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定期举行的以鱼盐酒茶或日用百货等生活必需品为主要交易对象的民间集市。有说因集市主要以买卖草料为主而得名,亦有说是因集市房舍以草盖成而得名。各地对其叫法不同,两广、福建等地叫墟,川渝黔等地叫场,江西等地叫坪,北方则叫集。其在东晋时已出现;唐时逐渐兴盛于水路交通要道或津渡及驿站所在地,如赤壁、灌家口和张桥草市;宋时有的已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市区,甚至有的已远超城郭内的旧市区,如南宋时鄂州的南草市,更甚者发展为城镇,如福城。草市以农村商品经济为基础,逐渐发展成为具备比较完备饮食服务功能的经济区,便捷了百姓的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推荐阅读 傅宗文:《宋代草市镇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