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cm LC
Rallina fasciata
摄影/陆益彰
摄影/卜标
辨识要点 头、上体和胸红褐色,翼和尾色彩稍暗淡,大腿鲜红,腹部及尾下黑白相间,翼上有零星白点。和其他秧鸡的区别在于鲜红的腿,和红脚苦恶鸟的区别在于腹部和尾有白底黑斑。
中国分布 台湾。
摄影/萧建波
25cm LC
Rallina eurizonoides
喉略白色,腿色明显区别于红腿斑秧鸡。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
28cm LC
Amaurornis akool
摄影/马学军
摄影/马学军
辨识要点 暗红色的腿有别于白胸苦恶鸟。上体绿褐色,下体青灰色,腹部及尾下褐色。与棕背田鸡的区别在于其嘴角没有红斑。
中国分布 南方地区。
29cm LC
Gallirallus striatus
摄影/李锦辉
额、头顶和后颈栗红色,其余上体暗褐色,胸和腹部蓝灰色,与红脚苦恶鸟相比,身上多斑纹。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
33cm LC
Amaurornis phoenicurus
摄影/马学军
摄影/马学军
亚成鸟
摄影/马学军
辨识要点 胸部白色,臀部羽毛栗色,因叫声酷似“苦恶”而得名。幼鸟胸不白。与黑水鸡的区别在于其臀部羽毛是栗色而非白色。
中国分布 华北以南常见。
18cm LC
Porzan a p us illa
摄影/马学军
摄影/马学军
辨识要点 雄鸟色深,雌鸟色浅。上体红褐色,具黑白色斑纹。胸灰色,下腹部和臀羽黑白相间。雌鸟色暗,耳羽褐色。幼鸟颏偏白,上体具圆圈状白色点斑。和普通秧鸡的区别在于其体型较小,嘴短,背部具白色纵纹。
中国分布 繁殖于东北、河北、陕西、河南及新疆。迁徙时经我国大多数地区,在广东有越冬群体。
22cm LC
Porzana bicolor
摄影/韦铭
额、头顶和后颈栗红色,其余上体暗褐色,胸和腹部蓝灰色,嘴角有红斑。与红脚苦恶鸟相比,身上多斑纹。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
42cm LC
Porphyrio porphyrio
摄影/卜标
摄影/陆益彰
摄影/卜标
辨识要点 嘴和额甲红色,全身除臀羽白色外,整个体羽蓝黑色并具紫色及绿色闪光。全国有3个亚种,身上的紫蓝色深浅不一。
中国分布 云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
31cm LC
Gallinula chloropus
辨识要点 身体以黑色为主,臀羽白色,翼上有白色斑块,黄嘴尖红额甲。亚成鸟和白胸苦亚鸟容易混淆,两者区别在于黑水鸡臀羽为白色,而白胸苦恶鸟为栗色。
中国分布 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常见。
亚成鸟
摄影/马学军
幼鸟
摄影/刘君
成鸟
摄影/马学军
40cm LC
Fulica atra
育雏
摄影/卜标
成鸟
摄影/马学军
亚成鸟
摄影/卜标
辨识要点 白色嘴及前额独特易认,全身黑灰色,仅飞行时可见翼上狭窄近白色后缘。和黑水鸡的区别在于嘴纯白而非红和黄色,站立时看不到翼上的白斑,体型也较大。
中国分布 北方湖泊及溪流的常见繁殖鸟,至北纬32°以南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