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着果子打猎物,围着篝火唱着歌。刚成为人的他们,过的是这样的生活。南方古猿之后,人类的体质、形态仍在发展,根据不同阶段的特征可以分为:最早的人属(叫作能人,距今约180万年,会使用工具),直立人(170万年或150万年前到30万年或20万年前),早期智人(25万年至4万年前),晚期智人(四五万年前至1万年前)。在晚期智人时期,不同地区的人已经呈现不同的样貌。据考古发现,欧洲的晚期智人的体质、形态很像现代的欧洲人,非洲的晚期智人已经显现非洲黑人的特征,中国的晚期智人则可以看出蒙古人种的特征。当然也有一种说法:南方古猿以后,全球同时存在至少6个不同的人种,最后只剩下智人这一个人种。
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生活的时期可以统称为旧石器时代。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以打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会用火,群居,以采集果实和狩猎为生。我国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往事钩沉
1918年,瑞典的地质学家安特生最早对周口店进行了考察。1927年,中国地质调查研究所与北京协和医学院达成系统发掘周口店的合作协议,这一年一枚保存良好的牙齿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中被发现。1927年,步达生在论文中正式提出“北京人”这一名字。迄今为止,人们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发现了10万多件石器,从早期到晚期有明显的变化,石器的制作技术逐步提高。考古学家在洞穴中还发现了6米的灰烬层,这证明北京人不仅懂得用火,还能保存火种。
在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里,你可以观察到北京人生活的地方是能够被太阳光直射的背风向阳的洞穴,洞穴位于半山腰,山下有一条河流,方便日常取水,而且河水泛滥的时候又淹不到这里。这是旧石器时代我们祖先的家。工作人员用蜡像、壁画等方式还原了当时北京人的一天:清晨,家里的青年男性起床后拿起手边的工具,准备出门打猎。大家手中的工具各有特点—有的人拿着石矛,有的人拿着石刀,有的人拿着石斧,这些石器上都有砍砸过的痕迹;还有的人举着火把。他们希望今天可以用石头、火把、喊叫来惊吓野兽,使它们不断奔跑,得不到喘息的机会,最后力竭倒下;或者把野兽赶向悬崖,让它们摔死,这样他们就可以获得猎物了!还有一些青年手里的工具比较袖珍,他们拿着鱼叉、鱼钩,准备出门捕鱼!女人们则留在洞里,准备今日的采摘工作。长期积累的生活经验让这些女人知道山里哪些果子能吃,哪些不能吃,哪些比较可口,哪些能贮藏较长的时间。她们每天都会采摘一定数量的果子。傍晚,男人们从野外提着捕捉到的猎物回来,是一头梅花鹿!但是他们并不是每天都能打到猎物,有时候甚至一个星期都打不到一只猎物。于是今晚,大家决定围着篝火庆祝一下,用火烤熟鹿肉,分享白天采摘的果子。梅花鹿的皮可以用骨针缝制成衣服。晚饭后,大部分人开始休息,山洞里还留着火把照明。火把的光亮足以驱散野兽,也可以用来取暖。
考古学家在北京周口店发掘出40个左右的直立人化石,发现了用火的遗迹和几万件石器以及烧过的骨头;在山顶洞人遗址里面发现了穿孔骨针;在非洲肯尼亚的切萨瓦尼亚发现了40块烧过的黏土小碎块,可能是篝火的遗迹;在欧洲穆斯特洞发现了小型尖状器和刮削器。在法国方哥默的洞穴中,还有用陷阱捕捉野兽场景的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