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亲子整理是孩子成长中的一笔财富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指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12岁之前是最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孩子今后的性格、道德品质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不同阶段成长需求是我们规划孩子成长环境的重要依据。人的成长是有特定发展规律的。亲子整理规划最重要的原则是使孩子的物品和不同成长阶段的需求相匹配。因此,父母需要了解清楚孩子0~12岁的成长需求,并在整理中实践。如何才能在亲子整理中规划好孩子的成长环境?首先需要家长们了解儿童成长的特征和规律(如图1-8所示)。

图1-8 0~12岁孩子的状态

(一)带领0~3岁孩子在模仿中游戏和体验

很多家庭在新房装修时,会把儿童房设计得非常完整。最后发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儿童房完全沦为老人房、保姆房、客房,甚至是杂物间。事实上从孩子出生到3岁这个阶段,儿童房基本上处于闲置或者半闲置的状态。儿童房没有起到原本设计的作用。

比起爸爸,0~3岁的孩子更愿意和妈妈待在一起,妈妈在哪里,孩子就在哪里(如图1-9所示)。所以这个年龄段最好根据妈妈的生活动线来调整功能区域并布置环境。

图1-9 0~3岁的孩子,妈妈在哪里,孩子就在哪里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

你在厨房忙着做饭,孩子就在你的脚边,学着你的样子切菜、炒菜。

你在书房处理邮件、码字的时候,围着你转的孩子,可能就坐在你对面,拿着一支笔、一个本子,写写画画。

从起床、洗漱、煮饭、清洁、打扫、装扮,到工作;从主卧、卫生间、餐厅、厨房,到客厅,孩子就是你的“小尾巴”,如影随形。

你要相信,孩子的一生中,除了这个阶段,不会再有其他任何时候,可以让你感受到你们之间如此亲密,他那么黏着你、喜欢你,又那么亲近你、想要模仿你。

这个阶段的孩子,妈妈就是他的全部。只要待在妈妈身边,孩子就心满意足。也正因为需要如此多的陪伴,0~3岁的孩子主要活动区域会集中在家庭公共空间,与家庭成员有更多的相处。

专属于孩子的区域可以在妈妈的房间内,也可以设置在家里的公共空间。

妈妈常待的地方都要有孩子的一席之地,无论是主卧、客厅,还是餐厨区域。

这个阶段,孩子的物品主要是与起居相关的,包括衣物、尿不湿、奶粉、奶瓶等;其他物品还包括益智类用品、玩具、绘本等。

3岁之前的收纳工作其实是由父母来完成的。虽然父母是整理收纳的主力军,但不代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需要懂收纳。我们需要培养孩子对环境以及父母行为的感知,并不断增强他们的秩序感。

把亲子整理的内容当作早教或者亲子游戏互动的方式之一,让孩子通过互动和游戏感受整理收纳的乐趣。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将用过、玩过的物品归位,能够对自己所属空间和物品的功能有大致的了解,日后也能慢慢强化他们这一习惯。父母要相信,这个阶段的所有努力都不会白费,孩子完全可以胜任父母的小帮手,陪伴父母完成整理。

收纳储物规划:

衣柜: 主要用来收纳与孩子起居相关的物品,包含衣物、口水巾等,此时孩子和主要抚养人用同一个衣柜即可,不一定需要单独的衣柜来收纳。

储物收纳柜: 收纳尿布、奶粉等养育类物品,父母在孩子这个阶段囤货的数量一定不少,合理的收纳可以避免杂乱。

玩具书柜: 开放式的收纳架会更适合放置玩具和绘本。视觉上的直接呈现能够让父母和孩子一眼找到所需物品。通过陈列的形式,让父母和孩子对所有物品一目了然,能够快速找到自己的目标。同时,如果家里的空间允许有独立的设置,我们会建议对孩子的玩具和绘本进行分区规划与布置,让孩子的物品更加清晰分明。

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父母只需要给他们制定简单的物品放回原则即可。我给女儿制定的规则,她在执行过程中就特别喜欢。比如,我们希望她可以将垃圾或者不要的东西放进垃圾桶,把书放回书架,把拿出来的玩具放入所属的玩具收纳区域,等等。我们发现,这些简单的整理指令,孩子都可以很好地做到,并且能收获开心和成就感。

(二)引导3~6岁孩子在陪伴中养成秩序

3~6岁是儿童秩序感和独立意识逐步形成的阶段(如图1-10所示)。这个阶段恰好是学龄前阶段,也是分房的过渡阶段。在校园、家庭环境的融合与差异中成长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其行为习惯开始发生改变。父母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和养成好习惯。

这个阶段的儿童成长空间规划也会随之变化。

起居空间: 从和父母同住逐步过渡到独立的儿童房。

玩乐空间: 从家庭的公共空间转变为相对固定的区域。

学习空间: 开始添置书桌和布置阅读区,儿童房逐渐发挥作用。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物品也会产生较大的变化。从与起居相关的物品、娱乐益智类玩具演变为贴纸和书籍,画笔和贴纸会经常出现在你家的墙面、沙发和桌面上,随手涂鸦伴随着孩子成长。

图1-10 3~6岁的孩子,要在父母陪伴中养成秩序感

收纳储物规划:

衣柜: 建议设置独立的衣柜,让孩子可以自己挑选和管理衣服。同时家长要教授孩子折叠与收纳衣物的方法。

玩具柜: 孩子的玩具品类与数量激增,需要专属的玩具柜来收纳。

另外,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爱好和需求,选择具有不同展示特点的玩具收纳柜,比如有的小朋友喜欢乐高,有的喜欢芭比娃娃,还有的喜欢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父母在选择收纳柜时要认真考量如何最大程度展现出这些物品的特点。

书柜: 随着孩子进入幼儿园,孩子的书籍大量增加,因此在这个阶段,选择书柜可以考虑陈列和收纳相结合。收纳区域除了收纳书籍外,也可以用来存储孩子的画作、画具、文具类的资料等。

在这个逐步转变的过程中,父母应着手去打造儿童房的环境,并且需要逐步给孩子强化儿童房管理权限的意识,让孩子自主进行空间管理。

孩子是管理者,父母则是监督者,空间的管理开始逐步出现分工,这就需要父母和孩子合作,一起打造适合孩子成长的空间环境。

(三)鼓励6~12岁孩子学习技法并独立自主

6~12岁的儿童开始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学龄阶段,走进校园,适应学科教育学习。而在家庭环境中他们会拥有自己私密的空间,开始形成独立的人格(如图1-11所示)。

孩子进入小学,学习的压力开始出现,很多父母不再像学龄前阶段只关注孩子对玩具的收拾和整理等基础习惯,会花更多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但其实这个阶段才是孩子整理收纳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孩子的学习习惯正是生活习惯的映射。整理收纳并不是不再需要,只是整理收纳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孩子可以用整理收纳的方式和逻辑来规划和管理自己的时间与生活,逐渐走向独立。

在这个阶段,孩子常用物品的变化会非常大,比如玩具数量减少,与学习相关的物品逐步增加,包括学习教辅类书籍、课外书籍、文具等。

养成良好的收纳习惯,不仅可以改善孩子的成长环境,同时也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习本身。而儿童房的规划与设计,需围绕孩子的物品和需求来考虑,也就是功能区域的划分和儿童房的软装布置。

儿童房已经不单单是孩子休息、起居的场所,还涵盖了衣物、玩具等收纳与学习的功能。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儿童房更应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记录空间。这个空间将不断记录着孩子的成长和心情,不同成长阶段的喜好,甚至是小小的秘密。父母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做的是观察和守护。

图1-11 6~12岁的孩子,逐步学会独立自主 2h6k4QCoAegTxFQWWq/f4qeq2Owj6ylovo4h381Wsk7O+3WyDXE08swwUW6k28a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