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智慧篇

何为智慧?孔子说“知者不惑”“好学近乎知”,孟子说“是非之心,智也”。智慧在中国传统语汇中含义丰富,不仅表现为一个人的机智、聪慧,还可以表现为为人处世的思辨力、判断力。它既是一种才智,也是一种德行。自古以来,智慧一直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从本篇的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智慧的理解和追求。

慎思明辨方为智。智慧首先表现为审慎地思考,明晰地分辨。荀子在唯心主义盛行的先秦时期,从自然科学角度解释天象,可谓“慎思”;管仲深谋远虑,对时事精准判断,适时抉择,可谓“明辨”;狄仁杰不趋炎附势,不阿谀奉承,敢于面引廷争、辩明是非,显示了智者的无畏;王世贞对流行千年的“完璧归赵论”,大胆质疑,廓清迷雾,更是眼光独具。正所谓:慎思明辨是非清,敢于质疑真相明。

事理通达方为智。智慧也表现在明事理、通人情、性情旷达上。庄子鼓盆而歌,以超然之心面对生死,可谓“通”;叔孙通灵活机敏,洞察先机,不泥于旧习,可谓“达”;王羲之坦腹东床,率性而为,不掩饰,不矫情,可谓“旷”。此三人,皆为空明旷达之士。

多谋善断方为智。智慧的突出表现是善于谋划,敢于决断。一代“兵圣”孙武,深得用兵之道,不战而屈人之兵;一代谋士张良,善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一代良相房玄龄,于细微之处先察,未雨绸缪。此三人,皆为聪明过人之人、多谋善断之士。诸葛亮更是天下奇才,料事如神,谋略超人,被誉为智慧的化身。

机智灵活方为智。智慧还表现在机智机巧、灵活多变上。庄子无为而为,“曳尾涂中”,大道无形,可谓“超脱”;墨子引公输盘与楚王入彀,让其自相矛盾,陷入窘境,可谓“机灵”;晏子使楚,不卑不亢,灵活应对,反客为主,靠的也是“机灵”;蔡洪、王敦以机警言语,使自己摆脱险象环生、进退两难之地,还是“机灵”。超脱、机灵,不仅可以使人摆脱窘境、困境、险境,关键之时还可以救人一命。

智慧如此重要,智慧又从何而来呢?古人有言“学而不已为智”,学习既是智慧的源泉,又是智慧的体现,可见学习之重要。朱熹劝学——少年易老,光阴不可轻忽;苏秦刺股——发愤苦读,终配六国相印;苏老泉不怕起步晚——二十七,始读书,大器晚成;彭端淑示子侄——“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这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如星光闪耀在华夏历史的天空。

你想成为具有智慧的现代人吗?那就让我们走进本章,从学习古人的智慧、感受他们的精神、领略他们的风采开始吧! qsxlWPxAWGriQPCxj/0S9b0Ytpmd0mf5S5+UUI5pRxrBehThtx5dWZ2wK8Isj7Z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