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你进了别人的书房,看见这里也是书,那里也是书,书桌上摆着他的日记,你首先注意的可能是日记,你想打开看看的也是日记,因为日记里面藏着机密。如果有好几个人的日记都摆在那儿,你可能对其中女孩子写的那一本特别有兴趣,因为女孩子心事多,藏得严密。如果那里有三本日记,作者都署了名字,一个叫淑贞,一个叫玉洁,一个叫莎菲,最抢眼的是莎菲,这个名字显示她成长的背景很西化,有欧美女性的那种开放和大胆,人家不敢做的她敢做,人家不愿说的她愿意说,下笔必有可观。《莎菲女士的日记》,丁玲女士用这个题目写出她的成名之作,那是1928年。

《莎菲女士的日记》名为日记,其实是小说,丁玲女士把小说写成日记的样子,属于“日记体小说”。这个“体”是体裁,量体裁衣,给小说穿上日记的衣服,把小说化装成日记(一如书信体的小说,把小说化装成书信)。写小说和写日记又有什么分别呢?简单一句话,写日记没打算给人家看,写小说是为了给大众看,一念之差,造成很大的分歧。你看鲁迅先生的“丙辰日记”,正月一日,放假,在家会客。二日,微雪,到诊所看牙,入市买绒裤,买碑帖拓本。三日,接二弟来信,夜间有大风。会客,看牙,买绒裤碑帖,二弟来信,这些事情彼此之间没有因果牵连,下雪刮风对他的生活也没有产生什么影响,这种日记可以供自己日后查考,也可以为研究鲁迅先生的专家保存史料。这是日记,不是小说。

鲁迅先生还有一篇《狂人日记》就不同了,这个写日记的人认为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人吃人,现在家人和邻人正准备吃他,他由邻人的目光、小孩子的脸色、狗的眼睛、鱼的眼睛看出危机四伏,打开书本,看见“易子而食”“食肉寝皮”一类成语有特殊的体会,甚至在满纸仁义道德的间隙里看到“吃人!吃人!”这种感受从头到尾贯穿全文,琐琐碎碎的事件结合成有机体,其他大小事件一概不录。一般日记纪实,这样的“日记”是出于想象;一般日记是备忘录,这样的“日记”是白日梦;一般写日记是为了自用,这样的“日记”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表演。

言归正传,且说莎菲女士患了肺病,一人独自住在北京某处疗养,写日记发抒内心的苦闷。也许需要解释一下:在那个年代,民间所谓肺病指的是肺结核,这种病容易传染给别人,依那时的医疗条件,几乎没有办法把它治好。患者长期身体衰弱,需要与他人隔离,学业、职业、婚姻都不能规划。就这样,我们的莎菲二十岁了!

《莎菲女士的日记》一共写了三十天,她并非每天都写,例如第一篇是十二月二十四日,第二篇是十二月二十八日,日记实际的时间跨度是整个冬天。冬天是肺病患者最难过的日子,但莎菲女士并未多谈她的病情,没有记下医疗的过程,她对医术的进步、新药的发明没有什么期待。那年代,患肺病的人很多,不见她对病友的同情,更不见她对公共卫生、国民健康的关怀。她在日记中不顾一切、尽情倾吐的是两个男子进入了她的生活,彼此一同进入情天恨海。这应是一篇爱情小说。

第一个出场的男子比莎菲大四岁,日记中称他“苇弟”,他来了,“握紧我一双手,‘姊姊,姊姊’那样不断的叫着”。他爱莎菲,但是不知道怎样讨好他喜欢的女孩子,莎菲“确确实实的可怜他,竟有时忍不住想指点他:‘苇弟,你不可以换个方法吗?这样只能反使我不高兴的……’对的,假使苇弟能够再聪明一点,我是可以比较喜欢他些,但他却只能如此忠实的去表现他的真挚”。后来,第二个男子出现了,这个人高大成熟。有一天,两个男子在莎菲的住处碰见了,苇弟急忙退出,第二天再来,坐下就哭,问他哭什么,他大声回答:“我不喜欢那高个子!”日记中说,这样的男孩不是女孩子恋爱的对象,只是女孩子捉弄的对象。莎菲仍然呵护他,只因为有他出现,莎菲那阴冷、潮湿、孤独的住室才有了生气,不像一座停尸间。

第二个出场的男子名叫凌吉士,对莎菲先递上一张名片,和苇弟相比,可谓出手不凡。那是她喜欢的那种男人,一张名片的授受使她有异样的感觉,她为这个感觉写了八百字。这以后,日记多次记述他们的相见,莎菲把他的什么细小处都审视遍了,“我觉得都有我嘴唇放上去的需要”。“我要占有他,我要他无条件的献上他的心。”但莎菲不是蒙昧少女,“在这上面,不是我爱自夸,我所受的训练,至少也有我几个朋友们的相加或相乘”。她发现凌吉士同时跟多个女人有亲密的关系,其中包括娼妓,不可能和她心魂相守。她虽能识破凌吉士的伪装,却仍然不能摆脱凌吉士的魅力,她在日记的最后还有这样的海誓山盟:

假使他能把我紧紧的拥抱着,让我吻遍他全身,然后他把我丢下海去,丢下火去,我都会快乐的闭着眼等待那可以永久保藏我那爱情的死的来到。唉!我竟爱他了,我要他给我一个好好的死就够了……

一个患了传染病的人,独自住在偏僻的地方疗养,活动的范围有限,接触的人很少,她的故事难以线性发展,就在有限的立足之地上团团转,散而复聚,去后又来,难合难离,没完没了。这种情形有一点像舞蹈,如果你对舞蹈不能领会,那就说有一点像舞台剧,戏剧编导将这种情节叫“缠”。丁玲女士对“缠”字诀的运用得心应手,放任情欲,仍能控制情势,在剃刀边缘扬汤止沸,人去楼空又十分遗憾,觉得本来可以再多发生一点事情,于是读者和莎菲一同期望“然后”。《莎菲女士的日记》知名于世,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大量吐露女人的情欲。

就小说论小说,丁玲女士既然要莎菲口无遮拦、一鸣惊人,就得给莎菲塑造一个鲜明的性格。这个人,“没有人来理我,看我,我会想念人家,或恼恨人家,但有人来后,我不觉的又会给人一些难堪”。她请了几个朋友一同去看电影,不待剧终,自己却丢下客人,独自回家了。她要搬家,朋友给她找好了房子,忽然又不搬了。生了肺病的人不可喝酒,她以酒浇愁,进了医院。生了肺病的人要进补,她煨牛奶,煮鸡蛋——那时候都是高档食物,食物准备好了,她却不一定吃,从未想到暴殄天物,从未谈过经济来源。谈到家人,她的想法只是“我想能睡在一间极精致的卧房的睡榻上,有我的姊姊们跪在榻前的熊皮毡子上为我祈祷,父亲悄悄的朝着窗外叹息,我读着许多封从那些爱我的人儿们寄来的长信,朋友们都纪念我流着忠实的眼泪……”她说“我的生命只是我自己的玩品”,表示吐露情欲是她的权力。莎菲是一个任性的女子,三毛也任性,琼瑶的小说人物也任性,这种性格可以给作品加分。

我现在居住的地方,州政府发行一种奖券,买一组六个号码只要两美元,倘若六个号码全中,得头奖,奖金的数目很大,也许是两千万美元,也许是两亿美元。两亿美元,扣除各种税金,大约有一亿美元到手。一亿美元是多少钱呢?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在一般小区,一亿美元可以买一百栋住房,有了一百栋住房,坐收租金,每个月可以收入二十万美元。花小钱,发大财,很能打动人心。市面上除了专设的奖券行,各处的药房、杂货店、加油站、超级市场,都附设了卖奖券的摊位,生意不错。

奖券每星期三开奖,有时候摇出来的头奖号码没有卖出,大笔奖金发不出去,这笔钱就留到下期开奖,跟下一期的头奖奖金合并。于是,这一期,头奖累积到四亿美元了!中了头奖的人可以领到两亿美元了!有一家奖券行贴出大字广告:“想一想,买一张!”两百栋住房呐!就算海市蜃楼,你也会看上两眼,行人到此,脚步不知不觉放慢了。有人从来不买奖券,眼前这个奖有三十年历史了,本市人口超过三百万,三十年开奖一千六百八十次,还没听说有人中了头奖,可是想一想,三十年风水轮流转,财神爷应该来到头顶上了,正因为没人中过,所以现在到了中奖的时候。好,买一组!进了店门,掏出一张十美元的钞票,忽然觉得只花两美元买一组号码未免不好意思,买五个!十美元都给他!多一组号码多一个机会!

回到家中,关起门来看奖券反面的说明,照着它的规定签了名,这张奖券才是你的。三天以后开奖,现在放个妥当的地方,装进衬衫胸前的口袋里?万一糊里糊涂交给洗衣店了呢?夹在一本书里?万一忘了是哪一本书了呢?最好是贴在书房的墙壁上,忘不了,丢不掉,太惹眼也是缺点,怕只怕今夜来了强盗小偷,起了疑心,随手揭走。那就在墙上再贴一张本市的地图,把奖券盖在下面。

头奖的号码开出来了,急忙拿来跟购买的号码核对,每一个数字他都有,只是排列的次序不同,头奖号码有个36,他的奖券号码有个63,诸如此类,总之就是没有中头奖。我没中,别人也没中,头奖奖金和下一期的头奖合并,现在有六亿一千万美元了,钱摆在那儿,不管怎么说,每期总有人一夕暴富,千真万确。奖券行说得好,“多买多中,少买少中,不买不中”。好一个“不买不中”!买一组号码只要两美元,不买,省下这两美元又能怎样!

再买五组号码吧,到了开奖那天晚上上网查看,这次中了一个小奖,四美元。主办单位深通人性,倘若一组六个号码中了五个,得二奖,也有一百万美元,以下递减,最小的奖只有四美元。四美元可以到卖奖券的摊位换两组号码,让你不至于灰心丧志,你留住你的希望,他留住你这个顾客。四美元!那个有幽默感的人笑了,财神爷想跟世人玩游戏,那就陪他玩玩!

买下去,没有中,头奖奖金涨到八亿美元了!

继续买下去,仍然没中,钱都好好地摆在那一头儿,这一头儿手里握着奖券,两者之间有神秘的联系,觉得自己是个有钱人,滋味很甜蜜。买下去,头奖奖金涨到十亿美元了!“十亿”这个数字突然在众人眼底涌出,家里藏着奖券的人都觉得这个小宇宙大爆炸,万物重新创造,谁中头奖谁是造物主。十亿还不算数,两岸猿声啼不住,马上十二亿了,不但本州的居民都到奖券行排队,外州的人也长途开车仆仆风尘地来买,外国的人也小题大做,腾云驾雾地坐飞机来买,监狱里的犯人也一人凑两美元集体购买。卖奖券的地方也卖报纸,报纸一大早卖光,上面用特大的标题报道:现在十五亿了!

十五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差不多一百〇五亿,折合新台币约四百八十亿,折合港币约一百一十七亿,即使税金扣去一半,教人如何花得完!天下只有赚不完的钱,哪有花不完的钱?有一所小学发动全校师生家长捐款,希望建造一座游泳池,可惜募来的钱太少了,大家一商量,把这笔钱买了奖券吧,不是说多买多中吗,中了奖再建游泳池。上天负了苦心人,他们白买了,很多孩子哭了。有一个财团看到这条新闻,立刻派人送去一张支票:别哭,你们可以修游泳池,我捐钱!这样的事咱们也可以干。有一所大学给应届毕业生举行典礼,邀请了一位多财善贾、大有成就的校友来演讲。这位贵宾居高临下、要言不烦,他对这一届的毕业生说:你们的学费贷款由我统统替你们还清!读大学很贵,很多人要靠向政府借钱交费,这些人毕业以后找到工作,政府再从他们的薪水中分批扣还。毕业虽是喜事,心情并不轻松,如今贵人一句话,胜打十年工,何等痛快淋漓!这样的事咱们也可以干!

热潮汹涌中,以前中了头奖的人如何花钱,成为一时热门的话题。网络搜索数据,洋洋大观。募捐的人来了,压力捐,人情捐,良心捐,涓滴不欠。借钱的人来了,手足亲情,朋友道义,自古有价。绑票的人来了,对不起,弟兄们混不下去了,现在拿你儿子的命换八千万。劝你买股票的人也来了,你这样的新手叫菜鸟。劝你进赌场的人也来了,你这样的外行叫肥羊。不如意事常八九,万事不如杯在手,千金一掷,万金一醉,无计消愁,再去吸毒。结果是妻离子散,领救济金饿不死,或者抢劫偷窃,进监狱吃牢饭撑不死。

难怪社会上有一种声音反对奖券,一个人突然有了一大笔钱,往往是一场灾祸。如果根本没有这回事,倒也清净,而今十五亿美元像个华盖一样罩在头顶上,你走到哪里它跟到哪里,不动心也难。钱来了,人烦恼,财去了,人也未必安乐。不知不觉,十美元一张钞票掏出来了,不知不觉,五组号码装上衣口袋里了,仍然只花十美元,没有加码,已经算是孔夫子的好学生了。如果中了奖,照样也翻了车,总算酸甜苦辣的世味尝过,寒凉温热的世态受过,坎坷崎岖的世路闯过,照单全收,任它上心下心,也算是没有留白。

好了,开奖了,头奖奖金十六亿四千万美元了,本市鸦雀无声,没人中奖,这样也不坏,买奖券的人落了个轻松愉快,心无挂碍。

说书打鼓板,为什么要插进这一段呢?无他,我们不是正在谈日记体小说吗,这内容适合装进日记体里。爱美食者闻香下马、知味停车,你我看见小说的蛛丝马迹,眼明手痒。日记体小说的事件一天一天向前发展,如竹有节,如水成浪,这一段插话自然具备。想把这个事件写成日记的形式,需要从中拉出一个人来,由他经历一切,由他记述始末,文学术语称为“视角”(观察的角度),犹待你经营。 N8bUZFUNkYrCZKHJKhBIbs3Qkb9B9qXBZNZH9BScrCumj7swaggRShyWEPpA8ne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