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沈从文:《菜园》

菜园里种的是白菜,这家白菜的菜心特别大,很出名。种菜的人姓玉,这个姓氏也配得好,玉家白菜,叫起来响亮。他如果不姓玉,姓黄,黄白菜谁爱吃?如果姓焦,焦白菜谁爱买?加上玉太太是个美人,他家白菜格外生色,这就不愁没销路了。

这玉家怎么能种出特别好的白菜来呢?看姓氏就知道他是旗人,也就是满洲人。当年满洲人做皇帝,全国各地的八旗子弟都享受终身的俸禄,不用工作,专心研究什么最好吃、什么最好玩。玉家出京的时候带着这种白菜的种子。后来推翻了帝制,取消了旗人的一切特权,许多旗人没有技能谋生,玉家则靠白菜种子救命。仿佛当年苏联革命成功,俄国的一些贵族流落上海,他们能玩某一种乐器,可以到夜总会里去伴奏,以此度过危机。

年复一年,玉大爷去世了,玉家少爷也长大了。贵族的后代嘛,这个男孩也是一块玉,长得帅,惹人注目。那年代,一个这样的儿子可以抬高家庭的社会地位,玉家这个卖菜的,跟其他那些卖菜的人,更不一样了。

世事总是在变化,这是短篇小说,你我不知道变化怎样酝酿,直到累积到某个程度,它突然冒出来。怎样变,向何处变,固然由小说作者来制造,更可以说是由小说中那个人物的生活条件来形成。玉家来自北京,在北京还有亲人,有一天,儿子对母亲说,他想回北京探望舅舅。这一去三年,儿子在北京读了书,回来的时候带着一个美丽的新娘子。这媳妇也是一块玉,璧人成双,轰动城乡。玉家除了多了一些衣冠楚楚的访客,也增加了几畦菊花。媳妇爱花,种菜为了赚钱,种花为了观赏,贵族的生活品位复活了。

这是玉家的全盛,紧接着是玉家的衰落。没多久,官厅派人把这一对璧人捉去,就地枪决了!官厅说,他俩都是共产党!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就是这个样子,情节急转直下,不容分说,这是短篇小说。

玉家发生了这样大的变故,“做母亲的为这种意外不幸晕去数次,却并没有死去”。当地官员需要她的白菜,有势力的士绅常在她园中设宴待客,饮酒赏花。玉家这个老妇人在沉默寂寞中又活了三年。官厅给玉家菜园改了名称,叫玉家花园。这年冬天的一个雪夜,玉太太“把一点剩余家产全分派给几个工人,忽然用一根丝绦套在颈子上,便缢死了”。

沈从文先生在这篇五千多字的小说里,写一个家庭从兴起到消失,我用近九百字显示了它的骨架结构。借用老生常谈,议论文有起承转合,短篇小说也有起承转合。玉家种菜,这是“起”,事件发生了。然后接着说,玉家的白菜出了名,赚了钱,玉家的少爷也长大了,这是“承”,把事件托住,展开。然后需要“转”,玉家下一代不能仍然老老实实地种菜,事件出现变化,变化似乎突然发生,其实变化的种子早就埋伏在玉家的生活条件里。玉家来自北京,京中仍有亲人,玉家少爷有了钱,回北京探望舅舅。这一转,量变质变,玉家少爷变成一个大学生,变成一个新郎,也和他的新娘一同变成共产党员,变成两个死刑犯的尸体。

这是短篇小说,变局不再叙述下去,任其在园外起伏。故事的主线仍然放在玉家菜园,园内这根线也不会太长,私人的玉家菜园变成公共的玉家花园,玉老太太用“一根丝绦套在颈子上”,园外园内两条线到此合而为一,小说结束了。

“转”很重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转,“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也是转。发生了,发展了,恰在此时碰撞了;或者生长了,茂盛了,恰在此时折断了;不一定转好,也不一定转坏,也许转得很有趣。并不是小说作者要转,乃是小说读者要他转:观赏一条河,希望它是长江,有三峡有太湖;希望它是黄河,有龙门有河套;不希望它是巴拿马运河,河身总是那么直,河床总是那么宽,河水总是那么平静,刀裁尺量,没有一点意外和多余。

小说中有起承转合,长篇很多,短篇很少。为学习者选范例,短篇比较容易掌握,从文先生这篇《菜园》非常难得。我们在学习期间总希望照着模式操练,“起承转合”当然不是唯一的模式,还可以从其他的范文里寻找更多的模式。你得到了模式,使用了模式,然后丢掉这个模式,就这样一路向前,模式是你走过的脚印。

看看下面两段文字,能不能找出它的起承转合。

(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二)公少读书不成,学击剑又不成。学医自谓成,行医三年,无问之者。公忿,公疾,公自医,公卒。呜呼!

看看下面,为你设计的一个骨架:

(一)

张小妹,李小弟,都在一个小学里读书。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无非上课下课,考试放假,夜晚一盏灯,早晨一个闹钟。有时心念一闪,盼望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

小学毕业了,两个人又进了同一家初中。新环境一切陌生,连洗手间在哪儿都得向人家打听。两个人在校园里见了面,忽然发现对面这个人对“我”有特别的意义。在这里,我只认识你,你只认识我,你的记忆里有我的过去,我的记忆里有你的过去。这个感觉很新鲜,一直放在心中品味。

这是“起”。

(二)

这家初中的体育老师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学校对体育老师的要求,照例是希望他组织一支很好的球队,参加校外的比赛,夺得锦标。上体育课的时候,照例是少数男生表演,多数女生参观。李小弟发现张小妹爱看篮球,就参加了篮球队。

李小弟不但在学校里用心练球,还要求爸爸买了篮球,在自家院子里铺了水泥。他也买了哑铃,锻炼臂力,绑上沙袋,锻炼腿部的肌肉。球场如战场,他的发育朝着冲锋陷阵的方向发展,他很注意张小妹的反应。他也常常买新出版的小说,在球场边送给她看,希望她喜欢。那些小说,他自己一本也没看过。

这是“承”。

(三)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小妹和小弟一同进入高中。小妹仍然爱读文艺小说,可是不来看李小弟打球了。

小妹受文艺小说熏陶,意中人换了型,那人身材高,脖子细,手指长,走路的步伐小,戴近视眼镜,爱读文艺小说。上体育课的时候,人家去看校队练球,到合作社吃零食,到另一年级去寻亲访友,这个人哪儿也不去,独自一人在教室里读小说。不,他也不是一个人了,还有张小妹,她也哪儿也不去,坐在自己的位子上陪他读小说。

这是“转”。

(四)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小弟和小妹也同时毕业了。

毕业典礼如期举行,校长颁奖给那些有特殊表现的毕业生,小弟受奖,他是校际的明星球员,小妹也受奖,她是校际征文比赛的冠军。校长把以前历届毕业生中间成名的校友请来参加这一次的毕业典礼,以他们为荣。校长还说,他要在学校里盖一座名人堂,把成名的校友都陈列在内,以后一届又一届学生受到激励,对国家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小弟心里想的是小妹,想他们两人的共振与分歧,要他忘记分歧不容易。可是,坐在毕业生的序列里,他忽然发现他们两个并没有分歧,他们都在成长,都找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他们彼此都向对方输送了养分。她帮助了他,他也帮助了她。

这是“合”。 nsVpu6UElxR5VX7BtPDs5cvffncnVJA3Raemiv3f/ouoW3Jq5UzNmThhsMQJHl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