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作出顶层设计。《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将教育和教师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

2011年10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关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家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颁布,意味着从师范教育转向教师教育的改革进入到了实质性的课程改革阶段。从国家层面来讲,期望通过标准的建立,规范和引导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和运行,切实提升我国教师培养的质量。作为国家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实施对教师教育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必将成为教师教育专业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课程建设、开发课程资源以及进行教学和教学评估活动的重要依据,这势必会引发教师教育教材的变革。教材是教师施教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被奉为是教学的“圣经”,被称为“沉默的教师”,是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直接载体,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关系到教育的成败。邓小平曾经说过:“编好教材是提高教学的关键”,教材建设对教师教育专业建设、对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的重要性可窥一斑。高等院校必须跟上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为每一位未来教师的成长提供专业的课程保障。

心理学是普通高等院校教师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在培养师范生的教育素养及教学技能等方面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高等院校教师教育专业体现其师范性特点的具体表现,另外它也是教育学、学科教育以及教材教法、教育实习等教育课程的基础。俄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指出过:“心理学就其对教育学的应用和对教育学者的必要性方面来说,当然站在一切科学的首位。”由此可见,高等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心理学课程在培养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整体的教师素质,使其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并且提高他们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处理种种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基于对《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深刻领会,及多年的心理学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2014年,我们编写了这部《现代心理学》,经过了四年的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美誉度。今天,我们再次组织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富有丰富的心理学教学经验、了解基础教育实际的教师修订了本教材,经过修订的这部《现代心理学》不仅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教师教育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以为在实际工作中有切实需要及其他心理学爱好者提供参考。

教材编写基于如下基本原则:

(1)目的性。本教材在完整展现心理学框架理论的基础上,密切联系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和教师职业活动的基本要求,致力于使高师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与技能,并学会运用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指导将来的基础教育教育教学实践,促进自我专业发展,突出教师教育专业的特点。

(2)科学性。本教材坚持以科学性为第一要义,努力把握时代的脉博,跟踪学术发展步伐,加强对新信息和第一手资料的搜集,积极反映心理学尤其是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最新的研究成果,极力呈现极有价值的内容,体现学科与专业发展的生命力。

(3)实用性。本教材以促进知识的转化与迁移为主线,不拘泥于心理学原有的概念原理的体系,本着“实际应用为主,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根据教师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需要,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组织内容;

(4)可读性。本教材充分考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教材结构和呈现方式进行了系统而全面地选择,不过分强调研究的深度和难度,将重点、难点分散进行了妥善处理,渐进地呈现在教材的不同章节,努力处理好精选内容与学生自学的关系,保证内容精练而充实,具有吸引力和可读性。

(5)可教性。本教材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知识、能力和素质提高的需要,在教材内容与形式的编排上努力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便于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同时考虑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自主进行丰富多样的探究性学习。

本教材是集体劳动的结晶,由滁州学院张晓旭负责构设全书体例、拟定编写大纲、统稿和定稿工作。具体编写分工:张晓旭(第一章)、朱海雪(第二章、第六章)、吴锐(第四章、第十二章)、聂辉(第一章、第五章)、李静(第三章、第十一章)、秦莉(第六章、第十章)、刘雨(第十三章)、吴迪(第八章)、左婷婷(第七章、第九章)。

本教材为安徽省省级规划教材、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一流教材”建设项目建设成果。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得到了滁州学院和江苏人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尽管对有关文献予以标明了出处,但难免挂一漏万,在此谨向文献资料的作者致以崇高谢意,也向因工作疏漏而未标明文献出处的原作者表示深深的歉意!尽管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多次讨论,以求完善,但由于学识水平有限,书中定有不妥之处,恳请方家予以批评指正。

教材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相信随着心理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过各位同仁的努力,一定能把高等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心理学课程建设成为一门具有较高水准的专业基础课程,以落实《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基本要求,回应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诉求。 m3qSu+OTG5Ij24RYlFABbOsF46dZmqMIIw85vrtEBlwT0dMsWzyL8QnwSPrm2o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