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佛教虽然重视“人间”——现实人生的改善、人类社会的建设和发达,或曰“人文精神”的强调,而终归是“佛教”,是遵循佛陀遗教而以“正觉”为旗帜的社会教化体系、信仰体系。佛陀教法中确实包含长期以来被忽视的现实人生改善、人类社会发达的人间的、世间的内容,但终究以了生死、出世间之可谓“超人间”性的内容为核心、为精华,这自是不争的事实。佛教之所以能穿越时空,从两千多年前流传到现代仍然不失活力,无疑是其出世间的永恒主题所决定。多数佛教徒对佛教的信仰,主要在了生死,这一点,在新世纪的正信佛弟子那里,恐怕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假若没有了了生死、出世间的核心内容,只剩下被当今一些人理解为人间佛教内涵的人天乘法、慈善事业、文化教育,那么佛教便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可被世俗的教化体系、文化教育、慈善事业所替代。现实人生的改善与了生死的修证,亦即人间与超人间或人间的建设与出世间修证的关系,于是成为人间佛教的核心问题。几十年来,佛教界大德抓住这一关键问题,进行了多方探索,有不少可喜的成果,在有些观点上也不无争议。这里仅就三个问题,略呈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