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小知不及大知

《大年小年》
布面油画
80cm×100cm
2021年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庄子·内篇·逍遥游》

见识短浅的小智慧怎么能和境界高远的大智慧相比呢?寿命短暂的又怎么能与寿命很长的相比呢?为什么这样说呢?

朝菌不会了解昼夜的交替,蟪蛄不会懂得四季的变化。它们都属于小寿命。

楚国南方有一只灵龟,五百年的光阴对它来说只是一个春天或秋天;上古时有一棵大椿树,八千年对它来说也只是一个春天或秋天。它们都属于大寿命。

彭祖据说活了八百岁,是最高寿的人,一般人和他相比,实在太悲哀了!

对于这段故事,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人的生命和认知是分层次的。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庄子明确地告诉我们:小聪明不及大智慧,短暂的生命无法感知大寿命的沧桑变化。

就像“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对一个朝生而暮死或春生而秋死的菌虫描绘昼夜轮换、四季更替、斗转星移,它一定会一脸发蒙,说这不可能。因为在这些小寿命的认知里,只有它们能看到、体会到的那一点点光阴,又怎会懂得五百岁的灵龟和八千年的大树所经历的沧桑巨变?

庄子在《逍遥游》里描述的另一个故事也能很好地说明小知与大知之间的区别。大鹏展翅高飞九万里,从北冥飞到南冥,而小鸟每日只能在蓬蒿之间飞舞。小鸟看不到大鹏的广阔天空,但是大鹏却可以看到小鸟的方寸世界,这就是不同的生命境界带来的不同认知。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短寿之人怎会知道长寿之人在更多时代变迁中的悲欢沉浮?认知狭隘的人又怎会懂得拥有大智慧的人的海阔天空?

第二,大小是相对而言的,永远不要自视甚高。

“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据说彭祖活了八百岁,是最高寿的人,普通人望尘莫及,但是彭祖与八千年的大树相比呢?岂不也是可悲的?

其实大小都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最大、最小,只有更大、更小而已。人想有“大知”,就要学会不断突破自己,你的大知、大寿不是和灵龟、大树比,更不是和朝菌、蟪蛄比,你唯一应该比较的对象是你自己。

面对生生不息的大千世界,即使如彭祖一般活了八百岁,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置身于宇宙万物中,也不过是一粒微尘。

第三,生命是一场修行。

既然命如尘埃,还有必要区分大小吗?

如果只将生命看作一个毫无意义的由生至死的过程,那么就没有了大小之分;但如果将生命历程当作一场修行,谈论大小就有意义了。

一个人的智慧多少、格局大小,甚至寿命长短,其实都与一个人的修为息息相关。在这个故事里,庄子并没有说明如何能得到“大知”和“大年”,但在其他篇章中,比如《大宗师》,庄子对此进行了解读,我们将在后续故事中展开讨论。

总之,在这个故事中,我认为重点是明确“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生命有长短,认知分层次。每个生命都有潜力活成更好的自己,无论达到何种生命境界,都不要限制自己的想象,时刻谨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断修行,获得更大的智慧,我们的人生才能更加高远! CKxVMnqBgTenLbVeYZs0/UD6S0N5GImb2CnoYk2ciw79oAHORb+/5ILPdVD0Bp6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