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佛教”自太虚大师等大德倡导以来,经过八十余年的探讨、实践、弘扬,已获得佛教界和社会的赞许认同,成为当今海峡两岸佛教界共同高扬的旗帜,受到社会的好评,影响波及海外,越来越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最可宝贵的智慧结晶”
。如果说,现代中国佛教的特质可用“多元一体”四个字来概括的话,那么这“一体”,当是指人间佛教而言。
综观当代全球佛教,即使未必明确打出“人间佛教”的旗帜,而其思想内涵和发展趋势,很多与中国的人间佛教之旨不谋而合。事实证明,人间佛教,是深契佛陀本怀、适应现代社会的佛教模式。可以断言,它将进一步发展,极有可能成为二十一世纪全球佛教的基本模式。
佛教,乃是产生、流传于此地球人间的一种文化,从来便是人间佛教。佛教的创立者佛陀是诞生于人间的历史人物释迦牟尼,佛陀的经教绝大多数是为地球人类而说,佛教的各种戒律乃依人类的行为方式而制定,佛教的传承、信奉者是人类社会中的成员,佛教的信仰基于人类的宗教需要,佛教被世人看作一种劝人行善向上的教化体系,这自是不言自明的事实。不仅佛教本来便是人间的,即以上帝为信仰核心、以天国为归宿的耶、回等宗教,其实也是人间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
现代佛教界大德高标“人间佛教”,旨在凸显曾被忽视、掩盖或误解的佛教之人间性,所谓“人间佛教”,大略是强调佛教之弘扬应以地球人类为基点,重视人们现实生活的改善和人类社会的建设,处理好入世间与出世间、做人与成佛、世俗生活与宗教生活的关系,处理好佛教与国家、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关系,以即人而佛、即世间而出世间、以出世间的精神入世间为宗旨,以建设人间净土、“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理想,使佛教的弘化,起到促进人类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精神境界与道德水平,促进社会进步、世界和平的积极作用。
人间佛教的理论和实践,既牵涉到对全体佛学的准确把握和对佛教弘传历史、佛教现状的清醒反思,又牵涉到对现代社会、未来社会的特质、走向及时势人心与佛教关系的深刻洞察,牵涉甚广,内涵甚深,是一个需要集众多佛弟子和相关学者的智能,在长期实践中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这里仅总结近八十年来人间佛教建设的经验,提出人间佛教内涵的重大问题,略陈管见,以期唤起教界、学界对人间佛教课题的关注和研讨,共同努力,将人间佛教的思想进一步深化、现代化,加大弘扬的力度,使之成为广大佛教徒的实践。
人间佛教的内容,大概包括契理与契机、人乘正法与现法喜乐,即人而佛、即世间而出世间之道,人间净土的建设等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