新经验,展示“中国之治”新成就,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宽广的理论视野、更有效的研究方法开展理论创新。一是着眼建设“重要窗口”理论需求和资政需求,进一步拓宽科研领域。“浙江之窗”展示的是“中国之治”,“今天的浙江就是明天的中国”,科研工作不仅要立足现实对策性研究,还要兼顾长远性前瞻性研究,不仅要发展社会科学理论,更要创新中国话语体系,既要加强学术学理研究,又要推进理论大众化传播。二是要深耕细作,把“重要窗口”基本理论研究好、阐释好、宣传好。要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这一核心概念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感召力、影响力、吸引力;突出“新时代”这一现实背景的历史方位,站上新高度、创造新经验,生动展现新时代“明天的中国”新风采;突出“全面展示”这一建设范围上的框定和把握,努力彰显制度优势转化成为省域治理效能,进一步讲好浙江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更多的人读懂中国、读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突出“窗口”这一建设标准要求上的宣传与诠释,广泛激发和调动全省人民参与建设与自我展示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三是发挥学科优势,积极为建设“重要窗口”提供理论储备。依托现有科研平台和人才、学科优势,积极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溯源研究,承担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第三批理论宣传专项课题研究,先后完成“习近平辩证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多项课题。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整合院“执政党研究”重点学科力量,开展“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系列研究,努力形成一批有理论深度、价值厚重、影响深远的精品成果,为建设“重要窗口”提供智力支撑。

三、持续深化学科整合,提升智库研究能力水平

“建设‘重要窗口’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一项前所未有的开创性工作。”今年以来,我院为进一步适应形势任务变化,加大学科整合,积极搭建协同创新研究平台,深化“八八战略”与浙江省域治理研究,总结形成浙江社会治理方面的理论体系、基本经验;基于学科之间的天然联系和高度综合的趋势,按照学科门类和学科聚群的口径调整相应研究所,将原区域经济研究所和产业经济研究所整合成一个经济研究所,充分聚集人才、项目等科研资源,充分发挥学科的聚合效应。为推动高端智库高质量发展,2019年,我院组建了舆情调查研究中心并成功获批为中宣部舆情直报点,围绕应对疫情和“后疫情”时期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报送的9篇咨询报告获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14件次。今年,根据省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新的“三定”方案,我院成立了智库建设和舆情研究中心,主要从事高端智库建设、研究工作和省情、民意、舆情调查研究工作。我院今年高级别课题研究工作取得实性进展。承担省委省政府领导牵头课题7项,获省委省政府领导圈定重大支撑课题38项。

四、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为智库发展提供新动能

科研体制机制创新是促进科研布局优化的重要推动力,是打造社科领域标志性成果、展现社科担当和作为的重要保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优化科研布局,才能推动科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强化科研方法创新。着力推动研究模式由个体研究、个人努力向组织策划、团队协作的方向转变,由“学科方向”组织模式向“科研任务”组织模式转变。去年,我院围绕省委车俊书记提出的“法治六问”,精心设置“六问六答”大型综合性研究项目,组织精干科研力量进行集体攻关,相关研究成果得到车俊书记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我院以项目为纽带,加强团队协作的积极做法。下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建立跨研究所、跨学科的联合攻关团队,开展多学科协同研究,加强不同学科人员的交流和合作,合理配置研究资源,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二是创新科研管理方式。探索符合社会科学运行规律的全流程改革,剔除阻滞发展的体制机制顽疾,从根本上理顺科研管理流程,形成长期有效的支持智库建设、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体制机制。修订完善《科研业绩奖励办法》,充分发挥成果统计、科研评奖、精品奖励的导向作用,进一步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配合科研组织模式的创新,改进人才评价标准,建立比较完善的准入退出机制,逐渐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着力锻造社科理论铁军。

未来五年,我院将以编制与实施院“十四五”规划为契机,进一步做好高端智库建设的顶层设计,创新发展理念,推动高端智库向纵深发展;突出专业优势,打造特色鲜明的智库品牌;强化科学管理,建立现代化智库运行机制;培养复合型智库人才,提升智库核心竞争力;运用新技术赋能研究方法和传播手段,提高智库成果影响力;研究制定智库建设标准,推进智库现代化进程,努力在建设“重要窗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进程中贡献社科智慧。 /cvC1REoxekQnl+RFiV1VnefhzYq1dmBxTnsAN7M9sQTIaNxhD+1wSLTocGPYEi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