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鹰科

黑翅鸢
Black-winged Kite

31~34cm LC

Elanus caeruleus

辨识要点 翼尖黑色,飞行时可见腹部、尾羽白色,亚成鸟身上沾褐色。和红隼一样喜欢振羽悬停于空中寻找猎物,但尾羽净色和红眼睛区别于红隼。

中国分布 云南、广西、广东及华东,在华北出现的记录逐渐增加。

摄影/李锦辉

摄影/游月殿

摄影/马学军

凤头蜂鹰
Crested Honey-buzzard

58cm LC

Pernis ptilorhynchus

摄影/马学军

摄影/马学军

摄影/马学军

辨识要点 凤头或有或无,与其他鹰类区别在于头细小,头部像鸡头,每年春秋两季集群迁徙,飞行时有六翼指。色型较多,有的像蛇雕,有的像鹰雕或其他猛禽。

中国分布 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迁徙季节常见。

摄影/韦铭

黑冠鹃隼
Black Baza

32cm LC

Aviceda leuphotes

辨识要点 黑色的长冠羽常直立头上。整体体羽黑色,胸具白色宽纹,翼具白斑,腹部具深栗色横纹。飞行时可见两翼宽圆,翼灰而端黑。飞行时振翼如鸦,滑翔时两翼平直。

中国分布 华东、华中、华南、西南。

摄影/萧建波

摄影/萧建波

摄影/萧建波

高山兀鹫
Himalayan Vulture

110cm LC

Gyps himalayensis

摄影/马学军

摄影/马学军

辨识要点 以腐肉为食。站立时可见头部和颈裸露少毛,背部和腹部黄褐色。飞行时可见初级飞羽和翼后沿黑色,翼大部分黄褐色;亚成鸟全身深褐色。与胡兀鹫区别于尾较短。

中国分布 喜马拉雅山脉部分地区、青藏高原、西部及中部高海拔环境。

胡兀鹫
Lammergeier

95~125cm LC

Gypaetus barbatus

摄影/卜标

站立时背部和翼黑褐色,背部黑色较深;黑色粗大贯眼纹与灰白色的头成对比,成鸟具红色裸露眼圈。腹部黄褐色,有黑色胸带,两翼尖而直,拖着长长的楔形尾。分布于中国西部及中部山区。

秃鹫
Cinereous Vulture

100cm NT

Aegypius monachus

辨识要点 体型巨大,全身羽毛黑褐色,头部羽毛较短,后颈完全裸出,色彩比高山兀鹫深。幼鸟全身羽毛偏褐色,体色淡,头更裸露。

中国分布 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四川。

摄影/陈杰

摄影/陈杰

摄影/陈杰

蛇雕
Crested Serpent Eagle

55cm LC

Spilornis cheela

摄影/马学军

摄影/卜标

辨识要点 体型较大,冠羽发达,身上灰褐色,有白色斑点,尾部黑白相间。飞行时可见翼后沿黑白相间,喜欢捕食蛇类,常在森林或沿海活动。嘴角裸露皮肤黄色区别于其他的雕类。

中国分布 长江以南地区常见,有时见于华北地区。

鹰雕
Mountain Hawk-Eagle

74cm LC

Nisaetus nipalensis

摄影/马学军

身体背面黑褐色,头顶有明显冠羽,尾羽有数条显著的黑色横斑,喉中线明显,腹部密布褐色横斑。飞行时翼下多点斑。分布于西藏、云南、四川、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海南和台湾。

金雕
Golden Eagle

78~105cm LC

Aquila chrysaetos

摄影/陈杰

摄影/陈杰

摄影/陈杰

辨识要点 中国南方常见的留鸟,颈后羽毛金黄色有发达的白色尾下覆羽,上体灰褐,两翼及尾具横斑,下体棕色,胸部具白色纵纹,飞行时两翼显得比其他的同属鹰类较为短圆。

中国分布 西南、华南、华东。

林雕
Black Eagle

70cm LC

Ictinaetus malaiensis

摄影/马学军

辨识要点 体型大,全身羽毛黑褐色,站立时翼长于尾。与乌雕的区别在于尾较长。喜欢在林间盘旋觅食,初级飞羽基部色彩稍浅。

中国分布 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及西藏。

白腹隼雕
Bonelli's Eagle

70~74cm LC

Aquila fasciata

摄影/龙俊宇

成鸟上体褐色,腹部白色,两翼及尾具细小横斑,两翼宽圆而略短,尾末端黑色;亚成鸟腹部显脏。繁殖于广西、广东、贵州、湖北、长江中游地区、福建及浙江。

棕腹隼雕
Rufous-bellied Hawk-Eagle

50~54cm LC

Lophotriorchis kienerii

摄影/卜标

上体黑色,飞行时翅窗明显。成鸟整个腹部棕红色,亚成鸟偏褐下体偏白。分布于海南、云南、西藏。

草原雕
Steppe Eagle

70~82cm LC

Aquila nipalensis

辨识要点 全身以褐色为主,飞羽黑色较重,两翼具深色后缘,飞行时可见翼上有两道明显的横斑,尾上覆羽呈“V”形。

中国分布 新疆、青海、内蒙古、河北较常见。

摄影/陈杰

摄影/陈杰

摄影/陈杰

松雀鹰
Besra

28~38cm LC

Accipiter virgatus

辨识要点 上体灰褐色,有明显眉纹;白色的喉部中央有一条明显的黑色纵纹;下体斑驳,胸部有褐白相间纵纹,其余下体为褐白相间横斑,尾有4道暗色横斑。飞行时翼下翅窗较亮,身长与尾长的比例为4:3。

中国分布 西南、华南和台湾。

摄影/马学军

幼鸟

摄影/陈杰

摄影/陈杰

凤头鹰
Crested Goshawk

41~49cm LC

Accipiter trivirgatus

雌鸟

摄影/陈杰

辨识要点 雄鸟有发达的白色尾下覆羽,上体灰褐,两翼及尾具横斑,下体棕色,胸部具白色纵纹。飞行时两翼显得比其他的同属鹰类较为短圆。雌鸟尾下覆羽不发达。

中国分布 西南、华南、华东。

赤腹鹰
Chinese Sparrowhawk

33cm LC

Accipiter soloensis

摄影/李锦辉

辨识要点 灰黑色的嘴基部有橘黄色蜡膜。成鸟上体灰色,飞行时翼尖黑色,翼上其他部位几乎全白,腹部沾棕色,尾上有横斑。亚成鸟下体白色为主,喉有褐色的纵纹,胸部具褐色斑纹,尾羽有横斑。

中国分布 南方广泛分布,北方也有少量夏候鸟。

摄影/萧建波

亚成鸟

摄影/李锦辉

雀鹰
Eurasian Sparrowhawk

32~40cm LC

Accipiter nisus

辨识要点 雌鸟较雄鸟略大,翅阔而圆,尾较长。雄鸟上体暗灰色,雌鸟灰褐色,头后杂有少许白色。下体白色或淡灰白色,雄鸟具细密的红褐色横斑,雌鸟具褐色横斑。

中国分布 全国各地可见。

摄影/陈杰

摄影/陈杰

日本松雀鹰
Japanese Sparrowhawk

23~33cm LC

Accipiter gularis

摄影/卜标

上体灰褐色,下体斑驳,翼下翅窗较亮,身长与尾长的比例为4:3。迁徙时见于中国沿海和中部山区。

苍鹰
Northern Goshawk

40~60cm LC

Accipiter gentilis

摄影/陈杰

摄影/陈杰

摄影/陈杰

辨识要点 上体青灰色,有显著的白眉纹,下体白色,密布幼小的横斑,臀羽雪白,飞行时可见尾方形,有四条黑色的横斑,翼型宽阔,翼下白色,没有喉中线。

中国分布 黑龙江、辽宁、吉林、新疆、西藏、四川、云南、广西、广东、江西、福建等东部沿海地区。

白腹鹞
Eastern Marsh Harrier

50cm LC

Circus spilonotus

摄影/李锦辉

摄影/高晓山

辨识要点 雄鸟上体灰色至黑色,翼上除初级飞羽黑色,其他为灰色。“日本型”雌鸟体羽深褐色,头顶及颈背有褐色纵纹;“大陆型”雌鸟胸部、初级飞羽有浅色区,无横斑。

中国分布 东北繁殖,冬季南下越冬。

白尾鹞
Hen Harrier

41~53cm LC

Circus cyaneus

摄影/陈杰

腰白色,身上斑驳,雄鸟上体蓝灰色,雌鸟上体暗褐色。在东北和西北繁殖,迁徙时全国大部可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冬候鸟。

黑鸢
Black Kite

65cm LC

Milvus migrans

摄影/梁敏玲

辨识要点 尾部开叉较浅,似鱼尾状。蜡膜铅灰色,上体褐灰色,耳羽色深看似黑色,喉部白色。

中国分布 全国常见。

摄影/马学军

摄影/马学军

栗鸢
Brahminy Kite

45cm LC

Haliastur indus

摄影/卜标

辨识要点 头、颈及胸白色且有黑色的细纹,其余部位红棕色,飞行时黑色的翼尖明显;亚成鸟全身浅褐色。与黑鸢区别于尾圆不开叉。

中国分布 见于长江下游、西江、云南及东南沿海。

摄影/马学军

亚成鸟

摄影/卜标

白腹海雕
White-bellied Sea Eagle

70cm LC

Haliaeetus Leucogaster

摄影/卜标

辨识要点 成鸟头、颈、腹部白色,两翼、背及尾灰色,飞行时飞羽黑色明显。亚成鸟少白色,身上多褐色。

中国分布 广东、福建、香港的沿海地区、西沙、三沙及南沙群岛。

摄影/卜标

亚成鸟

摄影/卜标

大鵟
Upland Buzzard

56~71cm LC

Buteo hemilasius

摄影/陈杰

辨识要点 上体深褐色,腹部暗褐色,飞行时翼较长而尾短,翼下有黑色圆斑。下体深色部分靠近腹部,初级飞羽基部有大面积白色区别于普通鵟。

中国分布 东北、中部、东部和青藏高原。

摄影/陈杰

普通鵟
Eastern Buzzard

50~59cm -

Buteo japonicus

摄影/马学军

辨识要点 上体深褐色,腹部暗褐色,飞行时可见翅窗较白,翼下有黑色圆斑,翼指五枚。和黑鸢的区别在于其尾羽扇型,和红隼的区别在于其滑翔时翼尖分开像张开的手指状。

中国分布 于北方繁殖,南迁越冬。是南方常见的猛禽。

摄影/马学军

摄影/马学军 Il88vw/qFFGYud0YeRCAOrZORWjjeBqrZQH1jxvEykuzoNL3AhM1Dpj+DrZn+CS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