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时代”包括3个连续的地质时期:三叠纪(2.5亿年前到2亿年前)、侏罗纪(2亿年前到1.45亿年前)和白垩纪(1.45亿年前到6600万年前),如图15-17所示。在中生代开始的时候,地球上有一个超级大陆(盘古大陆),许多种类的恐龙分布在这里。盘古大陆后来分裂成南北两块,北部大陆进一步分为北美和欧亚大陆,南部大陆分裂为南美、非洲、澳洲和南极洲等。随着大陆的分裂,恐龙分散在全球不同的大陆上,恐龙群落就这样被时间和地理位置分隔开来。例如,早在霸王龙(白垩纪恐龙)出现以前,剑龙(侏罗纪恐龙)就已经灭绝了大约8000万年。它们之间相隔的时间比人类和霸王龙相隔的时间还要长。
图15-17 地质演化图
恐龙的种类有肉食龙类、虚骨龙次亚目、原蜥脚次亚目、鸟脚亚目、剑龙亚目、角龙亚目等。
(1)肉食龙类。肉食龙类最早是指各种各样大型的兽脚类恐龙,具有巨大的头及巨大的牙齿,不同于体形较小且骨骼轻盈的虚骨龙类。棘龙是目前已知最大的肉食恐龙,体长为2~20.7m,体重为4~26t。
(2)虚骨龙次亚目。虚骨龙次亚目具有轻盈灵活的躯体,早期代表是食肉类型,后期代表发展成杂食型,有的以蛋为主要食物。
(3)原蜥脚次亚目。原蜥脚次亚目为双足行走,杂食型恐龙。它们头不大,顶面光平,眼眶大于头部所有孔眶,泪骨纤细,眼前孔为葫芦状,枕髁较大;下颌关节低于齿列面,牙齿小,齿冠短,两侧面有微弱纵棱发育,其前缘见少量锯齿构造,齿尖不锐利;颈部较长,神经棘及横突不发育,背锥体为双凹型,荐前椎至少23个,愈合荐椎有3个,前部尾椎较高。
(4)鸟脚亚目。鸟脚亚目是恐龙类中化石最多的一类,其内容亦很庞杂,两足或四足行走,嘴部一般扁平,下颌骨前方有单独的前齿骨。最早被人们发现并科学认识的禽龙即属此类。
(5)剑龙亚目。剑龙亚目为四足行走的恐龙,背部有直立的骨板,尾部后端具骨质刺棒两对,头小,脑亦很小。剑龙类主要出现于侏罗纪,可延续到白垩纪初期,是恐龙类中最先灭亡的一个大类。
(6)角龙亚目。角龙亚目恐龙是指鸟臀目的缘头龙类的一支四足行走的植食性恐龙,体长可达9m。成群生活,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啃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