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求知做加法,修心做减法

庄子提倡的“无己、无功、无名”是达到精神自由的境界,这一理念旨在引导人们超越世俗的功名观念,实现生命的完整和人生的自由。要实现这一境界,需要通过特定的方法论来实践,即“求知做加法,修心做减法”的过程,实现心灵的净化和提升。

这种方法论体现了庄子哲学中对于自然和谐与个体精神自由的追求。通过顺应自然本性,不以自我意志干预自然,从而达到一种无须外物依赖的精神自由状态。此外,庄子还提出了“心斋”和“坐忘”两种方法,作为实现心灵超越和进入自由境界的具体途径。因此,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方法,人们可以逐步接近并最终实现“无己、无功、无名”的理想状态。

提到这个主题,我们得先从道家的创始人老子说起。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八章里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基本上算是道家的纲领性主张了。

“为学日益”,为学求知要做加法,每天要学习很多东西。我们从小学、中学、大学、硕士生到博士生,一直都在求学。然后出来工作,还会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学习,报读各类商学院课程等。我们一路是干吗的呢?增加我们的知识,提升我们的认知。“为学日益”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学习和进步。

“为道日损”,为道修心要做减法。把我们学的东西全部消化之后,变成一个简单的生活法则,这个其实很不容易。然后,“损之又损”才能达到“无为”,如果真的做到“无为”了,就“无所不为”,任何事情都能成功,这叫“无为而无不为”。为什么呢?因为你理解了道,掌握了一个最简单的法则,并按照这个法则来指导我们后面的所有事情。

美国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通过对自己人生成功过程的反思,写成了一本畅销全球的书——《原则》。达利欧试图提供一套能通用的理念,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书中,达利欧结合自身的经历,列出了在生活和工作中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一些原则,这些原则是他多年来世界观和人生智慧的总结。其中的底层逻辑就非常符合“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道家思想。你会发现,人生的成功与失败,最后总结起来就是那数十条原则。

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写了另一本畅销书《断舍离》。“断舍离”一词可以跟我们的“日损”完全对应,作者在这本书里表达的思想也确实是受了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

作者在这本书里建议我们要“断”什么呢?不要买那些多余的东西,没有用的东西,断掉你的各种购物的欲望。那么,“舍”是舍掉什么呢?是你家里边要清理掉,舍掉那些废弃不用的东西,把家里清空,变得很舒适很宽敞很自由。那么“离”又是什么呢?就是远离各种诱惑,我们今天讲的“无己无功无名”,都是我们“离”的这个内容,即远离功名之心和各种欲望。

所以,“断舍离”一度成为中国很火的一个词,每个人都说我们要“断舍离”,其实真正能做到的人并不多。现在各种网购实在是太方便,我们打开手机,可能就不自觉地买了一些我们本来不需要的东西。

所以,在我们生活中,你真正要做到“为道日损”,那是一种功夫,是一种修行。那么,庄子提出了两个功夫论:“心斋”和“坐忘”。

“心斋”这一概念,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它实际上意味着“斋心”,即心灵的净化和自我约束。在庄子的思想中,“心斋”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仪式,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修行。通过摒弃杂念,达到心境的虚静和纯一,从而洞察万物的本质和真理。庄子认为,只有当心灵如同一间空屋一样,没有任何杂物阻挡时,外界的事物才能真正地进入我们的内心世界。这种状态不仅仅是对物质欲望的摒弃,更是对心灵深处那些阻碍我们认识真实自我的障碍的清除。

庄子提出了一个概念,称为“虚室生白”。这个概念比喻说,如果一个房间被杂物堆满,那么光线就无法照射进来。同样地,只有当我们的内心世界清空了杂念和欲望,才能让智慧和真理的光芒照进来。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心灵仿佛自己产生了光明一样。因此,“虚室生白”不仅是庄子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他关于修炼功夫的论述之一,强调的是心灵的净化和空明。

下一句“吉祥止止”,意味着喜庆好事的征兆不断涌现,只有当心灵达到一种空灵的状态,即去除杂念和尘埃,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运的到来。这与我们今天面临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我们拥有的太多,以至于对缺乏的感受变得麻木,这种状态下的“缺乏”实际上是一种真正的匮乏。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清空自己,让心灵回归自然和简单,这样才能重新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

我们再讲讲庄子的“坐忘”。“坐忘”就是打坐,跟佛教的“禅修”很像,本质上有相通的地方。“坐忘”“禅修”都是一种修心的方法,目的是让我们减少受到外界的干扰,减少各种欲望,而专注于内心,修炼一颗清净心。

1972年,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决定戒除大麻,这一过程对他的意志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成功戒除后,他开始专注于禅修,并坚持每天进行一段时间的静坐练习。通过这种方式,乔布斯不仅找到了自己的本心,还探索到了心灵的直觉,这些直觉比理性更有意义。他的这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对他后来的成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静坐禅修时,乔布斯会将多种设计方案放置于一旁。完成禅修后,他会选择一个设计方案进行深入思考。他在禅修的时候,还让助理给他拍了照片,然后他亲自给这个照片题词,他说:“这就是我非常经典的时刻。”

乔布斯说:“我人生的需要,不过就是一盏灯,一杯茶和一个音箱,这就是我生命的全部。”

我们想一想,这样一个富可敌国的人,他其实拥有的东西,或者说他真正想要的东西就是这么多,这是他在禅修时候的一个体验。所以乔布斯在设计产品时,他也本着一个“不立文字,直见当下”的一种方式,直指人心。

乔布斯以其独特的简洁思维,开创了众多新颖的设计风格。他思考了一个问题:既然所有的电子产品都需要按钮,那么是否有可能创造出超越按钮的存在呢?这种思维模式就是完全摒弃了对按钮的依赖,进而催生了触摸屏技术。可以说,打坐禅修为乔布斯的设计思维提供创新源泉。

所以,乔布斯的禅修不仅有了一个人生的体验,还对他的产品设计有非常大的启发。这就是我们个体的内心和宇宙相交接的时候,带来了很多思想和智慧的光芒。

所以,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回到我们今天的生活,就是要学会“断舍离”。今天我们拥有的物质方面的东西太多,精神上反而变得贫乏了。一方面,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思考、与有智慧的人交流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通过实践“断舍离”的生活方式,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心态,从而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和谐统一。

此外,庄子还教会我们为道修心的两个功夫论:一个叫“心斋”,一个叫“坐忘”。人生是一场向内探索的旅程,生命只为体验而来,重点是专注于当下,找回纯粹美好的心灵,体验幸福的人生。 SM4v5FSud28++rVVL334QWmY2j7ruiYRT+dmlvePmsZ+LDw8gOOBMP34WGE5OIy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