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 王统照:《遗音》

在这里,“遗音”的意思是遗留的影响,一个女孩对一个男孩留下“终身不可磨灭的痕迹”。这篇小说的题材是初恋。

初恋!天下少女少男都要为之动心的题材!千千万万文艺青年,当初醉心写作,都是因为有过初恋。多少青年作家,自己写作有了成绩,想写别人的初恋,用自己的一支笔,使天下有情人都同情别人的初恋,分享别人的初恋。

一样的题材,各人有各人的写法。且看王统照先生,他先展出一条江,一个镇,一座建筑。“远远的一带枫树林子,拥抱着一个江边的市镇,这个市镇在左右的乡村中,算是一个人口最多风景最美的地方。镇前便是很弯曲而深入的江湾,湾的北面,却有所比较着还整齐而洁净的房子,房子中也有用砖石砌成的二层楼的建筑。正午的日影将楼影斜照在楼前的一片草场上,影子却很修长。”用电影手法比拟,这是远景,先显示全貌。

然后镜头推近,一一显示局部,“这所建筑,是镇中公立小学校的校舍;……校舍的西角,便是教员住室”。

“教员住宅靠江的一间屋子里,一个二十七八岁的青年”,这个人就是初恋的男主角。小说家就像舞台导演一样,先安排布景,再让剧中人出场。

人物出场,可以一个一个次第现身,也可大幕“刷”的一下拉开,舞台上已经有了三五个人。《遗音》给人物出场定了顺序,好让读者慢慢熟悉他们。男主角在宿舍里写文章,翻抽屉翻出女主角当年的一张“美丽信片”,由此引出女主角。话说当年,有一天下午,校中的女学生都散学走了,男主角拿了一本诗集,出了村子,就在河岸上的一个桃树林子里,坐在草地上读。在那个年代,这样的行径在文艺青年中普遍流行。也只有在这样的地方,少男少女才可以单独相处,不受干扰。

这是短篇小说,男女相遇不是“梦里花落知多少”可以满足的,他们要发生事故。女主角和女伴沿着河岸走来,一个儿童顽皮,撒土扬尘,女主角睁不开眼睛,失足跌倒,晕了过去,男主角起身救助,结下因缘。今天看来,这样的情节不怎么样,是的,莫忘了王统照先生是新文学的先驱,“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也有人问怎么那样巧,恰好在这个时候晕倒,我可以解释,在那个年代,女孩子普遍营养不良,晕倒是她们的一个特殊标志。

出了桃林,就是俗尘,一落尘世,就要受那个“刺激—反应”的定律支配。爱情不能隐藏,那么多人看得见听得见,这是受到刺激;这些人都想做点什么说点什么,这是做出反应;他们的反应又构成对别人的刺激,引起别人的反应,各角度万箭齐发,形成枪林弹雨,在这种情势下,弱小必定受伤。小说写人间事,故事依“刺激—反应”的定律展开,小说家“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写小说好比打篮球,球到了某个人的手里,他有他的打算,他有他的动作,全场球员都盯着他看;球一出手,全场球员各有各的打算,各有各的动作,由不得哪一个人。

那时,社会人士还把男女相悦列入“非礼”的范围,今天所谓情侣,那时到处受人歧视。天方夜谭!当年英国公园里的灯,到了夜晚,还要专人专责一盏一盏把它点亮。点灯的老人来了,他一看灯下的椅子上一对情侣拥抱在一起,他就不点这盏灯了,让他们在一团黑影里不受惊扰。美国一个警察夜晚巡逻,路旁一辆汽车在停车位上超过了时间,他走近一看,驾驶座上一对情侣拥抱在一起,这张罚单他就不开了。他们忘了时间,也让时间忘了他们。这样的事在中国有没有发生过?

王统照先生写下他的发现。那时候一般大众还不能够尊重爱情,由于女主角家境贫寒,就把她的爱情说成金钱交易的行为。人言可畏,大众总是把某些人的道德水平定得很低,好显得自己高尚。男主角为人师表,又在女子学校教书,居然自由恋爱,为青少年做出不良示范,家长们如何放心!众人又把别人的道德标准定得很高,掩护自己修身的亏欠。恰在此时,女主角的母亲去世了,增加了女主角对男主角的依赖。男主角的母亲断然做出决定,儿子从小就订了亲事,现在立刻完婚。一切矛盾发展到顶点,女主角远走他乡,不知所终;男主角的性情由活泼变得孤独,虽然娶妻生子,他的生活一年比一年暗淡,“心里有个东西成日里刺着作疼”。

写初恋,这是王统照先生的写法,你如果还没有自己的写法,不妨先仔细看看他的写法。在《遗音》里,初恋有三个重点:他们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为什么分散,爱情幻灭以后留下了什么。

初恋是你看见异性时突然产生一种特殊的感觉,你好像被击中了,产生短暂的眩晕。为了描述这种感觉,西洋人发明了一个丘比特,到处放箭射人;现代中国人多了一个比喻:来电。这是性意识的觉醒,发现自己不完整。它既是得到又是失去,既是冰冷又是温暖,既是饥饿又是饱足,既是幽暗又是光亮。虽然有学问的人早已用科学的语言解释这种感觉,但也破坏了这种感觉,诗人和小说家仍然不愿揭去它的神秘面纱。初恋发生,人正少年,年少无知,他的初恋经验应该在月光下,不必在日光下,应该在神话里,不该在方程式里。

初恋发生,多半没有经过故意安排。事先安排,那叫相亲。爱情是陪人家去相亲,主角没有感觉,配角却一见钟情;爱情是奉父母之命成婚,典礼告成,新郎不爱新娘,爱上了伴娘。合唱团招募团员,男孩去报名,女孩也去报名,两人没有交集。合唱的那天,指挥棒扬起,男孩听见女孩的歌声,马上神魂颠倒了。神秘吗?那是因为初恋年纪小,不懂事,天上一只鸟,草上一滴露,都不可解。到了写小说的年龄还神秘吗?小说家必须能够挽回那逝去的秘密,让他的人物,不,让他的读者重新坠入五里雾中,如年光倒流、儿时可再。

小说家对他作品中的初恋有安排,尤其是初次见面,环境、地点要别出心裁。公园里的双人椅,往往只坐了一个人,如果已经有一个男孩坐上去,另外一个女孩多半不肯坐在他旁边;如果已经有个女孩坐着,来了个男孩坐在她旁边,那女孩多半立即起身离开。这年代什么都求新求变,有人把公园里的双人座椅设计成S形,男孩肯坐,女孩也肯排排坐,两个人并肩而坐,却又像交臂失去。男孩女孩这样接近又这样陌生,这样公开又这样机密,这样“危险”又这样“安全”。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就在女孩坐下去的时候突然“来电”了!

《遗音》里面的初恋以失败告终。初恋多半无结果,为什么?读《遗音》思想起,初恋失败是由于客观环境发生了变化,少男少女没有能力应变。例如搬家,搬家等于黄河决口,初恋结束不是冲走了你的玩具,你的感受谁知道?天地也不知道,父母也不知道,幸而小说家知道,他借张三李四的名替你写出来。女孩搬家的那天早上,男孩在家坐立不安,他也许应该预备一叠信封,每个信封上写好自己的地址,贴足邮票,亲手交给那女孩,对她说:“请你给我写信。”倘若这样做,他得有十五岁。例如毕业,高中毕业是一次分散和重组,男孩也许应该早已暗中记下女孩读哪所大学,住哪栋宿舍,星期天到女孩的宿舍里面登记会客,即使没见到面,也可以留下鲜花。倘若他这样做,他得有二十岁。例如出国留学,这是拆散鸳鸯的无情挖掘机,女孩驿马星动,男孩急忙筹学费,申请入学许可,亦步亦趋,紧追在后,倘若他这样做,他得有二十四岁。可是贾宝玉几岁?林黛玉几岁?罗密欧几岁?朱丽叶几岁?你几岁?她几岁?即使是维特和绿蒂,又有几岁?现在有个名词叫“危机处理”,危机发生了,要设置一个“停损点”,使损害到此为止,不再扩大,那要到四十岁、五十岁了。贾宝玉、林黛玉、罗密欧、朱丽叶,即使是维特和绿蒂,谁懂得“危机处理”?谁听说过“停损点”?

请来读小说,你可以提前知道。请来写小说,让别人也知道。 r02PcejCSXxSM4oO4awrhx4W0/mtrgTKp21S2lct3KXtqPOLYaVEpSjgC05nRJ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