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高站位规划建设现代化江苏

夏锦文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进行了战略擘画,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江苏谋划“十四五”发展,要在确保高水平全面小康圆满收官的基础上,有机衔接五中全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目标定位与内在要求,统筹“两个大局”、紧扣“强富美高”,奋力建设现代化江苏。

一、统筹“两个大局”建设现代化江苏

五中全会对未来五年和2035年远景进行了系统谋划,目标鼓舞人心、发展路径明晰,将现代化中国的面貌以前所未有的精准度呈现在世人面前,极富感染力、冲击力,有利于动员和激励全国人民攻坚克难、团结奋斗,推动规划蓝图和美好愿景落实落地。建设现代化江苏,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江苏的具体实践与根本要求。江苏谋划“十四五”发展,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五中全会精神,更好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认清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把握机遇和挑战的新发展变化,把江苏特点充分彰显出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更深刻理解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就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在这一发展阶段,我国面临“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成为常态。“十四五”时期是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第一个五年,江苏作为开放型经济大省,受到外部风险挑战影响更加直接,尤须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以规划、战略、治理和发展的稳定性对冲各类风险,牢牢掌握现代化建设主动权。

更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用新发展理念统揽规划建议主体内容,是五中全会的重要特点。多年实践证明,凡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得力的领域和区域,都会实现更好更高质量的发展。“十三五”时期,江苏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在疫情大考中以硬核举措实现经济社会稳健发展。面向“十四五”更要贯彻落实好新发展理念,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拓展新空间、塑造新优势。

更自觉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在五中全会规划建议中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非应对疫情冲击或全球供应链出现“断链”风险的短期之举,而是发挥大国优势锻造未来核心竞争优势的战略之选。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环。作为实体经济大省和消费大省,江苏谋划“十四五”发展,要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各项部署,突出重点优势领域,通过大幅提升供给质量水平和创造新需求、加快培育内需体系、深度拓展国内市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等举措,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闯出新路、积累经验。

二、紧扣“强富美高”建设现代化江苏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强富美高”,蕴涵着现代化的特征与规律,勾勒出一幅新江苏的现代化图景。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并部署坚持科技自主自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12项重要举措,系统展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蓝图和实施路径。深刻领会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内涵、规律、路径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在更宏阔视野把握“强富美高”的深邃内涵。在谋划“十四五”发展时,我们应结合中央部署和时代特点,紧扣“强富美高”并赋予其新内涵、新路径,高站位规划建设现代化江苏。

以经济强筑牢现代化江苏的物质基础。经济强要强在科技支撑,以支持南京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引领,在若干有条件的领域打造具有基础性、原创性、引领性的创新策源地,为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江苏贡献;强在现代产业体系,以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牵引,系统推进制造强省、质量强省、网络强省、数字江苏建设,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形成一批自主可控现代产业集群;强在内需体系,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发挥群众消费力强、市场发达的优势,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市场和国内大市场,深耕东亚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重要支撑。

以百姓富诠释现代化江苏的价值取向。百姓富要富在高品质生活,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建设现代化教育体系,高水平推进健康江苏建设,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全方位提升社会养老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获享高品质生活的能力与条件;富在群众共享,健全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提升中等收入群体占比,促进收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提高,强化对困难群体的托底保障,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力争率先取得实质性进展。

以环境美展示现代化江苏的生态魅力。环境美要美在全域美丽,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美丽江苏建设的部署,整体规划,系统推进,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江苏全域美得有形态、有韵味、有温度、有质感;美在生态宜居,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以社会文明程度高彰显现代化江苏的文化底蕴。社会文明程度高要高在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文化强省,构筑文明高地;高在文明素养全面提升,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着力点,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和文明水平;高在全民受教育程度、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上走在前列

“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历史性突破。通过三个五年规划接力,我国将实现2035年现代化建设远景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关键突破期。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十四五”时期扮演关键性探路、筑基作用。江苏在全国现代化大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要以高度自觉在现代化建设中闯出新路,走在前列。重点要做好改革、开放、创新三篇文章。

推进改革深化走在前列。坚持向改革要空间、要红利,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通过改革攻坚突破形成稳定预期效应,构筑支撑现代化江苏建设的有效制度环境。

推进开放升级走在前列。登高望远,把握大势,直面逆风逆水,勇开顶风之船,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以更大气力创新体制机制、释放开放红利,率先构筑适宜更高水平开放的制度环境,助力江苏继续引领开放型经济之先。

推进创新引领走在前列。发挥江苏创新基础厚实、创新资源富集、创新生态优良的综合优势,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建成科技强省、创新强省,打造现代化江苏建设的最强引擎。

作者简介:夏锦文,江苏省社科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cxO8KWnpO2Nu2VL6M0BBQ2jJIMqOrvCoZ60NBg7pQFHwBEe9WPekQG/VPBCV3rx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