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流派之间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局面和风气。因当时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新旧阶级之间、各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代表不同阶级、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和万事万物做出解释或提出主张,其中较为突出的有儒、道、墨、法、名、兵、农、纵横、阴阳等家。其代表人物及徒众竞相宣扬和实践各自主张,如天道观、认识论、名实关系、社会伦理、礼法制度以及各种政治主张等。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的反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
(推荐阅读 于凯:《百家争鸣的大变革时代:战国》,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