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笔下的·心中的·于莲的《庄子》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应该是注释、解读著作数量仅次于《老子》的第二大典籍(《论语》与《孟子》按传统分类属经部,不在此列)。仅近年新出的《子藏·庄子卷》所收录的1949年前注释、研究著作就多达302种。而1949年后各种关于《庄子》的或深奥或通俗的著作,数量可能更数倍于此。面对前人如此庞大的成果,暂且不说提出新的见解,就是单纯在表述方式上,是否还有创新的可能?而于莲的《画说庄子》就提供了一种可能。

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出版界曾经出现过一阵图说古籍的热潮。各种图说、画说、图画本的五经诸子、史汉通鉴层出不穷。但是,这些图说古籍所配的图画,基本上都是紧跟原文,直观画出其内容,其中并没有加入画师自己的感受。究其本质而言,仍只是插图。而于莲的《画说庄子》则不同。

首先,于莲在创作时不但依据《庄子》的内容,而且在画中还融入了自己对《庄子》的理解与认识。这使得这些画脱离了一般的插图,而成为了于莲表述她对《庄子》理解的一种途径。

其次,于莲在书中,不但写出了她对《庄子》相关篇章或寓言的理解、思考、感悟与救赎,同时,她还写出了自己“画说庄子”的创作思路。这在林林总总的图说古籍中,可谓独树一帜,颇有前人为自己的诗文作“自注”的遗风。至于于莲的理解是否契合《庄子》的本意,于莲的画作是否表现出了《庄子》的精神,书中相关内容旁都附有《庄子》原文,读者自可品读,自然生出趣味。

知名历史学者、《山海经》(入选新华荐书年度十大好书)译注者
孙见坤
2023年7月14日 L7mIS9hZp0LeUwC3zDMFEEeFk+EQ+urIE9Xe9l+ZHVm4CKq5/TcvvebR/i8nHWQ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