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护耕地或保障建设,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经常会下达土地整理与复垦任务,乡镇完成任务需要村里的配合支持,因此也会制订一些奖励政策,比如,整理验收完一亩土地给予多少奖励,复垦后新增一亩用地指标给予多少奖励等。这些对于村里来说,既是增收的渠道,也是优化本村土地资源、提升土地价值的渠道,应该说是一种发展的机遇。尤其是土地复垦挂钩工作,因5年一次的土地规划调整,许多村在5年之中会形成一批闲置低效建设用地,地方政府及时将其复垦,在平台上交易,1亩用地指标交易费可达30万至100万元不等。出于扶持村集体发展并压实村级责任,县(市)乡(镇)一般会给予村15%—30%不等的奖励。少的村一般会复垦十几亩,多的村会复垦好几十亩,有废窑、废矿的村甚至会复垦百余亩,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在发达地区,许多村利用土地复垦挂钩政策并结合征地拆迁政策,积累了村级集体经济,改进了村容村貌,大力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欠发达地区,尽管土地指标费分给村集体的较少,但是土地复垦挂钩工作在推进农村易地搬迁和脱贫攻坚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图2-2 易地搬迁社区
耕地占补平衡是建设占用多少耕地,各地人民政府就应补充划入多少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的行为。这是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重要举措。占用单位要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的,应依法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耕地占补平衡是占用耕地单位和个人的法定义务。土地整治是补充耕地的主要渠道。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落实,主要通过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因地制宜,采取耕作层剥离和移土培肥技术,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治理等多种方式,使新补充与被占用的耕地数量质量相匹配。耕地占补平衡在数量质量要求上严格立足“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对于确因自然条件无法达到被占用耕地质量的,实行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通过增加一定的面积,达到占补耕地的产能综合平衡。
城乡建设地增减挂钩即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和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通俗点理解,就是对空心村、闲置房、危旧房等农村宅基地和其他建设用地重新规划、整治,一部分复垦为耕地,一部分改建为新村。净增的耕地指标可用于城镇建设,将经营城镇土地所得的收益转移部分资金到农村,可用于拆旧区房屋拆迁补偿及新农村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目的和意义:一是盘活了农村的土地资源,农村提前获得未来的土地增值收益;二是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农村居住环境和布局得到有效提高;三是规范了城镇化建设进程,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促进谐调发展;四是保障了耕地数量不减少,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总体要求;五是缓解了用地不足的问题,给地方经济的建设带来发展的空间。
图2-3 土地复垦整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