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战略是企业生死之道

战略是说得最多,也是被误解最多的概念之一。在现有的管理书籍或管理培训中对战略的定义含混,让人难以理解。下面是百度百科给战略下的定义。

战略(strategy)就是设计用来开发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系列综合的、协调的约定和行动。

企业战略是对企业各种战略的统称,其中既包括竞争战略,也包括营销战略、发展战略、品牌战略、融资战略、技术开发战略、人才开发战略、资源开发战略等。企业战略是层出不穷的,如信息化就是一个全新的战略。企业战略虽然有多种,但基本属性是相同的,都是对企业的谋略,都是对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

这些对战略的定义流传很广,以至于在广大的创业者中产生了误解,认为创业公司不需要战略。创业公司都是小微企业,谈不上核心竞争力,也没有那么多资源去搞营销战略、品牌战略、技术开发战略、人才战略。如果,按照现在主流的战略定义,创业的小微企业的确没有必要和能力去搞战略。

但创业阶段的公司真的不需要战略吗?雷军有句创业名言:“不要试图用你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先后做了泡泡网、汽车之家、理想汽车的连续创业者的李想,也认为创业者首要的是把握好公司的战略方向,把战略定清楚。雷军、李想等这些在实践中成功的创业者,表达的意思明显是创业公司也需要战略。

成功创业者的实践心得与现在主流的战略定义明显不一致。那是雷军他们说错了,还是现有的战略认知错了?实践出真知!现有的对战略的认知恐怕落后于中国创业者的实践了。

1.现有战略概念的局限

今天主流的企业战略认知与框架来源于西方大型成熟公司的经验总结。企业战略的概念主要通过两条路径传入中国企业界。一是随着波士顿、麦肯锡等西方咨询公司传入中国。它们在给中国企业提供战略咨询服务时把相关的企业战略模型也介绍进来了。另外一条路径就是各大学管理学院的MBA教育。我国MBA教育主要是参考美国商学院的模式,以其MBA教学体系为模板设置的。国内MBA教育的战略教材多数影印美国的教材。即便是自编教材,内容多数是讲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教授的战略体系(竞争战略、三大基本战略、五力模型),以及同样是西方学者总结的核心竞争力这些理论。通过一届又一届的MBA学生,塑造了现在主流的企业战略认知。

追本溯源,目前国内主流的战略概念,基础框架是西方大型成熟公司的实践经验总结。这种脱胎于大公司经验的战略模型,在引入中国的企业界之后的确提升了国内大型公司的战略管理水平,提高了大型公司的生存能力。但也造成了战略概念复杂,难以理解,大公司才需要战略的印象。

德鲁克说,战略不是研究未来要做什么,而是研究现在做什么才有未来。创业公司抗风险能力差、死亡率高。80%的创业公司都会在创业5年内倒闭。面对如此高的失败率,创业公司其实比大型公司更需要战略,更需要通过制定战略规避风险,选择做正确的事情,以赢得未来。

2.中国传统的战略概念

要让战略概念及模式能够既适用于大型成熟公司,又适用于中小型创业公司,就需要拓展现有的战略定义。战略这个词,最早是一个军事术语,20世纪30年代才被引入企业管理领域。经过几十年的西方学术界、咨询界、企业界的共同推动,形成了现在的认知。想要拓展战略概念,还得先正本清源,通过回溯战略概念的起源,理解战略的最初定义,站在战略的本义上梳理认知。

幸好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战略思维传统强国,也是战略观的独立诞生之地。追溯战略的概念的起源,并不需要去“西方取经”。战略认知在中国有着完整的发展过程。两千多年前的《孙子兵法》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都被公认为是战略的经典。直到今天,其都是世界各国军校、商学院学生必读的书。

“战略”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西晋初史学家司马彪所著《战略》一书。我国的本土词汇,其基本内涵,往往可以从字面意思去解读。“战”指战斗、战争,“略”指谋略、计谋。当然,制定战略的目的是获得战争的胜利。所以,战略的基本含义是为了战争胜利制定的谋略。

战场上胜者活,败者死。战略也即生死存亡之道。商场如战场,企业随时都可能倒闭。事实上,中国的领袖级企业家也正是站在企业生存的出发点上思考战略的。任正非说过,“活下去,是华为的最低目标,也是华为的最高目标”。因此,企业战略的本质就是生存之道。如果通俗些说,企业战略是企业高质量活下去的经营思路。企业制定战略的目的,是在动荡的经营环境中为企业寻找活下去的路。

下面是媒体报道中马云、任正非关于战略思维的讲话。

2023年5月下旬,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召集淘天集团各业务负责人,开了一场小范围的沟通会。据多位阿里员工转述,马云认为淘天集团当前面临的竞争局势十分严峻,他以诺基亚和柯达举例,认为一个企业从行业标杆到死亡,半年到一年就足够了,在互联网行业可能会更快。

马云判断,接下来是淘宝而不是天猫的机会,阿里电商应该“回归淘宝”。马云在会上称,阿里过去那些赖以成功的方法论可能都不适用了,应该迅速改掉。他为淘天集团指出了三个方向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

任正非表示,未来十年应该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历史时期,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华为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从过去恐慌性地自救改为有质量地自救,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全线收缩和关闭边缘业务,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像阿里巴巴、华为这样的超大型企业,都把生存或活下去当成企业目标,并且,为了这个目标,制定或调整公司战略。其他中小企业,特别是创业企业,就更应该如此。事实上,“活下去”对创业公司来说,本来就不是一个容易做到的目标。80%的创业企业活不过5年。

企业战略是企业的生存之道。这个定义既能继承中国两千多年的战略思维精髓,也能与西方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结合起来。现有的来自西方大公司的战略观无非这一战略观的一个子集。竞争是大型企业生存的最大威胁。对大型企业来说,制定战略的关键任务就是赢得竞争。每个企业都有生存问题,但生存问题并不只是竞争。企业战略是企业生存之道,跳出了现在的主流战略观束缚,就可以用更加开阔的视野探讨战略。

3.制定战略是在环境中找活路

企业是环境的产物。现在技术变革、地缘冲突、行业政策、市场竞争、消费潮流变化日益加剧。大家都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企业随时会因为外部环境的剧变而倒闭。柯达、诺基亚、摩托罗拉这样的曾经非常强大的企业也因为环境剧变而轰然倒下。大型企业尚且如此,创业公司抗风险能力差,就更容易死亡。

创业者思考:在变化的环境中,公司会面临什么生存威胁?哪里才有生存机会?公司走哪条道路才能活下去?这样的问题就是战略思考。思考得出的能让公司活下去的经营思路就是战略。

因此,为了活下去,大小公司都需要战略,都需要通过制定战略厘清未来变化趋势,趋利避害,为公司找活路。

认清了企业战略的内涵,战略就不再是复杂的、难以理解的、高高在上的、不实用的东西,而是每一个创业者、CEO每天都需要思考的重大问题。企业越小越有可能随时倒闭。创业公司尤其需要战略。创业没有战略,结局就是失败。 Y7xn5aTtDffMscI4kE1EY4Oqpxb62gWKjJqrED5TOVVVgaGwb+IvKj5zaTOf96y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